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翻转教学模式构建
2019-10-07覃春华
【摘要】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曾说:“行动是必需品,思辨是奢侈品。”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一个思想独立的人,一个自由的人,他的头脑能不被别人的理念控制,能不被先入为主的思想牵着走。学生的思辨能力不仅仅表现在能够答对学科考试的题目,更是表现在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如何将思辨这种意识观念渗透到现代高校的英美文学的教学工作中,一直是英语教改的关键环节之一。本文以文秋芳教授提出的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为基础,从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与思辨能力的角度出发,并结合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方式的特点,概述了将翻转教学运用于高校英美文学的可行性,在最后从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高校英美文学的翻转教学模式,通过改良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以期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一些参考,改变高校英美文学的教学现状。
【关键词】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英美文学课程;翻转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覃春华(1971.07-),男,壮族,广西宜州人,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教学与研究。
【基金项目】1.2018年度校级科研目:英美文学经典对广西地方高校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影响的研究(项目编号:2018XJQN006);2.2019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英美文学经典与广西地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9KY0619)。
著名的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的终身教授陈志武先生曾说:“在过去的几年里,我见过太多在中国受过训练的优秀高中生,他们的专业是如此突出,但他们的思维方式又如此僵化。”这些情况反映了我们国人目前普遍缺乏思辨能力的状况。思辨一词,最早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它是建立在对信息的分析基础上的,但并不等于信息的简单叠加。简单地说,思维能力意味着通过对事物或问题进行分析、推理、评估之后,最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些人因为不能思考而成为舆论的追随者,他们往往混淆是非,思想混乱。因此,培养思辨能力是最重要的学习,学会思考,独立发现问题,寻找论据,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解释生命现象,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它是一种素养,也是一种良好的习惯,更是值得拥有一生的奢侈品。近几年来,越来越多学生表现出认知肤浅、深度不足、人云亦云等问题,导致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是,高校在培养人才时往往采取了比较简单机械、最能直接见效的方法,很少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推理,而思辨能力不足的学生往往会承受不住人生中遇到挫折。因此,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一、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
语言是思维的展现,思维的训练与提升和语言学习密不可分。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进一步拓宽了思辨的内涵及外延,它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思辨,在思辨中不断进步。如何将思辨这种意识观念渗透到现代高校的英美文学的教学工作中,一直是英语教改的关键环节之一。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内外学术界的许多学者都对思辨能力做出了解释定义,其中,有四种被广泛认可的理论模型:二维结构模型、三元结构模型和、菱结构模型和层次结构模型。特爾斐(Delphi)项目组提出了一个二维结构模型,该模型定义了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这两个维度,认知能力可被进一步细分为阐述能力、分析能力、评价能力、推理能力、解释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其中,分析、评价和推理能力是重中之重;情感特质也可被进一步细分为好奇心、自信、快乐、灵活、公平、诚实、谨慎和理解等等。Paul和Elder提出了三元结构模型:思维的要素、标准和智力,该模型的核心是思维的八大元素,包括目标、问题、信息、基本概念、假设、具体观点、推理和启示,它们构成了思维链。林崇德提出了三菱结构模型:思维的目的、过程、材料、自我监控、品质、认知因素和非认知因素。文秋芳等学者提出了一种层次结构模型,他们认为思辨能力可被进一步细化为:元思辨能力和思辨能力,元思辨能力是指检查、调整和评价自己思维的调控能力;而思维能力是指与认知相关的技能和标准,以及与思维有关的情感特征;再上一层次的思维能力是在这两者的监管之中。
思辨能力有精细化、关联化、逻辑化、深度和灵活这五大特征,精细化意味着一个人不仅仅能够答对学科考试的题目,更是能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现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关联化意味着一个人能够通过现象,发现两个事物之间的关联程度;逻辑化意味着一个人能够简练、准确地表述自己观点;深刻意味着一个人能够从各种舆论中提炼出自己的观点,不人云亦云,发现事物之间深刻的内在关系;灵活意味着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意识和多元的角度从思维方式的单一悖论中跳出来。总之,思辩能力的理论模型为高校英美文学特定课程的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理论指导。
二、翻转教学运用于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的可行性
