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勃:匆匆一世间,明艳上千年

2019-10-08朵颐

学生天地·初中 2019年8期
关键词:绛州中举斗鸡

朵颐

说到送别诗不能不提王勃的那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才华横溢的王勃是盛唐诗歌的开山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但性格缺陷导致了他的种种人生悲剧

王勃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人,现属山西省河津市。河津临黄河东岸而成,西渡陕西韩城。绛州古称合东,多出名士。据《旧唐书》记载,王勃6岁便能写一手好文,且一气呵成文采飞扬,9岁能通读《汉书》,10岁时就把《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读得滚瓜烂熟,而且是在很短的时间内精通。

隋唐时,政治制度变革引起人才选拔形式的革新,科举取士制到了唐高宗李治时代基本成型,这给当时的广大平民知识分子提供了发挥才干的机会,每年开科,前往长安应试的学子络绎不绝。王勃在应试前主动上书右丞相刘祥,信中气盛地说道他之所以慷慨激昂地陈述自己的想法,是因为怀揣一颗跳动的心,心中洋溢着气壮山河的浩然之气。刘祥看了王勃洋洋洒洒的文章后十分感动,便告诉了皇帝李治。李治对王勃有了深刻的印象。应试时,王勃又靠出众的诗书才情、有见地的策论中了进士。

唐朝科举初兴,关节少通,考官把关甚严,年年落第者无数,王勃却轻易得志,比之于钱起“花繁柳暗九门深,对饮悲歌泪满襟。数日莺花皆落羽,一回春至一伤心”的落第遭遇,可谓幸运至极。此时王勃14岁,正所谓少年得志。

中举后,王勃被授职朝散郎职兼王子侍读。王勃中举后实授官职,如无变故,只要耐心等待总有脱颖囊锥的时候。但没等到三年科考,王勃就被太子党看中了,中举后第三年,沛王李贤就主动请王勃做王府修撰。

正所谓“言多必失”,得意洋洋的王勃不小心撞了霉头。在《戏为檄英王鸡文》中,他用戏谑的语气把古今中外天上地下跟鸡相关的事情捋了个遍。由于古时斗鸡是民间的一种传统娱乐,民间热闹非凡,王子们也不甘寂寞。王子斗鸡与民不同,沛王李贤邀英王李显斗鸡就有人撺掇下战书,有了战书才有气势,才能兴师动众,才能够显示出这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和郑重其事。

《戏为檄英王鸡文》在坊间迅速流传开来。李治龙颜大怒,当天就罢黜了王勃。王勃倒了霉才知道自己犯下严重错误:影响了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有“交构”(制造矛盾)的嫌疑。

被黜后,王勃十分郁闷,无意中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懵懂里获罪被斥割,真是梦中黄粱,一觉醒来不知前方何路,心中悲苦多多。他写了首《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往,俱是梦中人。”可见这件事对王勃打击非常之大。不过失意一阵儿后,王勃便释然了。他决心在读万卷书后,借这个机会行万里路,便去了四川散心。

675年秋天,王勃去看望在河内当县令的父亲时路过南昌。正遇上洪都督阎伯屿在江边的滕王阁上大宴宾客。阎伯屿借旬休机会在滕王阁上大摆宴席是有私心的,他要向大家推荐女婿孟学士。宴会前女婿就准备好草稿,只等到时在众人面前露一手。那天,推杯换盏后,阎伯屿拿来笔墨纸砚,假意请众人写序。大家心知肚明,纷纷摇头推辞,只有王勃毫不客气地接过,挥笔疾书。阎伯屿心有不快却不好发作,便拂袖更衣去了。

王勃写一句有人传一句,阎伯屿沉吟不语,直到听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阎伯屿拍案叫道:“王勃真是天才,这篇序言将永垂不朽!”

《滕王阁序》是骈体赋文,文辞绚丽、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有机结合,远近推拉像放電影一般,豪迈和委婉融为一体。王勃写完后,众人都伸出了大拇指,为能见证这篇旷古奇文而深感荣幸。

王勃在南昌出了风头后并未多停留,而是一路向南。不幸的是,在渡海时遇上台风,一代诗杰便淹没在惊涛骇浪里。王勃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写下的诗赋却明艳了千年。

猜你喜欢

绛州中举斗鸡
研学传承中国绛州鼓乐
原来“再接再厉”说的是斗鸡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马中举陶瓷艺术作品
鸡年娱乐话斗鸡
古巴斗鸡
绛州木版年画:追忆民俗味道
唐代中前期绛州铸币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