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中的效果探讨

2019-10-07李婷英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9年8期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放疗恶性肿瘤

【摘 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放疗中的效果。方法:以88例恶性肿瘤行放疗治疗的患者为对象,选取时间为2017年3月到2019年3月期间,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44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4例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评分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恶性肿瘤行放疗治疗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使得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促进良好预后。

【关键词】人文关怀护理;恶性肿瘤;放疗;生活质量;焦虑;抑郁

受生存环境的影响的饮食习惯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工作压力的变化,使得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恶性肿瘤杀伤力极强,且具有反复性及迁延性,容易复发,并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导致患者死亡[1]。临床针对恶性肿瘤尚无治愈的方法,多采用化疗、放疗、靶向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尽可能延长患者生存周期。放疗作为其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虽然能短时间内消灭癌细胞,防止其向身体重要器官扩散,但放疗副作用大,使得患者出现严重的睡眠障碍,出现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导致各种不良的心理情绪滋生,如焦虑、恐惧及抑郁,有些患者甚至放弃治疗,产生轻生的念头,依从性及配合度极差,使得治疗效果受到影响,不利于后续治疗的开展,提高死亡率[2]。针对患者不良的心理情绪,进行针对性的护理,使患者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怀,从而增加信心,配合治疗[3]。下面将88例恶性肿瘤行放疗治疗的患者平分为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及人文关怀护理,对比两组心理状况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具体报道内容呈现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恶性肿瘤行放疗治疗的患者,采用抛掷硬币的方法将患者平分为两组,其中44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4例采用人文关怀护理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31.8岁,最大78.9岁,平均年龄(50.21±3.19)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1例,年龄最小32.2岁,最大79.1岁,平均年龄(50.28±3.22)岁,两组性别行x?检验,平均年龄行t检验(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下,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开展以下研究。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n=44)实施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向患者详细告知入院须知,提醒患者生活中注意事项,向患者介绍病房环境,为其提供一个安静的住院环境。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疾病情况、化疗治疗目的及病情进展,严密监测其生命体征变化情况,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及营养干预。

观察组(n=44)实施人文關怀护理,具体为:

(1)放疗前的护理干预: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向患者树立一个积极、热情、乐观向上的形象,能感染患者,使其感受到活力。主动亲近患者,倾听患者的内心想法,鼓励患者讲出内心的担忧及顾虑,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使其明白放疗治疗的目的及效果。针对不同年龄及文化程度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为患者创立一个交流的平台,邀请放疗康复后的患者现身讲解自己的亲身经历及抗癌经验,正面积极给予患者引导及鼓励。对于初次实施放疗治疗的患者,介绍放疗环境,讲解注意事项,注意放射区皮肤保护,对放疗形成初步了解,使得内心焦虑及抑郁情绪得以释放,积极配合。

(2)放疗中的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得患者有家的归属感。与患者沟通时可采用握手、拍肩等方式,给予患者鼓励,拉近与患者距离。有些患者因为放疗造成说话困难,患者表现出各种不良情绪,需要通过抚摸患者肩膀,握手的方式,鼓励及安慰患者,对患者变现出关爱。制造小卡片进行交流,通过点头及摇头的方式,达到沟通效果。放疗后患者皮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痒、痛等反应,甚至导致皮肤溃烂,因次,需要加强护理,保持皮肤面干燥,避免乱抓乱挠,穿着舒适的衣服。指导家属参与其中,给予患者关心,动员亲朋好友多去探望,使得患者感受到温暖,促使放疗过程顺利完成。

(3)放疗后护理:患者离远前,对其进行健康指导,制定饮食计划,叮嘱其多喝水,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便于排便,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家属与患者共同回忆以往美好生活,鼓励其对生活充满希望,坚定抗癌信念;鼓励患者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参与社交活动,调节心情,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1)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测评量表,包括日常自理能力、心理状况、社交能力及生活能力四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与患者生活质量成正比。

(2)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进行评分,总分>50分,表明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情绪,且分数越高,焦虑及抑郁情绪越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系统,进行对比和检验值计算,生活质量及焦虑、抑郁情绪行t检验,当P<0.05表示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观察生活质量各方面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SAS及SDS评分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者评分SAS及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受生存环境的影响的饮食习惯的影响,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及工作压力的变化,使得各种恶性疾病的发生率不断提升,恶性肿瘤杀伤力极强,且具有反复性及迁延性,容易复发,并扩散至身体其他部位,导致患者死亡[4]。恶性肿瘤,多数患者觉得就是绝症,意味着死亡,再加上放疗带来的副作用,经济压力的增大,治疗效果不显著,使得患者不良情绪严重。临床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心理脆弱,抑郁症发生率高于正常人3倍以上,常规的护理显现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不仅需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治疗,好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情绪,使其拥有一个良好心态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对患者加强人文关怀,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释放,排除其心理障碍,使其能积极治疗[5]。

临床护理学不断改变护理模式,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化为以患者健康为中心,护理模式从专科护理转变为心理护理,注重患者的内心活动,关注其心理变化,适时进行疏导,使得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得以消除[6]。人文关怀护理,是一种注重患者内心需求的护理模式,尽显人文主义理想,处处体现离床工作者的人性化护理原则,充分尊重患者的内心想法,使其发挥主观能动性,疏导内心的不良情绪,获得良好护理体验,感受到医院、家属及社会各界的关心与爱护,内心充满感激及对生存的渴望,从而提高依从性,配合治疗[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采用人文关怀护理后,患者的焦虑及抑郁情绪得以缓解,生活质量得以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针对恶性肿瘤行放疗治疗的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护理能改善焦虑及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使得患者保持积极乐观心态面对疾病,促进良好预后。

参考文献

[1]王国英.临床护理路径在恶性肿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78(S1):358-359.

[2]王萍霞,朱艳华.肿瘤患者放疗后睡眠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60(S2):416-417.

[3]金玉爱,元美华,陈细秀,et al.晚期肿瘤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52(11):145-146.

[4]杨洪菊,杨晓雯,杨朝霞,et al. 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2):81-85.

[5]胡萍.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对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6,78(S1):371-372.

[6]谭金华.综合性护理在ICU恶性肿瘤感染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8,25(S1):287+289.

[7]郑燕,汪敏,陈芬荣.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69(21):102-103.

作者简介

李婷英(1973-),女,安徽省人。大学本科学历。武警上海市总队医院肿瘤科,主管护师,肿瘤护理。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护理放疗恶性肿瘤
人文关怀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患者护理影响分析
人文关怀护理对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替吉奥同步放疗序贯化疗治疗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结转移癌的疗效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
人文关怀护理在提高心脏介入手术患者满意度中的作用
人文关怀护理在重症监护室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