英美文学是了解英美文化的重要窗口,是英语语言的精粹和重要载体,是英美国家文化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英美国家文化的知识瑰宝,诸如莎士比亚、歌德、狄更斯、培根、哈代、爱默生、海明威等文学大家的作品,它的语言光辉、文学魅力、哲学思想、思想教育性是全人类不可多得的财富。英美文学在高校的英语教学工作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市场对英语专业人才的新要求使得高校的英美文学课程改革迫在眉睫。在英美文学的教学课堂中,本文试图使用“翻转课堂”的方式开展英美经典文学的教学工作,这可能是又能拓宽学生视野,又能增强学生学习热情的“一石二鸟”之计。
1.翻转教学与英美文学特点相适应。翻转课堂不仅仅是进行了时空、课堂结构的翻转,更重要的是对教学理念的颠覆。只有理念真正实现了翻转,才能结合不同的教学条件、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使用,从而做到翻转课堂的本土化、学科化。翻转课堂颠覆了“课堂教学”:首先是把“课堂”延伸到了家庭、有网络终端的任何一个可以学习的场所。其次是将“教学”翻转成“学教”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从表面看,是教学结构、学习时间、学习空间的翻转,实质是对教学理念的翻转,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转向了“以学生的学为主导”。
将翻转教学和高校的英美文学相结合,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为框架,提炼出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和疑难点。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影像资料内化时代背景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展示、小组答辩等多种表现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此一来,这种植入问答、课堂演讲、舞台展示等教学模式更加关注师生之间的交流,课堂的教学流程也会更加顺畅、紧凑。这种教学模式真正把学习的权力还给了学生,教室里不同思维之间的火花将“教学”为“学教”,学生和老师都会有更多的感悟,对知识的印象也会更加长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翻转教学”既重视了学生的个性化,又遵循了认知规律,通过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辅助其走出常规的教学舒适区,很好地契合了英美文学的特点,可行性非常之高。
2.翻转教学与高校英语专业师生能力素养相适应。高校在招聘英美文学教师时,往往要求年龄在35周岁以下;且具有国内著名大学,或国外知名大学的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语言学、翻译、英美文学)。有关机构对高校英語教师的整体分布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全国高校英语教师的平均年龄为32岁,且目前正从事教学实践的教师大多职称不高,具有教授等高职称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已经很少出现在教学一线中。教师群体年龄年轻化的特点决定了这些教师具有较好的亲和力、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较强的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和专业知识、优秀的人文素质,这为教师开展“翻转教学”,进行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网络水平,能让他们综合使用多个应用软件和多媒体设备搜索大量的信息资源,高质量地完成教学内容的制定工作,这为“翻转课堂”提供了技术支撑。换言之,现代高校英语教师的专业知识和网络水平为“翻转教学”的顺利运转提供了现实条件。
3.翻转教学符合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需求。在我国以往的教育中,学生经常处在一种被动接受信息、接受答案的状态,总是等着别人已经准备好的结果。这种方式尽管及时,有用,只是长期以来,就丧失了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很多需求自己判断不准,自己输出的信息作品屈指可数,经常推倒重来,效率由此降低。造成这种现象的首要原因当然是学生的脑子肚子里没墨水,输出不了高质量的作品;第二个原因就是学生没有自己主动思考、主动输出的习惯。如今,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觉醒,他们有对新事物、新思想具有较高的接受程度,对数字产品的使用能力远远高于一部分教师;同时,他们也很敏锐,对教学中的消极接受强烈抵制,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质疑和批判意识的学习主体,他们只接受符合自身要求的事情。在“翻转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形式可以实现他们的个性化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其学习热情和主动思考、主动输出的能力。因此,“翻转教学”很好地契合了现代学生的学习心理与需求,可行性非常之高。
4.翻转教学与教学硬件条件相适应。“翻转教学”不仅是对教学体制的改良,也是新一轮的信息革命。它不仅需要借助网络技术制作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对其进行推广。目前,绝大多数高校正在努力建设校园网,以提高其教学质量。高校可以利用校园网这一平台,实现教学资源的上传、下载和共享,通过资源的交互,互相学习,彼此促进,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高校还可通过微博、微信、贴吧、B站等社交平台将英美文学的“翻转教学”课程进行推广。总之,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客观条件也为“翻转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大学生思辨能力培养视角下的高校英美文学翻转教学模式构建
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都已经学过至少十年的英语了,他们已经记忆了一些单词和固定句式,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英语学习方法,但大多数学生都是“哑巴英语”,理论知识一套一套的,真在现实交流中却只会说一些简单的句子,甚至有不少语法错误。真正能进行英语听说读写的学生非常之少,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是都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我意识较差,学习习惯不好。学生对英语的新鲜高已经丧失,对英语的学习也陷入了两难境地。针对这类情况,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高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英美文学的教学实践,使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式等基本知识和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探究、协作探究的技能,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实现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迁移和扩展。
