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协同共建模式及对策研究

2019-10-08胡康林

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9年8期
关键词:共性文科实验室

胡康林,乔 健

(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四川 成都 610065)

文科实验室是文科实验、实践、实训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创新型文科人才的重要平台。文科实验不同于理工医类实验的是它更强调人文素养和学科之间的融合,在创新型、复合型文科人才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其中,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以下简称中心实验室)作为“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级中心实验室和专业(学科)级实验室的建设中发挥着纽带和桥梁作用,是实现多学科交叉、覆盖文科实验教学的重要承载体,是实现文科学院实验室协同共建的关键所在[2]。近年来,四川大学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在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功能定位、管理机制和开放共享等方面仍需不断探索和改进,本文以我校为例,探讨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协同共建模式、内容及实现对策等。

1 学院中心实验室协同共建模式的理论内涵

我校文科实验教学经过多年的建设、改革与发展,以公共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和商学院等为代表的文科学院,在学科跨度大、覆盖面广的背景下,已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级平台”实验教学模式:一是以各文科学院为整合体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第一级平台),二是以各文科学院为单位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第二级平台),三是以文科学院各专业为依托的“专业实验室”(第三级平台)。三级实验平台相互支撑,互为补充。三级平台共同建设的过程是一个由上而下、由下而上和交叉进行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三级共建”模式

(1)三级共建模式是一个由上而下的“个性化”过程。一级平台是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共性的整合体,向下展开的二级平台则据其依托学院的实际情况,呈现出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差异性,因此一级平台的建设需要考虑到二级平台建设的个性化;二级平台又是文科学院内各学科、各专业共性的整合体,三级平台则据其依托专业、系或者课程的实际情况,呈现出专业与专业、系与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差异性,因此二级平台的建设也需要考虑三级平台建设的个性化。

(2)三级共建模式是一个由下而上的“共性化”过程。三级平台依托专业、系或课程为单位建设专业实验室,建设时不能局限于自身的需求,应考虑到专业与专业、系与系、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共性,为二级平台的中心实验室建设提供支撑,因此三级平台的建设会考虑到二级平台的共性化;二级平台的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在建设的过程中又不能只局限于自身的个性,还需考虑到同其他学院中心实验室建设的共性,为一级平台的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建设提供支撑,因此二级平台的建设必然涉及向一级平台发展的共性化过程。

(3)三级共建模式在“个性化”和“共性化”的过程中又存在相互融合。在由上而下、由下而上的“个性化”与“共性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个交叉环节,而学院中心实验室正处于这一交叉环节。因此,学院中心实验室作为交叉环节的桥梁、纽带,占据着特殊的位置和优势,发挥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何调动学院中心实验室积极参与一级平台的建设、辐射三级平台的发展,是整个共建体系需要抓住的核心节点,其建设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文科实验室协同共建的质量和效果。

2 协同共建模式的核心要素

实验室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环境设施建设、实验平台建设、实验资源建设、实验教学建设、实验科研建设、实验队伍建设、实验规章制度建设等[3]。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作为“三级共建”中的核心环节,其协同共建模式的核心要素包括:

(1)环境设施。在实验室环境设施共建方面,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应结合“共性化”内容进行统一布局,按照统一的标准、风格和设计要求建设实验室环境设施,将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建设成为无危漏隐患、防火防盗设施齐全、实验配套家具符合规范,电力系统、照明系统、空调系统、通风系统和安全系统标准规范,同时加强实验室文化氛围与环境的建设,兼顾文科学院的共性与个性化[4]。通过实验室环境设施的共建,为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共享使用和统一管理奠定良好的环境设施保障。

(2)软硬件平台。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在软硬件平台建设上有一定共性,主要是因为文科各专业实验室多依托计算机系统硬件+软件系统模拟仿真的形式进行,通过网络实验管理平台实现实验教学资源网络化、管理智能化,为教务人员、实验室管理员、教师和学生提供网络化互动平台[5]。在硬件上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具有共性,在软件系统上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通用软件(如 office、SPSS、机房管理软件、操作系统等)以及各专业的模拟仿真软件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运行,也具有共性的特点。中心实验室在软硬件平台建设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软硬件设备的通用性和共享性,集合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共享性”的软硬件设备,以最少的成本产生最大的效益,减少重复建设。

