APP下载

辽宁阜新地区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

2019-10-08刘旭昕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6期
关键词:酶活性

刘旭昕

摘 要:以辽宁阜新地区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质量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和山杏混交林對3种微生物0~20cm土层数量变化的影响显著,在20~40cm土层中,除细菌外,油松纯林和油松-山杏混交林的微生物数量变化差异不显著;油松-山杏混交林对各土层3种功能性酶活性的提升效果显著(过氧化氢酶20~40cm土层除外),其余处理间差异性不显著。

关键词:林地类型;微生物数量;酶活性

中图分类号 S7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113-02

土壤是植物生长的载体,其质量的高低对植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辽宁阜新地区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混交林及无林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林地类型下土壤微生物和酶指标的变化,为提升林地质量和森林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与材料 本试验选在辽宁省阜新市周边的一个林区内进行。气候属大陆性季风性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降雨少且集中在7—9月,年平均降雨量不足400mm。土壤类型以棕壤和褐土为主,土层较薄,养分比较贫瘠。试验对象为30年以上的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混交林。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置3个处理,分别为油松纯林、油松-山杏混交林和无林地(CK),小区面积为100m×100m,共计9个小区。在每个小区内进行土壤采样,采样方式为“S”形,每次采5个点,分别为0~20cm和20~40cm2层。每个点取500g土壤,装进自封袋带回。将土壤在阴凉处自然风干,去除石子和其他杂质,用四分法分开,进行试验备用。重复3次。

1.3 项目测定 土壤微生物测定采用平板稀释法。土壤酶活性测定:采用苯酚钠-次氯酸钠比色法测定土壤脲酶(水解酶)活性;采用KMnO4滴定法测定土壤过氧化氢酶(氧化酶);采用茚三酮比色法测定土壤氨基转移酶活性(转移酶)。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林地土层上的残植残叶及动物和昆虫尸体,很多都是通过微生物参与进行分解的,再经过代谢提供给土壤养分,所以可以用微生物数量的变化来判断土壤肥力水平状况。

2.1.1 土壤细菌数量变化 由表1可知:0~20cm表层土中,土壤细菌数量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活性最高,达到了12.59×106个/g,3个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20~40cm底层土中,土壤细菌数量仍以油松-山杏混交林的活性最高,达到了5.79×106个/g,但是油松纯林与无林地对照处理间微生物数量的差异性不显著(P>0.05)。

2.1.2 土壤真菌数量变化 由表1可知:0~20cm表层土中,土壤真菌数量以油松和山杏混交林最高,达到了0.75×106个/g,3个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20~40cm底土层中,土壤真菌数量虽然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高,达到了0.48×106个/g,但是与油松纯林间微生物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都与无林地微生物数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2.1.3 土壤放线菌数量变化 由表1可知:0~20cm表层图中,土壤放线菌数量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高,达到了1.69×106个/g,3个处理间微生物数量差异性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在20~40cm底层土中,虽然土壤放线菌数量以油松和山杏混交林活性最高,达到了0.61×106个/g,但是3个处理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林地类型对底层放线菌数量影响不明显。

2.2 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土壤中养分的代谢活动都离不开酶物质的参与,酶物质作为一种催化剂,对土壤质量的改善有着重要作用,如改善代谢循环速率,增加有机质含量等。

2.2.1 土壤水解酶变化 由表2可知,土壤水解酶变化方面,0~20cm表层土中,土壤脲酶活性以油松-山杏混交林的最高,达到了12.68NH3-Nmg/100g,显著的高于其他2个处理(P>0.05)。20~40cm底层土中,其活性变化与表层活性变化一致,油松-山杏混交林的活性达到了11.39NH3-Nmg/100g。

2.2.2 土壤氧化酶变化 由表2可可:0~20cm表层土中,土壤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以油松和山杏混交林的最高,达到了6.77mol/L KMnO4/mL/g,3个处理间的酶活性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20~40cm底层土中,酶活性以油松纯林的最高,达到了3.88mol/L KMnO4/mL/g,与油松和山杏混交林间差异不显著(P>0.05),与无林地处理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

2.2.3 土壤转移酶变化 由表2可知:0~20cm表层土中,土壤氨基转移酶的活性以油松-山杏混交林的最高,到了15.77NH2Hg/g,与其他2个处理的酶活性的差异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无林地与油松纯林间酶活性的差异不显著(P>0.05)。20~40cm底层土中,其酶活性的变化与表层土层一致,油松-山杏混交林酶活性达到了12.45NH2Hg/g。

3 结论

通过对不同林地类型的细菌、真菌、放线菌3种微生物数量以及水解酶、氧化酶、转移酶3种酶活性变化的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变化方面,油松-山杏混交林微生物数量在各土层最多,并且在0~20cm土层数量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数量。在放线菌的20~40cm土层中,林地类型对放线菌数量变化的影响不显著;土壤功能性酶活性变化方面,0~20cm土层中,油松-山杏混交林都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20~40cm土层中,油松纯林的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其他处理的,其他酶活性与0~20cm酶活性变化一致。

参考文献

[1]陈少杰,邓恩校.林地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关系研究[J].安微农学通报,2009,15(15):171-172,183.

[2]吕贻中,李保国.土壤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

[3]张秀玲,李君剑,石福臣.速生杨人工林对土壤碳氮含量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08,24(2):32-35.

[4]惠淑荣,颜翎羽,胡万良,等.不同红松林型下土壤理化性质差异的初步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8,3(35):117-119.

[5]薛立,吴敏,徐燕,等.几个典型华南人工林土壤的养分状况和微生物特性研究[J].土壤学报,2005,42(6):1020-1021.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酶活性
基于氢键诱导的纳米金比色传感器实时检测脂肪酶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