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定量分析
2019-10-08王孟博
王孟博,柳 青
(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 科技处,广东 东莞 523960)
近年来,社会信息化趋势明显,信息早已融入生活各个方面,信息素养也逐渐成为每个国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素养最早于1974年提出,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给出权威定义:“要成为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他必须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具有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1]。”2003年,联合教科文组织提出信息素养是人才评价的重要因素。我国教育部1984年提出要不断提高大学生信息素养。国内目前对于信息素养研究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关于其内涵的讨论。成佳通过将其与健康素养的内涵进行深入比较,并重点阐述其与健康素养的发展;陆春吉通过对比医学国际信息素养教育标准的要求与信息素养的标准,提出了信息时代有关的新内涵。另一部分是对大学生信息素养能力的调查。徐艳萍发现尚存在信息素养教育认识不足、方式单一、内容陈旧等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图书馆、学校、学生的共同努力来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黄静发现大学生在信息意识、道德、知识、能力等方面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培养策略。同时各高等院校开设了有关信息检索课程。2005年,北京图书馆协会颁布《北京地区高校信息素养能力的指标体系》,基于此,教育部信息素养工作组2008年发布了新的高校信息素养培育标准。但至今,尚未成为统一测评标准。本文通过对CNKI中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了解其研究最新现状,从而为今后与之相关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1 数据来源及处理方法
1.1 数据来源
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是我国国内高校使用率最高的学术数据库,也是随着时间不断持续更新的数据库[2]。本文以CNKI数据库为依托,在CNKI首页中选择“高级检索”、“主题”,在检索框中输入“信息素养”、“大学生”,选择布尔逻辑检索框“并且”。发表时间检索框中选择2009-01-01至2017-12-31,点击搜索框并经过筛选共检测到1 590条结果。现根据CNKI所提供的1 590条结果作为样本,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1.2 处理方法
对CNKI数据库中相关文献的时间、文献源、核心研究机构、核心作者、被引频次、关键词、文献内容进行计量学分析,并以网络查询为辅。对于可视化工具无法提供的数据,辅以手工进行计算以及Excel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 相关数据采集及分析
2.1 文献时间分布
文献的时间分布可以清晰地知道该年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文献的总数以及在这十年内论文所占比重,从而了解到该年人们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关注程度以及研究趋势。表1为文献时间分布结果。
由表1可知,在此期间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的数量在持续增加。虽然2017年文献数量较2016年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较2013年数量增多,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不断成为学者研究的热点。
2.2 文献源分布
文献源的分布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相关研究文献的来源分布情况,从而得知大学生信息素养主要的文献源。根据中国知网数据库提供的文献源发文量的相关数据,从大到小(排名前十名)构成文献源分布,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到,发文数量最高的为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所占比重为4.0%,排名第二名的为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发文数量超过了40篇,由此可见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文献源最重要的是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和农业图书情报学刊。同时,经过计算前十名文献源发文量共占15.7%,其余的文献分布在其他的约170种文献源中,这与布拉德福分散定律相一致,可见大学生信息素养文献源具有很强的分散性。但是,过于分散的文献源不利于对信息素养进行集中研究,也不利于学者快速掌握该领域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热点[4]。同时,发文量较高的前几名文献源都是情报与图书馆类文献源,说明图书馆与情报学领域是信息素养研究的重要信息资源,院校的图书馆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主要阵地。
表1 文献时间分布
表2 文献源分布
2.3 核心研究机构分布
核心研究机构指某个研究机构对于某领域的研究水平远远高于其他研究机构。通过研究核心机构之前以及当前的研究成果,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某研究领域的发展轨迹与前沿问题。表3为CNKI提供的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前十名的分布结果。
由表3可知,前十名的研究机构发文量共132篇,占论文总数的8.4%,其中西南大学、石河子大学分别发表了17篇、16篇,占总数的1.0%。前十名研究机构中发表数量最少的为牡丹江师范学院,发文量为10篇,且排名靠前的核心研究机构均为各个高校或高校图书馆。同时观察其他的研究机构发现各个研究机构的发表文献量差异不大。由此说明我国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领域机构较为广泛,但也表明我国研究机构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不够深入。
表3 CNKI提供的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方面的研究机构发文量排名前十名的分布结果
2.4 核心作者分布
核心作者为某一研究领域发文量较多并且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作者。通过研究核心作者的研究动态以及研究方向,可以掌握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情况。表4即为发文量排名前十的核心作者分布结果。
表4 核心作者分布表
2.5 文献被引频次分布
文献被引频次与文献的质量、学术价值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科的成熟水平。文献被引频次越高,该文献的质量、学术价值就越高,在学科领域内的影响力也就越高。表5即为文献被引频次大于50的分布结果。
在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各种文献中,被引频次最高的为赵敏在《山东大学》发表的《新媒体视域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257次),是排在第二名潘燕桃和廖昀赞在《大学图书馆学报》发表的《网络化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124次)的两倍之多,由此可看出,赵敏写的这篇文献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也是被大家认可与接受的。观察被引频次大于50次的文献来源有5个为高校与高校图书馆。其余两个为情报与教育学文献。由此可看出各个高校与图书馆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相关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源。
