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研究视角下李清照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探析

2019-10-07杜刚跃孙瑞娟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30期
关键词:声声慢文化负载词翻译

杜刚跃 孙瑞娟

摘 要: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主要功能是将一种文化里产生的作品移植到另一种文化里。在此过程中,源语和译入语两种语言中的不同文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研究人类文化历史不可缺少的素材,诗词蕴含着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其翻译就更应注重文化因素。翻译者应结合源语和译入语的不同文化特点和所翻译篇章的实际,灵活变通,最大限度地将源语文本中的文化意象全面准确传达给译语读者。本文以李清照《声声慢》的不同英译版本为例,就诗歌翻译过程中文化负载词的处理技巧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诗词 翻译 声声慢 文化负载词

引言

伴随着不同語言、不同地域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出现,翻译也就应运而生,随之产生了对翻译的研究。而作为跨语言、跨文化的一种交际活动,翻译无疑是使用不同语言的民族之间进行文化交流重要手段。从翻译研究的历史角度看,19世纪以前,中西方的翻译理论研究相对较为浅显,主要局限于对翻译经验的总结和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的研究。进入二十世纪后,特别是50年代开始,西方的翻译理论研究开始迅猛发展,相继提出了结构主义描写语言学理论等一系列新的理论(刘宓庆 1999),这一理论受到了翻译理论家们的广泛关注和应用,基于这一理论,翻译理论家们逐渐认识到,要想探寻翻译的内在规律,必须专注于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这催生了以对等为核心的语言学派翻译理论。而与之相对应的是翻译的文艺学派,他们将企图从艺术的角度看待和探讨翻译,借助于美学理论,从艺术范畴进行研究。但现在看来,当时两种理论都有其局限性,语言学派致力于研究语言本身,忽视了语言中的人文因素和社会因素,而文艺学派太过注重美学观点忽略了语言本身的重要性。直到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翻译理论研究趋于多元化,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重要性才逐渐得到重视。

在《翻译、历史和文化》一书中,Susan Bassnett 和 Andrre Lefevere(2011)抨击了以往不同种类的翻译的语言学派理论,他们越过语言,着眼于翻译和文化之间的联系,他们用文化转向来描述这种从文本到文化翻译研究的运动,认为翻译研究的实质是对文化互动进行研究。基于此产生了“翻译就是再创作”、“翻译和性别”以及“翻译和后殖民主义”的研究及理论。Berma. A 和 Venuti, L. 等人也对翻译过程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研究,Venuti认为应该将社会文化框架的价值观导向特性纳入翻译研究之中,并撰写了《译者阴性:翻译史》等相关著作阐述其理论观点(Jeremy Munday 2006:145)。

诗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这使得其成为研究人类文化历史不可或缺的素材。诗歌翻译在不同民族间的深层文化交流中更是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翻译诗歌时,文化因素是需要着重加以考虑的。李清照的词蕴含丰富的文化负载词,其作品深受中西方文学工作者和译者的青睐。为了将其诗词介绍给国外读者,传播中国文学及文化,国内外翻译家及工作者付诸了大量精力,产生出了不少优秀的译作,代表人物有朱纯深、林语堂及许渊冲等人。本文将以《声声慢》的不同译本为例,简要探讨李清照诗词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研究。

一、李清照及《声声慢》

李清照,南宋著名女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她崇尚典雅、情致,论词强调协律,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提出了词是“别是一家”的观点。她的词另辟蹊径,善用白描手法,语言清雅,别具一格。作为其后期的一首名作,《声声慢》深受后人推崇,有人称其“超然笔墨蹊径之外,岂独闺帏,士林中不多见也。”(《花草新编》),也有人称其“玩其笔力,本自矫拨,词家少有,庶几苏、辛之亚。”(《历朝名媛诗词》)。李清照使用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和细雨”等独具汉语特色的文化负载词的,借物抒情,栩栩如生地表达了作者当时的心境。中国古典诗词的这种音韵美和音乐美应该怎样把握,蕴含的文化知识应该怎样处理,这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需注意考虑的。

二、文化负载词

作为人类进行情感表达和思想交流的工具和载体,语言构成了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不仅体现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生态地域或物质文化中,也蕴含在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等深层文化中,语言的不同意味着语言中所体现的文化的不同,这种不同通过具体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就是文化负载词,它们是最能体现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的社会生活的词汇,翻译时如果不考虑这些文化因素或处理不当,势必会造成文化信息的缺失或遗漏,从而很难达到文化交流中的“信”和“达”。李清照词中文化负载词的数量众多,在《声声慢》的翻译过程中,如果未能处理好秋雁、梧桐和黄花等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势必造成翻译本完美性的欠缺,从而达不到良好的文化交流效果,可以说译文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篇中这些文化负载词翻译得是否恰当。下面,将以《声声慢》中不同文化意象的翻译,对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进行简要探讨。

三、《声声慢》中的文化负载词及其翻译处理

该词富含文化意象, “淡酒、晚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等独具中国文化意向的词语的使用,作者无以复加、哀婉凄零的哀怨跃然纸上。正是因为其充满了丰富的文化意境,“黄花、梧桐、秋雁”等词的处理,成为了成功翻译该词的难点和关键点。

首先是“雁”字的处理。古往今来,“雁”字常被古人书写羁旅孤苦、思乡情怀或或寄托相思哀怨的感伤。同时,由于古时交通不便,人们常用鸿雁来传带书信。比如《一剪梅》中,作者就是用“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衬托出了夫妻之间的相思渴望之情。因此当李清照看到南飞的大雁时,她的内心是忧伤的,也更添了几分怀旧的哀思。试看以下对“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的不同译本:

徐:Myself, into woe, a flight of wild geese has thrown. /But with them, very familiar I have grown.