1.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首要工作。首先,教师要紧紧围绕着本校的教学计划和工作要点,以英美文学课程的新课程标准为指针,精心制定教学方案,全面贯彻落实教师的“备、教、批、辅、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突出工作创新,开展切合实际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促进自身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力求达到最有质量的教学效果。因此,对教育目标进行准确的分类具有重要的意义。例如:教师可以参考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的分类,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领域,对课前、课上和课后进行合理安排。根据布卢姆的理论,我们可以将课前、课上和课后分为六个层次: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其中,知识:记住所学材料,包括对具体单词、句式、段落等的叙述、背诵等;领会:领悟所学知识的意义,但不一定将其与其他事物相联系;运用:将所学概念、语法等规则运用与心情景中的能力;分析:将整篇文章分解成为已经理解的组织结构;综合:将所学的零碎知识整合为知识体系,产生出新的语言知识体系或结构;评价:对自己或他人英语水平进行评判的能力。这的教育目标是从一层到另一层,从简单到困难。教师应依据这六个层次由浅至深地精心制定教学方案,帮助学生完成要求。
其次,高校的英语教学实践可以借助互联网的传输渠道,上传或下载高质量的英美文学学习视频,拓宽教学内容,扩大共享范围。事实上,“腾讯课程”、“喜马拉雅”、“万门大学”等多个平台都有大量著名高校的英美文学教学视频,这些视频或内容深刻、或幽默生动、或针砭时弊…学生可以在不出门的情况下倾听西方学者的观点,欣赏外国著名学者的教学风格,了解他们国家的历史变迁,在精神世界中不断探险。
2.教学活动。翻转课堂从“以教师的教为主导”转向了“以学生的学为主导”,这与60年代兴起西方的一种文学批评模式——西方文学批评模式,即:读者反应模式从不同角度研究“读者反应”,从阅读接受和批评活动的主体性方面开拓文学批评的新领域的观点相吻合。这一理论主张:(1)文学作品的文本是已完成的含意结构,但它的含意其实是读者个人的“产品”或“创造”;(2)把文学批评的注意力从作品文本转移到读者的反应上,聚焦在读者对作品文本的内容系列的复合解说的反应上;(3)作品文本不存在某种“唯一正确的含义”,没有唯一正确的阅读。对作品的一致意见、解说的一致性,只存在于特定条件的某些读者中。因此,教师不需要在英美文学的翻转教学中进行“单向的表演”,而是应将教学任务转交给学生。学生既有相近的年龄,也存在个体差异,在接受知识方面既趋同,又有分歧。
具体而言:课前,教师应辅助学生进行阅读,并做好阅读笔记;课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课上讨论,与其他同学分享阅读感受,鼓励学生表达,并对学生意见给与充分肯定;课后,教师应加强和学生的互动,并作出积极回应。这样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而且补充并扩展了知识的维度,改变了单向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英语水平,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在交流讨论和自我表达的过程中获取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对提高学生的英语实际运用水平、文学赏析水平和思辨意识有很大的帮助。
3.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指对教学过程中的客体进行评价的活动,评价范围包括教与学。它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专业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如何科学有效地评价课堂教学已成为现代教学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成功教学的基础,也是做出各种教育决策的基础。英美文学翻转教学中的评价标准应具有三方面的内容:自学评价(10 %)、课上表现(50 %)和终期考核(40 %)。自我评价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根据视频内容完成自学测验,并按照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剩下两个评价的主体都是教师,教师应注意在进行评价时要:(1)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作评价,提醒或纠正学生。(2)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用生动、亲切、明朗、多样、灵活、生动、丰富的评价语,感染学生,使学生如沐春风、大受激励、跃跃欲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营造一种生机勃勃的课堂气氛。(3)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这时,老师决不能用语言来否定学生的回答,而是要在教学中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注意情绪导向,做到引而不发,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学生的自尊,让学生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进行发言。
参考文献:
[1]徐天戍,夏蓓洁.基于思辨能力导向的英美文学教学模式构建[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108-112.
[2]王娜.英语专业英美文学作品赏析课“思考-争辩-写作”教学模式设计——以思辨能力培养为导向[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 2015(6):73-77.
[3]彭希艷.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问题[J].现代交际,2018,492(22):145-146.
[4]李贝贝.论大学英语教学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构建[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8(1):125-126.
[5]金晓宏.大学英语议论文写作培养思辨能力的教学路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2):134-139.
[6]刘雪晴.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ESP课程中翻转课堂的构建探析[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4):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