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2019-10-08李振华杜亚伟邱立李振兴
李振华 杜亚伟 邱立 李振兴
摘 要:文章以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教学活动和微信应用结合,拓展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教师的专业创新思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电气工程学科;微信公众平台;教学模式;研究生
作者简介:李振华,博士,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电压及状态监测技术、电磁兼容;杜亚伟,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邱立,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李振兴,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三峡大学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编号:SDYJ201808)和三峡大学教学研究项目(编号:J201801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21-0089-02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全世界教学领域重点研究的主题。国外很多国家在发展教师网络培训的过程中大力发展网络教育软件平台。如英国教育信息部组织实施“网上启航项目”的实验与评价,其中与欧洲大陆学校的网上合作交流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提供许多优秀教师的博客和讲座视频,学生可以通过点击教授的网页了解布置的作业和课堂笔记。随着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电子书包、学习智能移动终端等设备引入课堂。
在我国,很多专家学者开始探索研究微信在各个领域方面的应用。参考国内外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的先进理念,开发基于微信公众号的教研交流平台,将教师上课的课堂内容、教师平时积累的资料以及学生信息、教师信息等放到平台上,实现微型移动教学活动的功能,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借助手机就能进行教学研究和教学互助。
为了丰富电气类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提升教学效果,本项目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研究生微课程教学,既顺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主流趋势,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兴趣,对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程吸引力,有着明显的应用推广价值。
一、微信公众平台解决的问题及预期目标
1.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学导致研究生课程教学效果不佳。目前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佳等问题,如何切实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是一个重要问题。课堂教学是保证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本项目将对研究生课程教学形式多样性和创新性进行研究,以提高研究生课程教学效率。
(2)学生学习及科研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本项目探究,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学生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参与科研的兴趣。
2. 具体研究内容。
(1)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现状。通过查阅文献,提取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内容,总结归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现状,提出可行的研究方案。
(2)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模式设计与构建。本项目主要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生课程学习资源设计及教学模式构建。
(3)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研究生课程教学应用。将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课程教学应用于研究生教学中,探索其应用效果,并进行相应的改进。
3. 研究拟达到的目标。以提升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为主要研究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一方面为了提升教学效果和效率,另一方面为了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研究生进行创新性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申报发明专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教学的特色与价值
1.项目的预期效益。以电气与新能源学院电气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教学活动和微信应用结合,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提高了研究生课程教学效率,同时也培养了教师专业创新思维。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本项目的特色和创新。通过移动互联实现教学多样化,通过移动学习丰富学生课内外生活,通过移动互联不断拓展信息化教学资源。创新点包括:采用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移动互联方式,微信公众平台与研究生教学相结合,体现教学形式多样性和创新性,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研模式。
3. 应用价值及推广。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互联式学习是响应国家教育创新的助推模式,是高校提高授课效率、提升教学质量的新途径。当前的申请项目将以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为研究试点,试点取得一定成效后会全校推广,进而扩展到整个湖北省。互联网、大数据和云平台等大量新型技术在国内涌现,在教育模式创新的大背景下该项目的提出是一次有著重要意义和价值的尝试。
4. 研究解决教学问题拟采取的具体方法。第一步,建立课程的微信公众号并进行推广,要求每位学生关注,同时可以设定签到有奖的激励方法,鼓励学生每天坚持学习。第二步,制订满足学生需求的学习版块,加入更多的弹性板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步,对所教授的内容进行划分,如专业课的基础理论、专业课答疑、选修课理论、选修课讨论、学习心得体会等。第四步,要对平台内容进行维护更新,如果长时间不推送会影响教学效果。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多思考,才能更加有效地引导他们学习,提升教学质量。
三、电气类研究生课堂教学平台及案例
1. 建立微信公众号。目前本项目已建立微信公众号,并在公众号中进行了资料的共享、学习和交流,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节省了大量时间,实现学习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教学研究案例设计。针对电气类研究生课程,以探究传统电磁式电流互感器的故障诊断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措施,教师对目前电流互感器故障诊断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介绍,并要求学生课下阅读相关文献,并提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可以研究的创新点。在理论课的教学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们在实验室对电流互感器进行实物测试,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课下熟悉掌握ansoft、pspice软件的使用,能够独立进行互感器物理模型的正确建立。最后,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初步解决电流互感器故障识别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培养科研思维和科研能力,为以后的科研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振华,田斌,邱立,李振兴.电气工程学科研究生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J].科教导刊,2017,(12):42-43.
[2] 邢亚哲,冯潇,姜超平,张凤英,陈永楠.研究生专业课“反转”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9,(4):180-183.
[3] 李军靠,王聪.地方高校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2):128-130.
[4] 顾冉冉.研究生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15.
[5] 王兆林,张婷.高校研究性教学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6):33-34.
[6] 秦巧莲.电流互感器故障诊断研究[J].通讯世界,2016,(1):168.
责任编辑 胡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