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断块油藏小断层识别方法探讨
2019-10-08何雄涛
何雄涛
(大港油田 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 300280)
在油田开发及调整阶段,小断层对流体运动及地层能量传导影响较大,解释和弄清复杂断块小断层的分布对落实油田剩余储量和油藏挖潜具有重要的意义。小断层在油田开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对局部微幅构造、油气富集具有重要控制作用;2)小断层封闭性对完善注采关系、提高水驱开发效果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近年对大港油田板桥-北大港地区构造解释的不断研究与攻关,在应用多种地震处理和解释手段基础上,结合测井、录井和生产动态资料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出正演模拟指导识别法、地震技术综合识别法、相控识别法、井震结合识别法和生产动态识别法来综合识别小断层[1]。
1 识别方法探讨
小断层一般指断距小延伸长度短的断层。在常规地震剖面上断距小于15 m左右,表现为微小错断、同相轴扭曲、振幅突变、相邻层位错动等现象(见图1),具有多解性、难以识别的特征;在单井剖面上表现为地层缺失在10 m左右的断层[2](见图2)。
1.1 正演模拟指导识别法
正演模拟是以明确研究区地质体地震记录特征为目的,通过对地质模型的正演计算,来对解释结果进行验证,地质体地震波岩石物理响应特征,为科研人员正确认识地质体提供地震波波场依据[3]。针对BQ地区,以地震资料主频25 Hz设置不同砂体厚度、不同断距的断层模型,进行正演模拟(见图3)。模拟结果显示:当断距为10 m,反射同相轴出现较明显错断;断距为5 m,同相轴出现扭曲,断距不明显。对比几组模型,砂体等厚时断距越大,同相轴错断越明显;等断距时砂体厚度越大,错断越清晰。将正演模拟结果应用到BQ地区精细构造解释过程中,能有效地指导小断层的识别[4]。
1.2 地震技术综合识别法
在地震构造解释中,由于垂直断层方向的地震剖面能清晰地识别出断层,因此,可以先应用多方向地震剖面显示来准确验证断点的存在,在此基础上结合多线剖面并列显示连续追踪断点连续性[5]。一般连续多线并列显示主要用于判断小于半个相位的错断和小扭曲的平面展布特征,在小断层断点在剖面上反射不清晰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多数据体显示对相同剖面发育小错断或微弱扭曲的同一位置在不同数据体剖面上进行分析对比,识别、解释小断层,追踪出断层平面展布,结合水平切片和相干切片相互验证[6]。
1.3 相控识别法
相控识别法是利用测井、录井资料进行单砂体精细对比,结合“数砂体”和 “厚度突变” 识别断层。在BQ油田B851区块首先应用测录井资料对BinIV油组进行单砂体精细对比,通过数砂体的方式确定主力油层BinIV-2小层发育5套砂体,层厚35 m,而BN4-6K只发育4套单砂体,层厚较其它井薄10 m左右,如图4所示,因此判断该井过断层。
1.4 井震结合识别法
井震结合识别小断层是在有井钻遇断点的情况下,要以钻井资料为基础,井震结合,落实断层。骨干剖面要进行多井标定,落实层位和断点[7]。在钻井较密的工区,用拟合速度准确落实井上断层和井间断层。此方法在实际油气藏开发过程中应用广泛,能快速准确落实小断层,达到刻画小断块油气藏的目的。在B851区块具体做法是先对研究区重点井B851、BN1、BN2、BN4-6K等井进行单井精细层位标定,抽取过标定井连井地震剖面,反复调整各井目的层标定的准确性,确定目的层地震反射特征如图5所示,目的层BinIV油组顶界表现为低频强振幅连续正相位反射。
在此基础上,井震结合进行识别小断层,一般小断层在剖面上表现为微错断和扭曲,目的层上下层位都有相同反射特征,结合地层对比确定的断点,能准确地刻画出小断层在平剖面上的位置,如图6、图7 所示。
1.5 生产动态识别法
生产动态识别法是充分应用完钻井的压力、油水关系等信息进行判断井间小断层[8]是否封闭,该方法不直接判断小断层是否存在,需要在地震资料识别出断层的基础上来判断断层的连续性。以BZB区块为例,该区块B840断层断距20 m左右(见图8),断层两侧注采井K3-11与K3-12距离断层分别为 35 m 和68 m,在2004年4月至2008年6月生产期间,两口井压力相对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如图9所示,说明了两口井生产无相互干扰,两井间断层存在。
2 结论
1)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是小断层的识别的基础,建立适合研究区的正演模型,充分应用完钻井测井、录井和生产动态资料是解决复杂断块油藏有效开发的手段;
2)在复杂断块研究中,需要通过综合应用小断层识别方法,能实现小断层精细刻画,有效地解决了局部微幅构造调整、老井层间矛盾等问题,实现了复杂断块油藏合理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