表5 文献被引频次分布表(被引频次大于50)
2.6 文献关键词分布
关键词是对文献主要内容的概括,它简洁明了地告诉了读者所要表达的中心内容,是读者了解文献的直接途径。分析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关键词更有利于读者了解信息素养的研究热点。
现根据表6关键词分布结果,对表6中相关关键词做以下说明:
1)图书馆
图书馆包括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和“图书馆”,共出现了327次。图书馆作为信息素养研究的先驱,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中占有重要位置,对于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有着信息资源丰富、环境安静优雅、先进信息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优势。张诗博分析了美国高等院校图书馆大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的内涵及其学习过程全覆盖、拓展学习支持服务、高度技术敏感性、注重创新精神的特点,对我国图书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应重新定位我国高校图书馆、强化技术转化应用能力、改变馆藏格局、加速馆舍改造、改变角色的一系列的启示。刘净净、陈静两位学者将“数字资源宣传推介”视为一个过程,介绍了推介之前、推介过程中、推介体系的建立,希望引起图书馆对于数字资源推介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引起重视,从而加强了图书馆在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中的重要作用。
表6 文献关键词分布
2)信息素养教育
信息素养教育包括关键词“信息素养教育”和“教育”,共出现了308次。信息素养教育在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中占有很大比重。大学时期作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期,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有利于大学生不断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自身全面发展。有关信息素养教育的文献主要研究信息素养教育的创新、方法、教育模式等方面。例如:李平在《信息时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创新研究》中提出当代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着大学生信息意识薄弱、信息素养教学课程设置存在弊端、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等问题,并给出了发挥政府职能、推进信息素养课程改革、搭建网络教育公共平台的方式促进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徐笑一根据我国大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提出了信息素养教育的SCPT的教育模式,即技术、能力、思维、实践四个培养层次,结合大学生个性特点,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交流与共享等方式实现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
3)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作为与信息素养相邻的概念,媒介素养共出现了64次。媒介素养的重要价值在于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阅读和传播各种媒介信息[6]。高加友等学者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有使用目的存在偏差、信息的思辨能力不强、信息的创造生产能力低、媒介素养概念认识不足的问题,并提出政府保驾护航、社会创设良好的信息传播环境、高校积极开展媒介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信息媒介素养认知的培养策略。李金城、王卉等学者基于媒介与信息评估框架分析了数字阅读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阅读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及信息评估能力有着正向影响,从而可以通过引导大学生数字阅读来提升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水平。
2.7 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文献的研究内容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文献的内部特征。以下将文献内容分为5大类:大学生信息素养理论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研究、文献检索课研究[3]。表7即为文献内容计量结果。
从表7中可以看到,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共占到了929篇,为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研究内容。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周剑、王艳等学者根据时代发展提出信息素养的五分策略共同推动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对于大学生信息素养理论研究的共有85篇,这些文献主要描述了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信息素养的过程的演化等。代表性论文有秦殿启等学者梳理当前国内外信息素养研究成果提出大学生三层面信息素养理论,并且教育成绩显著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广价值。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研究共有227篇,排在第二位,这些文献主要通过对某高校或地区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或者网络调查了解地区性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例如耿晓宁等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连工业大学的在校生信息素养调查,了解到当今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并分析当前教育中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培养对策。有关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标准的研究共62篇,这些文献主要对比研究当前国内外信息素养评价标准,分析当前我国信息素养评价标准所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张兵学者综合国内外相关标准研究成果,提出当前大学生信息素养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并构建了以信息需求、信息获取等为基础的信息素养评价体系。有关文献检索课的研究共有145篇,文献检索课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方式,这些文献主要是通过对检索课的课程设置、模式以及学科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杨帅分析各高校文献检索课的教学现状,从课程内容设置、教学模式、专业人才优势等方面提出教育改革方向。
表7 文献研究内容分布
3 结论
通过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调查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有较为良好的发展趋势,研究热度不断增加,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研究不够深入、核心作者群尚未形成等。现阶段我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研究尚不成熟,需要学者共同努力不断完善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