(3)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建设主要包括文科专业信息资源、实验项目、实验教材、实验讲义等资源[6-7]。专业信息资源即各文科学院和专业实验教学所依赖的各种专业数据库和专业信息库,如经管类专业所包含的社会经济数据库、经济研究数据库、公共管理案例库、企业管理案例库,文史专业所需的中国传统文化数据库、古文献研究数据库、四库全书、甲骨文资源库、古汉字编码字符集等[8],这些专业信息资源往往覆盖和涉及多个文科学院和专业,共建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和节省经费。同时,各文科学院和专业之间也存在专业教学资源“共性化”的特点,如行政管理、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保障、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预置有“公共管理案例分析”“社会研究方法”“电子政务”等课程,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等专业预置有“信息管理导论”“办公自动化”等课程,这一系列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建设则具有一定共性,可以集合各专业以及其他学院、专业的课程和教师共同建设实验教学实验项目资源、实验教材讲义资源。

(4)机制体制。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共同建设、发展和运行使用,需要相应的机制体制作为保障,如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实验室共建共享制度、实验室管理运行制度、实验室安全制度、实验室师资队伍保障制度等[9]。传统时期,各文科学院实验室在学校的规定和要求下,结合各自“个性化”特点,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体制。随着共建理念的倡导,各文科学院在保留传统“个性化”的基础上,更应充分发掘在整个文科实验室环境中的“共性化”特点,共同参与实验室共建机制体制建设。文科学院、专业之间的实验室保障机制建设要立足“共性化”建设的核心点,打破传统院系和专业界限,将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看成一个完整的有机体来共同制定、完善配套的各种保障机制体制。

3 协同共建模式的案例分析

目前各文科学院大多建立有中心实验室,学院中心实验室在实验环境设施、实验软硬件平台、实验教学资源和保障机制等方面的共建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公共管理学院作为典型的综合型文科学院,在建设和发展学院中心实验室的过程中已初步形成实验环境设施、实验软硬件平台、实验教学资源和保障机制共建模式,协同共建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公共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协同共建案例

3.1 中心实验室环境设施共建

公共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积极融入校级平台“四川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及其“经管分中心”的建设中,并参与到校级平台共建进程中;在学院级实验场所和空间建设中,以同类专业实验室、同类实验课程以学院中心实验室为中心而聚合的方式集中建设和布局,并逐步向江安校区文科楼群集中,以此为契机完善各专业实验室间环境设施升级共建,为进一步实现专业级实验室共建、院级实验室共建和校级实验室共建奠定基础。

3.2 中心实验室软硬件平台共建

公共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按学科专业大类或依托软硬件设备,实现了部分专业实验室的共建。如以公共管理实训平台为依托,实现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信息资源管理和秘书档案学等专业实验室建设过程中模拟实训实验课程的共建,将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政府绩效评估、电子政务、社会保险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实验课程依托共同使用的硬件设备、软件平台实现共建;又如以沙盘操作平台为依托,实现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土地资源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相关实验的交叉共建,共用实验软硬件设备等。同时,对于各平台建设中共性较高的计算机、网络、服务器和家具等软硬件设施也逐步实现共建。

3.3 中心实验室教学资源、机制体制共建

公共管理学院中心实验室依托各专业实验室已有初步探索和实践,对于具体的专业信息资源(数据库)共建、相近相通实验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则需要在学校统一规划指导下,结合学院中心实验室特点,进一步加强和推进。

4 协同共建的实施对策

加强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协同共建,既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需要,又是避免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有效举措。在文科学院的共建过程中,需要做好协同共建的统筹规划、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和人才保障,才能有效保障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共建得以高效和持续发展。

