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对教学的重要性
2019-10-07周莹
周莹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可是在实际教学当中,这种因材施教可能只是实施于少数学生身上,或者教者并没有区别对待,而是“一视同仁”。在教学中,教者不能积极地、有意识地把握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差别,不能适当地把握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必然会影响着因材施教作用的有效发挥。同时对教者而言,是一种精神的折磨;对学生而言,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必然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
一、熟悉学生,了解学生
一个班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各有不同,教师应该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学习能力,熟悉他们已经掌握的以及努力之后能够掌握的水平,即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可达到的发展水平。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有足够了解班级的学生,才能开始因材施教。这里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可达到的发展水平就是教师需要把握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这一点,更有利于教师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学习要求,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促动,尤其是学困生和中等生,更有利于他们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同时他们也是最容易提升的群体。如:在笔者的班级中,优等生与学困生之间的差距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最开始做法是从计算开始。计算在数学学科中所占的分量众所周知,也是学生最容易入手提升的一种数学技能,通过平时的训练效果可以立竿见影,学生的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学习的成就感油然而生。所以让学生不反感学习,有学习的热情是因材施教的第一步,当然,这里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反馈。善于表扬,对孩子的学习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目标分层,合理教学
学生与学生之间接受能力的差异、家长文化水平以及配合程度的差异使得学生在学习上呈现不同的学习状态。相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理解和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制定不同的目标。具体表现在:
1.教学目标分层
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基础上,注重因材施教。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理解和接收能力,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灯塔”,教师所有教学活动的方向。根据教学标准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以学困生能“消化得了”,中等生能够“跳一跳碰得到”,优等生能够“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确保统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关注学困生疑难问题。在笔者班上,给他们定下的目标就是确保课堂知识过关,只有先夯实基础,才有资本谈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这里不仅需要注意学困生,还有中、优等生,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鼓励表扬,给机会让他们施展才智,引导他们乐于研究数学。
2.教学方法分层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主要场地。不同类型的学生能够掌握到什么程度,需要教师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能够让学困生听得懂,学优生“吃得饱”,才能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曾遇到这样的典型题目:把一个长方形的边长都增加4米,面積增加96米,求出长方形的周长。这种题型需要学生通过画图,理清数量关系,增加的图形分成三份,中间一个小的长方形可以知道其长和宽,算出面积,剩余的两个长方形,边长不知道,但是都有一条边是4米。利用两个长方形中有两条边长度相等的特质,可以把这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长是两个小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然后可算出长与宽的和,推出周长。在讲解易懂的方法之后,我还跟学生渗透了代入法,可以先把长方形的边长以文字或字母的方式带入算式中,列出完整的算式,再利用倒推法算出未知量。这里提前和学生渗透代入法和用字母表示,为优等生拓展知识面,提供新的解题思路,同时也为列方程解决问题埋下伏笔。
3.习题设计分层
习题设计是强化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方式,是数学学习的必要环节。因学生存在着差异性,教师在练习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在讲授解决问题的策略时,笔者进行了这样的习题设计。1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一组对边增加4米,面积增加96平方米,请问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里如果光看题目,学生不了解其中的窍门,需要画图来理清其中的数量关系。这里涉及正方形的边长特点:四条边相等。算面积只需要算其中的一边。2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各增加4米,面积增加96平方米,请问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这里增加的面积分成3个图形,中间是一个边长为4米的小正方形,上面的和底面的小长方形面积相等。求出其中的一个面积,就可以算出正方形的边长,再求出面积。3把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一组增加2米,另一组增加3米,面积增加96米,求出正方形的面积。同样把增加的面积分成三份,中间小长方形的面积可以看出大小,不过还涉及根据未知图形有一边相等的特点,可以把图形进行拼凑。习题设计层层递进,学困生保证基础题过关,在学习能力有余的情况下,可以进行深层铺垫。
三、结语
学生的生长环境、受教育的具体情况不同,使得他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学生的不同的情况去展开教学,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既面向全体又注重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机会,在保证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和开发学生的潜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而全面的发展。
【作者单位:扬州市梅岭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