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数学课堂的“生本教育”
2019-10-07王超
王超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生本理念”指“真正以学生为主人的,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生本教育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的管理理念跟传统教育的管理理念有所不同,生本教育是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它能使教育者在生本教育的实践中充分体会到教育的真谛,享受到教育的乐趣和儿童生命力量的神奇,得到良好的发展。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当今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关爱学生,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中展露自己的阳光生命?笔者在学习“生本教育”中,边学习边实践,做了以下尝试。
一、孩子想偏了——引一引
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课例时,比较1/2和1/4的大小。在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准备了大小相同的长方形,让学生自由涂色,表示出自己想要的几分之一。这次操作,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另一个目的就是借助学生表示出的分数,比较大小。学生操作以后,我选择了表示1/2、1/4、1/8的几个同学到前面介绍自己是怎样做的,并把自己表示的分数贴在黑板上。
师:1/2、1/4、1/8这几个分数,哪一个分数大,哪一个分数小呢?说出你的想法。
生1:1/2大,1/8小,从涂色部分可以看出。
师:哦,从涂色部分可以直观地比较出这三个分数的大小。
生2:1/2大,1/8小,但我不是从图上看出来的。
师:那你是怎么想的?
生2:1/2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1/4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4份,1/8是把一张纸平均分成8份,所以1/2大。
师:我觉得这种折法很创新,你能联系一张纸来比较,真好。
生3:老师,我觉得不一定。1/2不一定比1/4大,也不一定比1/8大,1/2大于1/4错了。
(我没想到生3会说出这样的想法,忽的愣了一下,但是马上想到正好借生3的想法,当成这节课最有利的资源。其他同学这时也在那大喊:怎么可能错啊?)
师:请你说说你的想法。
生3:如果我表示的是这张小长方形纸(拿出一张小长方形纸)的1/2,再表示这张(又拿出一张很大的长方形纸)大长方形纸的1/4,那么1/2就小于1/4。
师:你们觉得有道理吗?
(生纷纷点头)
师:说的确实有道理。那么这里的1/2,是谁的1/2?1/4是谁的1/4?
生4:小长方形的1/2,大长方形的1/4。
师:比较的标准一样吗?(不一样)是的,如果比较的标准不一样,这样就没法比较了。在数学中,比较数的大小,默认的就是标准一样的情况下比较大小。
生:意思就是都指同样大小的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一,才能比较。教师向这一同学深深的鞠躬,以此表扬他这一创新的做法。
师:那么1/2和1/4在比较时,指的是同样大小的物体或纸的1/2和1/4,所以1/2大于1/4。
这位老师的做法却将错就错,把学生的错误视为教学的资源.由于标准不同,所以是无法比较的。评价使“错误”变成了“创新”,评价赢得了老师的“感谢”,评价使出错的同学找回了自尊和自信,评价犹如“星星”之火,点燃了同学们创新的“燎原”之势。
二、孩子苦思了——等一等
教学《认识周长》一课例时,引导学生初步建立了周长的概念后,拿出了一片树叶,问:“同学们,如果我们想知道这片树叶的周长,怎么办?”学生各自拿起面前的树叶,一会儿拿起直尺比画着,一会儿拿着量角器在树叶上移动着。这位教师见学生个个脸上露出苦苦思索的表情,忙让学生停下来,提示道:“既然不能直接测量,能不能用鞋带来帮忙呢?”有的同学“啊”的一声恍然大悟,忙拿着鞋带在树叶的边线上围起来,在树叶的凹凸处用胶布粘着;其他学生也跟着做起来。过了一会儿,有的学生已围好树叶的边线,拉直后在直尺上测量出数据,高兴地叫了起来,教师也高兴地笑了。
在这里,教师让学生停下,是急着实施“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明示策略。我们可以发现这位教师更偏重的是“引领”,而不是注重教师“引领”与学生“建构”的和谐统一。
三、孩子落后了——帮一帮
教学《认识分数的意义》时,一位老师请部分同学到黑板上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自己心目中的一半。学生按照自己的想象,划出了不同的1/2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有一种非常科学简单的表示方法吗?”
在学生们七嘴八舌的猜测中,她自然而然地引出了1/2的概念,然后问:“那你们看1/2能不能代表你们画的这些图的意思呢?”“如果你认为它可以,就把你画的图擦掉;如果你认为1/2没有你画的图漂亮或不能代表,可以不擦掉。”多数同学都擦了,只有几位同学没有擦。没关系,老师等待着,让他们慢慢去体会。
我们的数学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不断超越……教育走向生本化是必然趋势,我的(更是学生的)數学课也要坚持生本化,让学生“在不完善中蓬勃生长”,真正感受守望数学课堂的“生本教育”!
【作者单位:东海县安峰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