许:It breaks my heart, alas, /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

从以上不同译本来看,徐译“But with them, very familiar I have grown.”并无旧时相识之意,而许译“it breaks my heart, to see the wild geese pass, for they are my acquaintances of old”却可能会让不懂中国文化的人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看到大雁就会伤心呢?虽然字面意義上“wild geese”较为准确,但却不能很好地传达其中的文化负载意义,异语文化的读者无法领略“雁”所特有的文化蕴含。

再看“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的不同译本:

林:Let fallen fl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 / To what purpose / And for whom should I decorate?

许:The ground is covered with yellow flowers, / Faded and fallen in showers. / Who will pick them up now?

杨:Fallen chrysanthemums piled up on the ground, / So withered, / Who would pluck them?

词中的“黄花”指菊花。此处作者由菊花的零落,不堪入目,无人堪摘,联想到自己身世寥落,无人怜悯,几多感慨,悲痛伤感顿生。“憔悴损”表面形容菊花凋谢枯萎,但实际上是一语双关,词人用其借物抒情,暗指自己体弱多病,面容憔悴。菊花本身有很多种类,而且颜色各异,“chrysanthemums”不一定专指黄色的菊花。因此,杨用“chrysanthemums”翻译“黄花”略显不妥。而林将其译为“fallen flowers”,所指较为笼统,同时“Let fallen flowers lie where they fall”只表达了黄花迎风飘零这层意思,没有将“满地堆积”的意境表达出来。相对而言,许译“yellow flowers”较妥。

最后,从“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不同译本对“梧桐”的处理看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林:And the drizzle on the kola nut / Keeps on droning: /Pit-a-pat, pit-a-pat!

许:On planes broad leaves a fine rain drizzles / As twilight grizzles.

杨:The drizzle falls on the wutong trees, / Raindrops drip down at dusk.

众所周知,在中国文学中,人们常常将梧桐意象与秋雨联系在一起,曾有“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说法。因此,借助文化负载词的使用,“梧桐更兼细雨”一句生动地渲染了词人内心的凄凉和悲婉,好似绵绵秋雨,点点滴滴难以消解。林、许分别将“梧桐”译作“kola nut”,“plane” 和“the tung and plane trees”,分别意为“可乐果树”、“法国梧桐”和“油桐树和法国梧桐”其厚重文化意蕴难以传递。笔者认为,如果想在既保留译文通顺、典雅的同时达到文化蕴含的完整准确传达,可以尝试在译文之后附上这些文化负载词在汉语里的特殊文化含意,这样读者在看完词本身的翻译以及注释之后就能准确的理解并欣赏作品了。

结语

翻译是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准确、全面地进行交流的工具,既要传递语言本身的字面意义,还要表达语言所蕴含的深层文化信息。因此无论是在翻译理论研究还是在翻译实践中,必须要注重对体现特定民族或语言深层文化特性的文化负载词的灵活处理,才能实现即“达意”,又“传情”。而中国古代诗词文化意象丰富,其翻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向译语读者进行不同文化意境的传递,其最大障碍也在于意象美的传达。翻译时不能只追求译语的通顺和美感而忽视了文化负载词在源语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意义,否则就很难确保翻译的完整性。

参考文献

[1]Bassnett,S.,&A.Lefevere.ConstructingCultures—EssaysOnLiteraryTranslation[C].Shanghai:FLEP,2001

[2]JeremyMunday.IntroducingTranslationStudies.Routledge:LandonandNewYork,2006

[3]项利.基于文化意境的宋词翻译研究——《声声慢》英译文评析[J].教育观察,2013,2(01):56-60

[4]何清华.跨文化语用学中的文化因素与语用翻译——以李清照《声声慢》翻译比析为例[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01):93-94

[5]林语堂.林语堂中英对照丛书(扬州瘦马)[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6]唐艳芳.文化“过载”与翻译[J].外语研究,2002,(6)

[7]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香港:商务印书馆有限公司,1991

[8]杨宪益,戴乃迭.古诗苑汉英译丛(宋词)[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9]朱纯深.宋词英译(2)[J].中国翻译,2002(3)

作者简介

杜刚跃(1985.10—),男,陕西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声声慢文化负载词翻译
高中语文教学中文本细读的策略探讨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从“三美论”谈宋词翻译
基本层次范畴理论与词汇翻译的越级策略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应是易安居士“憔悴损”
释意理论观下的文化负载词的口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