4.1 做好共建的统筹规划

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协同共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充分结合新时代社会人才需求、“双创”人才培养目标,从实验平台建设、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制定统筹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在分析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建设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办学方针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文科学院实验室建设的共性与本学院的个性特点,做好共建共享相关内容的统筹规划。具体而言,一是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平台建设规划,应做到有重点、有步骤、分阶段和分年度的可持续化建设,在经费投入上做好统一规划,优先购置使用率高、通用性强的软硬件设备。二是抓好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建设的统筹规划,包括各学院之间、各专业之间和各课程之间的教学计划统筹协调;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相结合方面的统筹规划;学校模拟、仿真型实验教学与社会实践、实习相结合的统筹;基础性实验项目、设计型实验项目、综合型实验项目与创新型实验项目相结合的统筹等。三是管理制度,应由学校层面牵头,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共同制定,充分考虑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的共性与个性特点等。此外,各综合型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在管理体制、师资队伍和实验教学改革等方面也需要做好统筹规划。

4.2 加强共建制度建设

目前学校已建设有优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制定有“虚拟大型设备管理中心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管理暂行规定”“设备开放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办法,已取得较大成效,主要是针对理、工、医学科的大型精密仪器的开放共享。在文科实验室共建方面,学校围绕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形成了“学校、中心、分中心”三级管理和“实体、联合体、辅助体”三体联动的管理运行机制[10]。在学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这一层面,对文科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已取得较多的实践与管理经验,而在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层面的共建则尚处于起步阶段。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在文科实验室共建进程中的功能定位、共建内容、共建范围等方面,都需要各文科学院结合院内各专业特点及学院之间的交叉融合范围,制定配套的共建制度与实施办法及共建激励办法等[11]。

4.3 加大共建经费投入

近年来,在国家支持和学校统筹安排下,学校通过“中央高校修购计划专项”“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双创实验室建设”等项目向文科实验室建设投入了较多的项目经费,也向学校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多次投入建设经费,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各相关文科学院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一方面,文科实验室的建设涵盖学院多、涉及专业面广、学科跨度大,需要学校层面进一步加大对文科学院实验室共建的经费投入,以满足各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平台、实验教学资源、实验室改造与建设、实验室教学研究与改革、实验师资培训、实验精品课程等方面的共建需求。另一方面,各文科学院也应加强学院经费的投入和支持力度,改变传统的“等经费、要经费”的被动模式,主动倾斜实验室共建经费,为院内各专业实验室之间的共建提供经费保障,形成专业实验室间共建环境和平台;各文科学院之间可设立共建专项基金,经费来源可以是学校投入、学院配套、企业捐赠等形式,利用共建专项基金为各文科学院实验室的共建提供保障[12]。

4.4 重视共建师资保障

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共建的师资队伍主要包括参与实验室共建共享的实验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在实验教师队伍方面,任课教师习惯于理论教学模式与方法,加上考核和奖励办法有差异,导致目前相关文科实验教学课程师资缺乏,难以有效保障实验教学资源共建的师资力量;在实验教辅队伍方面,大部分文科学院仅有1~2名实验教辅人员,且多兼有设备管理、教务管理和其他行政事务,在实验教辅人员数量和精力投入方面均显不足。为此,一方面要做好文科学院实验教师的引进、重组,构建职责明确、岗位分明的教师队伍,规划和补充实验教辅队伍,为实验室的共建提供人才队伍保障[13];另一方面,在政策、管理、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加强实验教师和实验教辅人员的培训,充分发挥实验人才队伍在实验室共建中的主观能动性。

5 结语

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在整个文科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处于“校级、院级、专业级”的中间环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专业实验室向院级实验室、院级实验室到校级实验平台“共性化”的承接点,又是校级实验平台向院级实验室、院级实验室到专业实验室“个性化”的转折点。文科学院中心实验室作为文科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主体的“交叉点”,在文科实验室协同共建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猜你喜欢

共性文科实验室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共性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豆文科作品
“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引领和推动共性使能技术在中小企业推广应用
孙文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