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贪夜蛾的鉴别与防治
2019-10-08魏学锋
摘 要:本文从草地贪夜蛾的鉴别进行分析,通过寄生蜂和寄生蝇的诱杀、线虫的侵染等方面对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措施进行深入探讨,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昆虫采集;COI鉴定;TPI鉴定
目前,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经常会受到草地贪夜蛾的侵扰,造成农业产量的大面积受损,此类害虫原产于美洲,并在去年年底入侵我国,并在今年年初在海口发现其大规模的泛滥。为保证我国种植业能够保证正常的生产,就需要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大规模、深层次的防治。
一、草地贪夜蛾的鉴别
1.昆虫外部鉴别。草地贪夜蛾本身是一种鳞翅目类的夜蛾,主要生长在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本质上是一种杂食性的害虫,主要肆虐的范围在美洲,但是其具备较强的迁徙能力,一旦外部环境符合其生长,此类害虫就会不停的繁衍,并进行大范围的迁徙,飞行速度极快,可以在三十个小时内飞行距离长达两千千米。雄蛾通常体型会在将近两厘米的长度,并且翅膀会长达1.5厘米,雄性的草地贪夜蛾的前翅膀会呈现棕灰色,在翅面上方会有明显的黄色、接近于圆形的圆斑,大部分的圆斑是一种环形斑,通常在下方会有一个楔形纹,会根据个体的大小而发生变化,在接近翅膀的外边缘会有一个较为突出的三角形斑点,往往呈现为白色或者淡白色。相比之下,雌性草地贪夜蛾就会大于雄性夜蛾,身长通常会长于雄性草地贪夜蛾两到三厘米,前翅膀会长达1.8厘米,前翅呈现绿色,但是少数的夜蛾会呈现淡棕色,与其余的夜蛾类害虫较为相像,难以从外貌上对其进行辨别。但是出于幼虫的辨别就较为明显,其中会在头部位置上呈现一种接近于白色的y字形條纹,并且在第八腹节中有多个明显的黑色斑点,上述情况,可以用作于对此类夜蛾的外貌鉴别方式。
2.COI鉴定。从科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对其基因片段进行鉴别。将其DNA和RNA进行提取,并在幼虫虫体内部放置大量的抽提液,大约剂量在两毫升左右,在此基础上放入钢珠。经过一系列的专业设备分析之后,利用光度计对其进行浓度的评测,等到稀释到标准的浓度时,既可以被用作于PCR板进行下一步的测量。在此过程中,可以选用多种幼虫虫体进行多种实验的测量,保障结论的正确性。根据实际的样品测试可以得知,大部分的样品可以在扩展期生成与预期相同比例的单一特异性条带。针对以上的分析表明,其中四种样品内部的数列均可以表现实际的草地贪夜蛾基因内部存有的碱性差异,并且可以通过此过程,充分的显示此种害虫是一种杂合类害虫。通过对于基因片段的分析就可以发现能够通过此种方式直接的便被实际的杂交类型。
3.TPI鉴定。此过程也是根据基因片段对其进行一系列的测量,经过对寄主的实验,会明显的得知其中增加预期范围的单一特异性条带。经过对于此鉴定方式的多项测试就会明显的看出内部的数列差异性。经过上述的实验表明,实际的害虫幼体序列有规律性,所以经过一系列的推算其寄主的来源具有一致性,此结果在此表明此害虫所具备的杂合性。有关专家在当地泛滥的害虫进行大面积的采集,并通过上述方式对其进行试验,经过数据分析表明在同一地区内部所爆发的害虫种类还会存有不一致性,导致对当地的防治措施运用方式加大了难度。
二、有效防治草地贪夜蛾的措施
1.寄生蜂和寄生蝇的诱杀。目前,针对国内的种植过程而言,我国在今年南方局部区域已经开始受到此害虫的大规模侵扰,并对实际的农作物产量造成大面积的损害,所以国家和当地政府应当加强对于此事的重视程度,并不断的组织专业人士对其进行控制和分析,使其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实际害虫种类的不一致性,严重加重了具体防治工作的进展。化学防治的方式由于对环境污染严重,尤其是针对大数量的害虫种群,就会对其的灭杀而明显的加大药剂含量,会对种植物造成严重的损害,所以不建议进行广泛的推广。针对上述情况,当地政府可以考虑用寄生蜂和寄生蝇的诱杀的方式,引进大量的害虫天敌,从而将当地的生态环境控制在一个合适的标准下,防止当地生态的失衡。有关部门可以联合当地的农户,在田间进行大规模的寄生蜂和寄生蝇的释放活动,上述两种生物可以有效的控制当地的草地贪夜蛾的繁衍和成长。并在实际的放养过程中,有关专业人员应当着重的控制其数量,防止此种生物繁衍过度,在此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大面积失衡。
2.线虫的侵染。经过大量的国内外实验数据表明,在防治草地贪夜蛾的过程中,使用线虫可以有效的防治上述害虫的生长,并且经过最早的数据显示,在1988年,曾经有大批的专业人士对此项实验进行过研究,并有针对性的对其内部生长时间和寄主的种类进行过深度探究,实验最后的数据表明,其中线虫能够有效的侵扰25种蛾类,其中就包括草地贪夜蛾,并且被侵染的概率还极为明显,针对此种情况,可以初步的断定线虫对于蛾类害虫的侵扰效果。根据对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数据采集,可以初步的断定出在美洲本地的线虫可以有效的控制当地的蛾类生长,有明显的防控作用。所以当地有关部门可以根据上述实验,积极的跟当地的农业大学有关专业的老师进行交流,并组织学院的学生到现场进行大规模的实验,保证当地的农田内部的草地贪夜蛾会得到一定的控制。
