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策略

2019-10-08李玉杰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9期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掌握多元的中外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有利于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策略:一是结合教材单元内容,挖掘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二是结合教材中的文化习俗,铺垫英语文化背景知识;三是结合课外活动,营造多元文化氛围。四是结合国际热点,引导学生反思文化现象。

【关键词】英语核心素养;英语教学;文化意识

【作者简介】李玉杰(1995.11-),男,汉族,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学科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英语核心素养视域下文学作品教学的课例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号:SJCX19_0360。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了四个方向的英语课程目标,分别是语言能力目标,文化意识目标,思维品质目标和学习能力目标。语言能力强调语言意识与英语语感以及在具体语境中听说读写的整合性运用;文化意识强调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对文化差异的比较以及形成自我的文化自信;思维品质则强调辨析语言和文化中的具体现象,能创造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以及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能力强调树立正确的英语学习观,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实际上,作为高中英语学习的“四维目标”之一,文化意识的培养概念还较为模糊,缺少明确的培养策略。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是当前每位英语教师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在核心素养的视角下,如何立足于教学,更有效的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使学生准确理解文化内涵,理性接受文化异同,从而促使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这是当前英语教学领域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结合单元教材,深入挖掘语言文化内涵

邓炎昌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是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树立语言和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意识,让学生在探究、理解、对比中外文化的同时注重将文化知识内化为学生良好的认知、行为和品格。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各单元内容,具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教学,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析、讨论语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取向,并将其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从而更有效的帮助学生完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文化意识培养过程。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三Unit 2 Reading: English and its history教学中,教师可围绕“Old English, Middle English and Modern English”的发展历程开展教学。通过探究英语在不同时代的表达用法来延伸出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文化的发展变迁,了解他们的时代文化背景,从而帮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英美文化的起源与发展。本单元的主题为“Language”,教师除了挖掘语篇背后的文化内涵之外,还可以结合中文汉字的历史发展作为教学导入。通过分析和比较文字、语言发展的异同之处,帮助学生掌握多元的文化知识,认同优秀文化的同时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文化意识。

二、结合文化习俗,铺垫英语文化背景知识

根据社会学家们的定义,语言是同类群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制定的具有统一标准的指令,而文化是指人类群体内的社会现象和内在精神的传承、发展和创造的总和。由于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从而生活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在学习不同语言时会遇到障碍。而最大的障碍则来自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结合相关文化习俗,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可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学习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如教师可在临近圣诞节的教学日,让学生就圣诞节的起源、相关习俗以及节日特点做相关的素材收集。学生在搜集信息的同时也是语言的输入过程,可对圣诞节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知;教师也可以搜集有关讲解圣诞节的多媒体素材来加深学生对于圣诞节的感官认知,为文化教学提供基础,从而为文化意识的培养提供对应条件。

三、结合课外活动,积极营造多元文化氛围

束定芳教授提出“语言学习=课堂学习+课外学习;课堂教学=为课外学习做准备;课外学习=促进课堂学习;课外学习的方法和内容=学习+交际。”在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过程中,组织与文化相关的课外活动也是重要环节之一。课外学习可以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予以补充其课堂学习中未设计到的文化知识,教师也可在课堂中有意识的设置留白,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自主探索和反思相关文化问题,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剖析文化现象本质的能力。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具有实践性的英语课外文化活动,如戏剧表演、文学作品经典赏析、文化节等,创设多元的文化氛围,结合学生课外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文化意识。

如南京市金陵中學已连续举办五届英语戏剧节,历届所表演的剧目中既有William Shakespeare的传世之作,如《仲夏夜之梦》(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威尼斯商人》(The Merchant of Venice)等,也有名著改编的《简·爱》(Jane Eyre), 《百万英镑》(The Million Pound Note)等作品。戏剧表演可以提升学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学生编排戏剧台词的同时也是语言、文化学习的过程。只有深入剖析并理解台词背后的文化内涵,学生才能通过其行为和表情将台词演绎。学生在戏剧表演中能切实地感受到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西文化的不同,通过舞台表演这一种特殊的语言产出形式,提升文化意识。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的开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用能力,也使其感受到英语文化之美。

四、结合国际热点,引导学生进行文化反思

《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中外文化的差异与融通,正确认识和看待他国文化,吸收中外文化精华,积极发展跨文化沟通策略和能力。”文化意识的培养若仅仅局限于文化知识的讲授与积累,则会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形式化。文化本身就有着丰富的内涵,见证着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与兴衰。在教授文化知识的同时,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所学反思当代社会的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现象。在对这些文化现象进行分析、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学生的文化意识才得以真正形成,这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2018年的世界局势风云诡谲,中美贸易战、英国脱欧、朝美领导人历史性会晤等事件都在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学习后,已具备一定的思辨能力,教师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着当前社会热门事件。其一,可以迅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其二,可以引导学生就某些事件进行思考,反思文化的社会性在事件的具体体现及社会对文化形成的作用。以中美贸易战为例,在此事件中,导致中美两国贸易战的因素是复杂的。教师在引入事件后,可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经济角度、政治角度或其他角度出发,综合分析各个方面的原因并总结概括,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课程标准》明确地指出了高中生应该具备的英语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四大要素应当是广大英语教师教学的重心,也是今后英语教学发展的潮流趋势。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放在重要的位置,考量高中生实际的知识能力情况,通过结合不同的语篇素材、文化活动及社会文化现象,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文化教学,从而使学生具备优秀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提升高中生语言学习中的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大学出版社,2018.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4).

[4]许国华,张姣.高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培养[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8(12).

猜你喜欢

英语核心素养文化意识英语教学
构建英语生命课堂,提高学生核心素养
翻转课堂模式下高中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
设计思辨性提问,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理工科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
试评文化意识在高中英语人教版教科书中的渗透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