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拓展思维,放大语文课堂的人文魅力

2019-10-07杨冬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老支书人文生命

杨冬梅

随着国家教育改革对语文学科的调整,我们看到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基础应用学科的重要性,语文既是基础学科,也是人文学科,更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所承担的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祖国的语言文字教育的同时,也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教育应以人为根本,应全面关注人的生命本身。教学中如何以审美为途径,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品味等手段,让学生体验语言艺术的独特魅力,获得健康丰富的审美享受呢?

一、尊重学生思维,倾注人文关怀

尊重学生是主体的人,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主体意识。用学生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记得在讲授《桥》一文时,面对可歌可泣的老支书时,当同学们都在为这样一个大公无私的老党员形象感动时候,一个孩子提出了反对意见,“老师,我尊重老支书的为大人格,但是仅从父亲的角度而言,是不是有些残忍,如果儿子和其他党员一起逃生,会被洪水吞噬了生命?这样的父亲是不是有些无情?”……面对质疑,我看到了现在社会环境下孩子真实的内心选择,所以,我开展了一场即兴辩论……孩子们,如果老支书面对自己的儿子,在逃生面前网开一面,放手给孩子一条生路,其他排队逃生的村民会是什么样的?可能出现的结果是什么?孩子们会通过自己的论证得出结论:原来有序逃生的秩序打乱了,人们的逃生欲望和死亡面前坚守的道德会产生一场生死较量,一旦这个秩序打破了,那么,逃生的人群在拥挤中,慌乱中都自私地只顾自己,又有多少人能顺利逃生,这个儿子会因为父亲的放手顺利逃生吗?所以,孩子们面对这样多的可能,你懂得老支书当时那残忍的“一拽”中,藏着的“大爱”吗?再次回到课文,品读老支书的做法,孩子们的理解和认知就在刚刚的辩论中得到了升华。而老支书的形象也在辩论中跃然纸上。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思维,倾注人文关怀,怎么能不充满生命涌动的精彩呢?

再如,讲授《永生的眼睛》时,面对捐献者的无私,现在的孩子们很难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无私地为别人捐献?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人的一生,不应在乎生命的长短,应去注重在世上活著的意义。一个人假使让你活到几百年,那么他能在这生命的道路上做什么呢?假使一个人生命很短,你想他能做什么呢?所以人的一生也应当如此度过:当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页而羞耻……然后我听到一个孩子这样一句名言:“我们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是我们能够决定我们生命的宽度。”当这个孩子用这样一句话来喝彩我的生命故事的时候,我突然感受到这位学生的思维正在高速的运转,那么,此时我就提高了孩子们的思想认识,在激情涌动中开展课文的学习。这也启发了我:学生的人文意识是需要我们尊重的,唤醒的,点燃的,只要我们去做,就一定能看到生命的价值。

二、激发学生思维,增强人文意识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学生何尝不是一篇美文,何尝不充满生命魅力,需要我们开启思维,激发潜能?作为教师,我们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提升人文意识,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从课文实际内容出发,运用形式多样的各种方法的读文来挖掘出文章的人文性。

生命是脆弱的,有时会不堪一击。在我们教授的课文中,具有生命质感的文章不胜枚举:在《秋天的怀念》中,史铁生二十岁那年“从最狂妄的年龄跌入黑暗的深渊”,当我们引领学生品味残废了双腿的史铁生走出了自杀的阴影,最终成了驰骋文艺界的巨人,孩子们自主悟出了生命更是坚韧的道理。而课文《生命!生命!》更唱响了生命的最强音,《地震中的父与子》播撒了父子情深,这些课文都从不同角度诠释了生命与爱,因为我们立足从生命的角度诠释课文内涵,因为我们关注了激情的引导,学生还有什么理由不因此而尊重、热爱、呵护和善待生命呢?人文意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增强。

三、创设思维氛围,浓郁人文气息

关爱学生,就去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就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创设与众不同的思维氛围。

1.重视因材施教,关注差生

在教学中,实施“差异教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努力范围内,得到提升和发展。我们怎么能用千篇一律的方式去对待?只有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和谐融洽的,学生学习才有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愿意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独立思考,具有创造性,师生之间才能达到共鸣。

在讲授课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把普通问题撒给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如:“说说要是你是文中主人公,你会自我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你从课文中懂得了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带有启发性的同时,又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回答这类问题的弹性大,压力小。而在教学充满激情共鸣的彰显生命的文章时,我会注重提升优等生的求异思维,如教学《最后一头战象》和《神鹰》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就是要学生替“战象”和“神鹰”书写碑文。这样不仅升华了学生对课文主人公的认知,更激发他们内心对最真善美的认知,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既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又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尊重学生的情感,倾听质疑

疑问既是学生求知的兴奋点,又是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的机会。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既要鼓励学生有质疑的勇气,又要科学引导,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

首先,可以从字词入手质疑。如学习《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学生就提出:“课文中‘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从发起冲锋到战斗胜利才二十分钟这两个句子中的‘才字意思相同吗?”这样的问题就很有价值。其次,还可以从句子入手进行质疑。《窃读记》一课中的中心句“窃读的充满惧怕和快乐……”学生围绕这个句子提出以下问题:“作者惧怕什么?”“他的快乐又是为什么?”因而引出下文。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能敏捷的做出处理,从而提高他们质疑的能力。提出问题了,就要训练学生学会自主地探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这样的课堂:教师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充分尊重学生们的个性,拓展思维,放大语文课堂的人文魅力。

猜你喜欢

老支书人文生命
人文
乡村老支书
咱村的老支书
老支书
老支书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