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体育教学如何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2019-10-08范卫清
范卫清
(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9)
引言
生命安全教育是认知生命、保护生命、规避风险、抵御危机、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实践活动[1]。体育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技能和方法、体育健康知识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目标的课程,它融技术、技能、体能、情感、道德等于一体[2]。体育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更为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提高体育知识应用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命安全意识,为以后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高职教育属于职业教育,主要目标是为整个社会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因而高职教育内容偏向于实践操作,侧重于专门技能训练。但目前高职体育教学重点仍侧重于体育基础知识和体育运动技能训练,忽视高职学生职业体能发展环节,欠缺职业保健、生命安全意识与生命安全防护技能教育,同时也忽视高职学生心理品质塑造和抗挫折能力培养。为弥补这些不足,有必要以学生的生命存在和生命发展为逻辑起点,结合高职学生将来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等,以提升高职学生的生命保护意识、风险规避能力、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为目标,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
一、高职体育教学生命安全教育的现状
早在1968年,美国学者华特士就提出生命安全教育的概念,并逐步受到重视与关注。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充实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推进高职体育教学创新,还有利于保障学生安全并提高学生生存技能。但在高职体育教学中,部分任课老师对生命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对高职体育教学内容缺乏合理规划,制约教学效果提升,目前生命安全教育仍然存在不足。
(一)思想重视程度不够
美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对生命安全教育比较重视。而我国对安全教育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重视程度也不够,目前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将重点主要放在理论知识学习和体育运动技能训练方面。尽管在教学中也开始注重生命安全教育,但主要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对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操作和技能训练的重视不够,也未能制定明确的生命安全教育教学目标,忽视有效组织学生开展训练活动,最终制约生命安全教育效果提升。
(二)相关课程内容较少
高职体育教学中,为更好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合理设置教学课程,巧妙融入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是必要的。然而调查显示,目前高职体育教学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体育运动理论知识和体育技能训练,而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较少,缺乏有关生命健康教育、生命救护技能教育、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生命适应能力教育方面的内容[3]。
(三)实践操作和训练不足
高职体育教学融入生命安全教育,不仅需要提高思想重视程度,完善课程内容设置,更为重要的是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和训练。但目前一些任课老师局限于对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进行讲解,未能有效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操作和训练。再加上实践操作和训练课时安排不足,实践操作和训练的设施不完善,考核评价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生命安全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以及高职体育教学效果提升。
二、高职体育教学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策略
为改进高职体育教学的不足,将生命安全教育融入教学之中,有必要采取以下策略。
(一)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设置过程中,发挥“以人为本”和“健康第一”的指导作用,通过生命安全教育来增强高职学生体质,塑造良好体型,增强身体机能与体能,掌握运动损伤预防和处理技巧、日常救护知识、职业安全常识。同时还要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与社会责任感,关注健康,热爱生命,促进高职学生健康全面发展[4]。
在明确教学目标基础上,接下来对高职体育生命健康教育课程进行合理设计(见图1)。一年级开设生命安全教育体育选项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为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奠定基础。二年级开设生命安全教育课程,并设置生命救护技能教育、生命健康教育、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生命适应能力教育四个教学模块。以强化学生体质、体能训练,推动生命安全教育顺利进行。
图1 高职体育生命安全教育的课程设计方案
(二)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为有效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中合理设置高职体育教学内容(见表1)。一共划分为生命健康教育、生命救护技能教育、职业安全防护教育、生命适应能力教育四个模块,每个模块分别对应具体的教学内容和体育教学项目。在教学实施方式上,将理论、实践、演示、拓展训练等多种方式结合,并发挥微课、电子书、手机APP软件、微信、实践操作等多种手段的辅助作用。
表1 高职体育生命安全教育具体内容设置
(三)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生命安全教育包括观念意识的培养、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实践操作的体验,它与高职体育教学的关系如图2所示。为有效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有必要灵活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包括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等[5]。例如,在“生命救护技能教育”模块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将学生置于地震、火灾等情景中,让学生通过攀爬、越障等方式自救或互救,或组织学生进行“伤员”搬运急救训练等。这样既能培养高职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和急救能力,还能加强学生锻炼,让他们在紧急情况下临危不乱,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图2 高职体育教学与生命安全教育的关系
(四)改进考核评价方式
为更好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有必要尊重高职学生个体差异,创新考核评价方式,将教师评价、同学评价与自我评价结合,各占60%、20%、20%比例(见表2)。评价既要注重结果,也要强调过程,不仅要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还要考核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等指标。从而更好引导高职体育教学,带给学生以积极的情绪体验,调动高职学生参与生命安全教育的主动性,让他们更好融入实践训练活动,并激发内在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表2 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五)采取相应的保障措施
此外,高职院校还要注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重视体育教师队伍管理和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课堂组织能力。任课老师也要转变思想观念,提高课堂组织能力,认真组织学生开展实践训练,将生命安全教育方面的内容有效融入课堂教学。高职院校有必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满足生命安全教育实践操作和训练需要。任课老师在教学中应该重视情境教学法应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加强训练[6]。以提高安全防护技能,培养高职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心态,让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活。
结语
高职体育教学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不仅有利于丰富教育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实现安全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目标,对保障学生安全,提高学生生存技能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高职体育任课老师有必要更新思想观念,明确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内容,综合采用多种方法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教学活动之中。从而加强高职学生训练,增强他们的安全防护技能,有效保障学生安全,最终促进高职体育教学取得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