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游口译中文化缺省及翻译策略

2019-10-07陈慧美

校园英语·下旬 2019年8期

【摘要】旅游业目前已成为第三产业的一大支柱,对外国来华游客而言,旅游的核心环节就是欣赏和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及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导游口译员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对于导游口译,特别是博物馆导游口译相关研究并不充分,加之没有形成指导导游口译的具体理论,其实践基本上是以经验为指导,难以有效提高这一领域的口译员技能。本论文选取导游实践中的文化缺省和翻译策略,为总结翻译策略提供依据。

【关键词】导游口译;文化缺省与补偿;口译技巧

【作者简介】陈慧美(1990-),女,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口译实践。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成为海外游客的理想旅游目的地。根据文化和旅游部的统计数据,入境旅游已经成为中国旅游业中一大重要组成部分。不同语言和文化会对跨国旅客的旅游体验产生重大影响。

导游口译员作为外国游客融入其他文化的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某个国家的口译员的能力和素质可以代表其旅游业的竞争力。不可否认,导游口译员需要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满足跨文化交际的要求。

二、 导游口译中的文化缺省

导游口译是以思想和文化交流为目的的跨文化交流方式,因此,导游口译员应同时传递源语言和文化信息。但由于目标语言和源语言中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导游口译中,特别是一些包含丰富文化历史的景点中,口译员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文化缺省带来的问题。

文化缺省指的是作者及其预期读者在通过文本进行交流时缺乏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口译方面,说话人与口译员或口译员与受话人有时并非来自同一社会文化环境,因此口译员可能会遭遇文化缺省的影响。王东风认为文化的缺省是一种意义的真空,不能建立理解话语所必需的语义和情境一致性。如果口译员不能处理源语言中的文化缺省,不仅会影响翻译过程和翻译结果的质量,还会影响受众的理解。

三、 释义理论指导下的导游口译中文化缺省类型及翻译方法

释义理论由丹尼卡·塞尔斯科维奇于20世纪60年代末在法国创立。释义理论认为,口译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理解、去动词化和再表达。该理论指出,口译员的职责是传达说话人的思想和意义,而不是逐字译码。口译员的任务是将源语言从形式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捕获源语言的含义,达到最大的交际效果。根据释义理论,译员在遇到以下四种文化负载词时,可以采取补偿策略。

1.历史文物古迹名称及人名。在历史人名方面,导游口译员通常只是进行音译。然而,历史遗迹的名称则不同,因为中国大多数景点的名称都有内涵意义。面对这类词语,导游口译员必须清楚地译出其内涵意义,才能向外国游客传达出名字的审美感受。

例1:在古城西安以东35公里的骊山脚下,埋葬着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封建皇帝嬴政,也就是历史上的秦始皇……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诸侯国。

译文:Emperor Qins Mausoleum Museum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Lishan Mount, which is 35km away from Xian city. The first emperor Ying Zheng was buried here. He was called QinShihuang in Chinese, which means he was the first emperor to unify China for the first time, and he started the Qin dynasty …he led the army to unified six kingdoms in China.

源语言的文化缺省元素涉及历史人物“秦始皇”“嬴政”“韩、赵、魏、楚、燕、齐”以及 “骊山”等名称,中国游客由于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对于这些名词不需要过多解释就能够理解,但外国游客对中国历史并不熟悉,所以口译员需要添加这些名词包含的意义。

2.传统观念和信仰。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生活哲学和政治包含着对宇宙的认识,游客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绘画和传奇故事追寻中国传统和神秘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例如,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的布局以及华清宫的温泉系统都是未知的奇观。

例2:根据古人“事死如事生”的观念,他的陵园应该是按照两千多年前秦朝宫城格局建造。

译文:The mausoleum of Emperor Qin was designed in the model of the layout of palace in Qin Dynasty, according to the belief of “view death as birth”, we have a custom of elaborate funerary rites, burying the deceased with all kinds of objects from his life.

據《荀子·礼论》:“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至今,许多中国人仍坚持认为死人会继续活在阴间。至于西方游客,他们中的大多数相信基督教,善良的人死后会上天堂,过上和平的生活。基督徒和中国古代人都相信来世,但翻译必须提到他们之间的区别,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3.历史遗迹与艺术作品。历史遗迹和艺术作品就像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历史事件。文学作品、歌曲、绘画等艺术作品可以使游客对景区印象更加深刻。在导游过程中,适当引经据典,可以唤起游客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然而,这些翻译既能给景区增添魅力,也可能会遇到翻译困境。

例3:秦俑坑中的兵器配置,正如我国古代兵书所说:“强弩在前,锬戈在后”,长以卫短,短以救长。

译文:As the strategy books mentioned: “strong arrows come first, Ge second”. The distribution of weapons is exactly the same with this strategy. We can see that arrows can be shot in a far distance to defend the army and Ge is suitable for near attack. As a result, in a battle the people who are holding long weapon can safeguard the people with short weapon, and vice versa.

导游引用文学作品来解释武器的分布,导游口译员在口译时应该解释详细信息。锬戈是一种许多外国游客都不知道的古老武器,因此译员进一步解释了箭头和戈的特点和功能,以便解释战斗的形成。

4.社会习俗。

例4:百戏俑坑陪葬坑的一个洞顶部还出土了一件重达212公斤的铜鼎,它是目前发现最大的秦代铜鼎,被称为“秦陵第一鼎”。

译文:This Ding, weights 212 kilograms. This pit was also called the Acrobats Pit. It is called the “Prime Ding of the Emperor Qins Mausoleum”. In ancient China, there was a very popular game that shows the male physical strength, which called the Ding Lifting. Ding was a kind of utensil at first. The tribe often used it for cooking. In Shang Dynasty, Ding became a kind of emblem that was used only by the king or powerful men.

鼎是中國古代的一种礼器,大多数中国人都知道这个字的文化含义,但对于不熟悉字面意义和语用意义的外国游客,“Ding”这个词意义就缺失了。从跨文化角度看,口译员应该通过充分解释这个对象,使得游客在参观期间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政治和礼仪。

四、结语

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文化缺省是不可避免的。根据释义理论,口译员应该注意并努力理解源语言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外壳。导游口译员的任务是将源语言从语言结构中分解出来,提取意义,以适当的方式重新表达给听众。研究导游口译中的带有文化负载词的语言及翻译策略,能够让译员更好地把握口译过程中的语言和文化障碍,使得导游口译工作更加顺利地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财务司[R].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2019,05,30,[2019-06-25].

[2]程尽能,吕和发.旅游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郭建中.当代美国翻译理论[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4]王东风.论翻译过程中的文化介入[J].中国翻译,1998(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