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译硕士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9-10-08汪金莉

校园英语·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翻译能力人才培养问题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国家社会需要越来越多的高层次翻译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aster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简称MTI)应运而生。十多年来,翻译硕士专业蓬勃发展,培养了大批的翻译人才,但是新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翻译硕士教育发展在诸多方面存在问题,为推动应翻译硕士专业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应当深入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之道。

【关键词】翻译硕士教育;人才培养;翻译能力;问题;对策

【作者简介】汪金莉(1993.08-),女,汉族,河南周口人,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一、翻译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强。2014年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以下简称“教指委”)会对144所获得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的院校进行专项评估,此次评估中,兼职教师(平均分3.448分)和专任教师翻译实践能力(平均分3.735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仲伟合、姚恺璇,2016)。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两点,一是兼职教师达不到教指委的要求,有些兼职教师并非来自翻译公司的优秀译员,没有口笔译翻译经验,不了解翻译市场,不能给学生傳授实战翻译经验以及讲解现在的翻译公司的业务操作流程。 二是大部分中流砥柱的专职教师在开设翻译硕士专业之前教授的是学术型专业,习惯于把用于教授学术型学生的教学方法运用于教授翻译硕士专业的学生,而教师本人之前也多从事学术型研究,对翻译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导致翻译实践量达不到,翻译实践能力不足,在教学中,翻译理论和译文鉴赏教学仍占据课堂的主导地位。

2.课程设置不全面。首先,要学好翻译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是基础,好的双语能力不代表具有高超的翻译技能,但差的双语能力一定不能拥有娴熟的翻译技能。很多翻译专业的学生并不具备良好的双语理解和表达能力,而院校又没有开设提升双语能力的相关课程。很多学生学起翻译来非常吃力,翻译教师教起来也非常费劲,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翻译教育应为社会输送翻译人才,满足翻译产业的需求。现在应用翻译已经占据了翻译市场的大半壁江山,而院校相关的应用知识课程和应用翻译课程开设不足甚至没有开设,学生毕业之后读不懂专业的翻译材料,更不用提翻译了。最后,随着现在科技的迅猛发展,科技已经渗入到翻译产业,市面上出现了辅助翻译的软件。

3.实习基地建设不足。实习基地建设饱受诟病,学生普遍表示“不知道”,“都是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单萍,2016)。经济发达地区的部分高校的实习基地名不副实,内陆地区及偏远的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基本没有有效的实习基地。有的院校即使有实习基地,管理混乱,学生得不到高级翻译人员的指导,实习效率低下,不能实现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共赢。

二、对策建议

1.培养专兼职师资队伍。首先,在招聘兼职教师时,要严格按照教指委的要求,聘用在翻译领域身经百战的资深译员。他们熟悉翻译业务流程,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体会到社会上的翻译场景,为吸引这类资深的译员乐于在高校兼职,院校可给予可观的薪酬。其次,应该加强专职教师的建设,鼓励教师在假期进企业实习,参与翻译公司的项目翻译,了解和学习翻译的翻译软件以及熟悉整个翻译工作流程,同时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也可以邀请国内外有名的翻译大家来校给教师开讲座或者要求教师定期参加翻译相关的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翻译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2.开设基础和与时俱进课程。第一,应该开设一些基础的提升语言的课程,大部分院校都认为学生已经是翻译硕士研究生,双语能力已经过关,其实则不然。应该开设一些双语的泛读和精读课程以及写作课程,提升学生的双语基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为翻译实践打好基础。第二,翻译行业中的翻译多与其他行业相关联,因此翻译硕士专业的课程设置要与翻译产业需要接轨,开设一些相关知识类课程,如法律、新闻、会计、科技等。院校可以结合本校的特色专业进行选择性开设几门特色专业课程,或者和校内其他院系合作,外院学生可以选修其他院系专业的课程。第三,开设计算机辅助翻译、项目管理 、术语管理等相关课程。院校应当积极购进相应的硬件设备,并通过和其他高校和企业合作,实现软件设备的共享,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教与学的环境,通过开设这些课程,培养学生翻译软件的使用能力、团队协作意识以及服务意识。

3.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基地建设的根本目的就在于衔接学生的学习和就业,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搭建桥梁(董洪学、张晴,2015)。院校要结合本校的特色专业和地区特色,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保证学生参与到翻译项目中去,公司的资深译员对学生进行指导。学校为翻译公司提供翻译人员,公司帮助学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二者相互依赖实现合作共赢。也应建全科学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公司的导师应对学生的实习的情况作出客观的评价,要求学生每周撰写实习总结,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实习的效率,实现学生的实习和市场需求的无缝衔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结语

翻译硕士培养院校肩负着培养翻译人才的重任,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翻译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院校要化挑战为机遇,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培养与市场需要接轨的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帮助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国在世界上的综合影响力。

参考文献:

[1]仲伟合,姚恺璇.从专项评估看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问题[J].东方翻译,2016(2):4-9.

[2]单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以大连高校MTI为例[J].语言教育,2016(2):2-7.

猜你喜欢

翻译能力人才培养问题
PACTE翻译能力模型视角下的工程设计翻译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