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探索与思考
2019-10-07杨富成
杨富成
摘 要:随着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新疆地区进入内地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数量在迅猛提高。新时代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迫在眉睫,构建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人才队伍具有深远意义。本文从构建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人才队伍出发,通过对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群体进行比较与分析,探讨如何建设一支政治可靠、能力素质过硬、品德优秀的辅导员队伍。旨在为内地高校招聘和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队伍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关键词: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疆地区的教育水平在不断地提高,这使得新疆农村地区更多的少数民族孩子受教育层次在不断上升,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少数民族学生已经成为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群体重要的组成部分。辅导员工作的主要职能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和文化科技水平,是高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肩负着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疆方略的政治使命,肩负着抵御“三股势力”渗透、维护民族团结的神圣使命,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崇高使命。这对于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設、加强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已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当前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人才队伍建设困境
7月25日,教育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有关内地民族班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共八个方面22条,涵盖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投入机制和资助体系、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和切实加强制度保障等工作。目前,400所内地高校按照文件精神以50:1生师比配备专职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工作列入招聘计划。
(一)内地少数民族人才总量偏少,选拔范围窄,优秀人才少。纵观全局,少数民族大学生主要分布在新疆各大高校,新疆与内地距离相隔遥远,互相了解太少,各高校在招聘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过程中,主要以网络途径招聘宣传,导致报名人数较少,选拔范围窄,优秀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往往难以招聘到理想的人员。但在新疆地区每年有大量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找不到工作,而内地高校招聘条件优越却招不到人的现象屡屡发生。近两年,各地高校不得不通过降低招聘标准来吸收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进入到高校辅导员队伍。
(二)招聘过于单一,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内地各高校在招聘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的条件中主要是,新疆籍少数民族,能够熟练掌握维吾尔语和汉语,这就限制了大批的新疆籍汉族大学生就业面。这也充分说明,内地高校招聘部门,对人才的分布,人才的标准以及新疆的区情并不了解。新疆地区各大高校每年可以培养数百名双语专业(维吾尔语-汉语)汉族硕士毕业生,本科生人数更多。而这些双语人才也很向往去内地工作,在新疆也会面临找合适工作难,不得不改行的境遇。内地高校往往通过本校留校或邀请新疆内派教师来培养弥补辅导员队伍建设需要。但是由于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基数少,尤其是新疆籍学生更缺少, 因而在招聘政治过硬、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毕业生方面就显得捉襟见肘。而新疆地区高校毕业生这样一个庞大的毕业群体就这样被忽视。
(三)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管理机制仍需探索。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与内地生长的辅导员在语言、生存环境、文化、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不能照搬照抄常规的管理办法。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也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个新领域。新事物的出现往往要经历屈折与磨难,才能渐渐走向成熟。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管理办法仍处在探索阶段。
二、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育部第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对于辅导员选聘的标准作出了具体规定,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选聘应该在此基础上稍作调整进行选拔,确保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提供最优质的力量保证,确保高校党委牢牢掌握对思想政治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一)政治要强,人格要正。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并对思政课教师提出六个方面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就要求高校少数民族学生辅导员要讲政治,政治站位高,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性情、气质和能力等内在特征的总和。思政课教师的“人格”构成主要是指教师的政治人格、道德人格、情感人格和智能人格,并由此塑造出教师整体的人格形象。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坚定的信仰引领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人格要正”的不懈追求。
(二)具备一定的双语能力。少数民族辅导员要懂汉语,汉族辅导员(少数民族生专职辅导员或内派教师)也应掌握少数民族语言。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可以拉近彼此距离,但也有防范他人的作用。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学生对能够掌握少数民族语言的辅导员表示非常喜欢。当汉族老师询问几个少数民族学生情况时,他们知道老师不会少数民族语言,所以他们通常会使用自己的语言交流,在汉语和本民族语言之间来回转换,这有可能是一种故意不让其他人听懂的心理。此时,如果汉族老师可以听懂少数民族语言,就可以了解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对极端势力认识不清楚、甚至是当儿戏的学生产生威慑力,使他们谈话有所畏惧。辅导员老师在与学生交流时,有时如果能用对方语言自如地交流,对于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真实想法具有重要的意义。简单地说,具备“双语”能力,就是汉族同志也要懂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同志要懂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