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2019-10-08涂华平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8期
关键词:海绵城市规划雨水

涂华平

(湖北省天门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湖北 天门 431700)

1 海绵城市的基本情况

海绵城市在国际上被称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即城市在雨天能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吸收与储存,通过自身净化能力实现对雨水的有效循环利用。通过这样的防护过程合理释放储存的雨水。该工作原理与海绵类似,不但能够实现吸水和储水功能,还可在有需要的情况下有效利用储存的水资源。所以,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对传统观念加以转变和改进。

目前,我国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国家颁布了相应的建设指南,指南中明确规定了渗水砖及植草沟技术,合理优化排水系统,实现对排水系统的有效减压,同时还可合理分散控制水源。该做法可以最大程度上控制内涝,实现对水资源的合理储存。在建设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水系资源要加以明确,包括湖泊、江流、河流以及池塘等,此外,花园绿地也包含其中,能更好地实现有效的城市配套设施建设。针对不同国家、地区和城市自身特点与优势,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传统城市规划及海绵城市规划的雨洪管理如图1,2所示。

图1 传统城市规划的雨洪管理

图2 海绵城市规划的雨洪管理

2 城市规划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

海绵城市建设目的在于为城市水体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式。城市中的水资源可以参照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且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能合理完善城市水系统。所以,在城市规划过程中,海绵城市理念应大力推广。

2.1 重视应用规划引领的作用

当前,我国并没有合理的雨水管理办法,因此,各地在雨水资源的管理中出现一系列问题。为有效地管理雨水,需要提出综合性的方案并加以执行。

2.2 高度重视应用适宜的建设方法

在设计与规划海绵城市的过程中,要合理借助城市路政、建设管理等相关政府部门,全面协调工作,在实现信息共享基础上,共同协商和制定建设方案,保证海绵城市顺利建设,同时使城市具备湿地功能,拥有更多的绿色空间。

2.3 注重应用适宜的构建方式

“渗、滞、通”等都是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原则性问题。“渗”是以绿色屋顶和渗透性路面为主体;“滞”是指将城市原有湿地等良好的生态系统加以保留;“通”是指针对旧城区实现有效的雨污分流。

3 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

3.1 构建健全的水系统

在海绵城市建设时,开展城市规划要以城市的实际地理环境为基础,在通过多次实地调研得到详细而又真实的数据后,在全面掌握和了解的城市自然水系的基础上进行立足全局的规划。城市规划应充分利用自然水系构建完整的水系统工程。工业化进程的加剧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也随之产生,而污染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治理能力。

3.2 科学规划城市道路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各地区气候在短短几十年间发生巨大变化。对于道路而言,雨期是重要防治对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这些问题,在确保道路正常使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防治外界因素带来的破坏。为满足这一要求,要使用凹式建设绿化带,而使用最多的是平凹,这种形式减少了雨水的径流面积,雨水径流质量与速度也得到有效改善。在规划城市道路时应合理使用透水路面或街道树池,合理储存雨水。

为了强化对水资源的保护,道路经过改善后可采取“人工引流”方式。在城市中引入雨水系统,需要在绿化带的底部布置水流暗道,实现对雨水系统的强大控制及有效的水循环。在城市建设初始阶段,不但要充分了解交通状况,还需要考虑如何管理雨水资源,实现合理的水资源管理与利用。

3.3 建设水系湿地

当城市拥有5.14%的水面率且道路两侧具备30m宽的绿化带时,就有足够的植被对雨水进行缓冲,同时形成滨河湿地和池塘,对后期开发与利用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想要达到这一效果,就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①强化当前水系的湿地,特别是对城市低洼地区的河沟与坑塘进行合理保护;②合理分析城市综合性建设情况,针对城市公共系统,通过勘察城市的历史水文情况与资源,以现有生态状态为基础,实现有效的生态恢复。针对易形成内涝的城市,要严格控制建设方向。调查有关数据,城市道路规划与绿化带的工作要合理安排,以原有绿化为基础并进行强化,建设有效的植被缓冲区。

以某湿地公园的规划为例,统筹全局进行景观设计,开展生态化的雨洪管理工作,推动城市发展。通过建设湿地公园,城市的雨涝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①采取填挖技术,打造海面地形。采取多元化方式打造涵盖多级湿地系统的地形基础,为推动生物栖息地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②为保证湿地公园安全,建设涵盖汇水湿地与集水城区的绿色海绵综合体;③结合当地水量分布特征与地形特征,致力于修复生态环境,发挥湿地公园的休憩、生物保护、教育意义等功能。

3.4 有效构建绿地广场

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绿地广场的建设非常重要,也符合海绵城市发展主题。在绿地广场建设过程中,要全面了解城市布局、周边环境与居民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点进行设计与规划,同时按照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进行广场建设。

3.5 建设屋顶花园

城市规划部门需对建筑物屋顶进行分析,强化屋顶花园建设,确保屋顶花园与屋顶建设质量同时提高,制订完善合理的建设方案。在对植物进行选择时,要按照当地的生态环境变化,运用植物学理论对其合理选择,不能随便引入外来物种,以防破坏当地生态平衡。屋顶花园应科学地结合基础生物和空间资源,确保生物群落有属于自己的生长空间。就还原建设屋顶来说,可采用鲁冰花这一绿色植物加以处理,使其更好地收集雨水。在具体建设中,有关部门还应考虑花园的过滤系统设计,防止雨水通过收集渠道形成二次污染。同时,要按照净化标准控制雨水质量,屋顶储存的雨水可用于社区灌溉。城市规划部门需要构建完善的雨水灌渠系统,逐渐提升雨水收集的质量与可靠性。

4 结语

现阶段,我国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还不存在可作为理论建设依据的实际案例,城市水资源的管理及保护的方法相对滞后,城市规划缺乏长远性,导致海绵城市建设存在大量问题。为改变这种现状,需对城市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对城市地理环境和自然因素加以调研,借助自然优势来推进海绵城市的建设。

猜你喜欢

海绵城市规划雨水
农事 雨水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如果雨水先唤醒清明
农事 雨水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
生态景观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探索
海绵是植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