3.病原真菌的控制。有关科学家发现病原真菌也可以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大面积的控制,但是经过一系列的信息数据显示,只运用一种病原真菌很难对草地贪夜蛾进行大规模的灭杀,并给即便是在高剂量的强度下,也不会导致夜蛾的死亡。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根据后来的结果测试可以得知,在所发现的24中白僵菌中只有四种含水孢子的悬浮液能够强效的灭杀夜蛾,并且在内部添加多种多杀菌素、球孢白僵菌和金龟子绿僵菌相结合,能够提升灭杀夜蛾的概率和效果,有利于夜蛾内部的真菌虫孢的生长,从而可以使大面积内的夜蛾进行灭杀。以上实验充分论证了实际的杀虫剂与真菌的结合可以有效的控制住当地的夜蛾生长范围,并对其进行大规模的灭杀。运用此种方式,不仅会有效防治当地的草地贪夜蛾的侵扰,还会因此减少对当地环境的污染,保证内部生态的平衡。
4.病毒扩散。此类害虫通常在美洲国家可以从美国的东南部一路迁徙到加勒比海,对于途经的玉米田地和其余的种植物会造成大规模的损害。根据有关数据显示其已经被国际生物研究中心评定为十大严重危害的害虫,由于自身迁徙能力过强,经常会导致大面积的受损,在此过程中,玉米、水稻、高粱等高达八十多种植物能够受到侵害。病毒的散播也可以有效的控制当地农田中的草地贪夜蛾的生长,不仅可以影响到其繁殖过程,还会由于身体内部携带病毒从而影响其浅迁徙过程。经过外国有关专家的测试,在哥伦比亚内部发现的腹腔病毒可以有效的干扰到夜蛾的生长,并且对其有严重的迫害作用。由于内部所含有大量的杆状病毒,可以有效的烦扰到实际夜蛾的生长过程,从而实现对其的综合防治。经过大量的数据显示,其中在夜蛾会由于病毒的侵扰在体内形成一种全新的分离物,在幼虫的体内会呈现一种黄色的物质,并在体内逐渐的膨胀,从而对其腹部造成严重的损伤,最后导致其死亡,通过上述情况就是整个病毒侵扰的全部过程。但是此项方式并没有在实际的防治过程中得到大量的应用,由于使用方式和具体的散播方式存有一定的阻碍,以至于目前还没有被投入到正常的使用过程中。
5.幼虫防治。虽然不可以在田地中大规模的使用农药药剂,防止当地环境的破坏和实际种植物的污染,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夜蛾的幼虫进行化学诱杀。山东省有关部门可以组织当地的学生到现场对幼虫进行大规模的诱捕,并在其体内施以药剂处理。最好的喷药时间是在早晚两个时间段,利用少量的化学药剂在种植物的叶面上进行少量的喷洒,着重喷洒雄穗和雌穗,因为上述位置是幼虫较为爱啃食的部位。在此过程中,应当着重的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调配适量的药剂,避免对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的损伤。可以采用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以及菊酯类的药剂进行调配,适当掺加少量的氯虫苯甲酰胺此类高效的化学药剂。另外在实际的是要过程中,可以掺加有机硅助剂,不仅可以减少实际的化学药剂含量,还会减低对当地环境的破坏。由于此项防治措施属化学治理的范畴内,难免会对当地的种植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在调配药剂的过程中,要加大对此环节的重视力度,确保将实际的药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保证当地稳定发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我国农业能够稳定的发展,就需要有关专业人士加强对于此种虫害的防治,对其深入的研究,分析具体的鉴别方式,并有针对性的采用一系列方式对其进行防治,可以利用寄生蜂以及寄生蝇、病原真菌等多种媒介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防止其大规模的蔓延。
参考文献:
[1]卢辉,唐继洪,吕宝乾等.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及潜在入侵风险[J].热带作物学报,2019,40(06):1237-1244.
[2].农业农村部全面安排部署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J].种子科技,2019,37(06):7.
[3]张武鸣,覃雪明,赵庆阳等.草地贪夜蛾对玉米的為害特性及防控技术初探[J].种子科技,2019,37(06):125-126.
作者简介:魏学锋(1971-)女,山东省邹平市韩店镇大魏家村,大专,农技站站长,研农业技术及农技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