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饮食的营养与卫生

2019-10-07任文军

食品界 2019年8期
关键词:膳食感官卫生

任文军

一年365天,各人都在干着不同的事,而一年365天,大家必须得做同一件事。人生在世,衣食住行为最基本的要求,而吃为基本之首。正所谓“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在漫长的生活实践中,中华民族祖祖辈辈以他们辛勤的劳动和丰富的智慧,缔造了人类科学的膳食结构,受到世人的重视和承认。美国康奈尔大学营养学家曾对6500名中国人进行膳食追踪调查,经过对比分析后,认为中国膳食结构合理,曾向美国参议院建议效仿。另外,美国《健康》杂志以《世界上最益健康的饮食》为题指出,在世界范围内,中国古人的饮食最益于健康,称赞中国人膳食结构的合理性。

中国人的这种膳食结构是在中国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中以及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指导下,从长期形成的饮食习惯中演变而来的。实践证明,它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对人类有较为普遍的借鉴意义。

这种膳食结构的具体内容是:

(1)以植物食物为主的杂食,荤素结合。

(2)主食与副食搭配,即饭、菜、佐料合理配合。

(3)日常饮食和节日宴席的调剂,达到调补的目的。

在日常生活中中应该注意饮食的合理搭配,注意营养的均衡,科学饮食,现代营养学讲究膳食中营养素的平衡。在战国时期问世的世界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中,就已体现了这种思想,其中对膳食结构作了精辟的论述,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在世界上提出了科学合理的人类膳食结构。以现代营养学的观点审视这种膳食结构,它是符合营养平衡原则的,它适合人体生理的需要,有益于增进人体健康和人的聪明才智。

中国的膳食文化不仅回答了人类“吃什么好”的难题,还在食品卫生学方面颇建树。据史料记载,周代宫廷里已有“食医”指导膳食。《周礼·天宫》在谈到食医时说:“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之齐。”由此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相当重视膳食的营养卫生。关于在膳食中怎样才能吃得卫生、吃得健康,中国自古以来,这方面的理论很多。如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有记述:“勿强饮食,勿强饮酒”;“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之物。勿饮浊酒。面食塞气孔,勿食。生肉伤胃,勿食。凡肉须煮烂,停冷食之。隋代的巢元方首先在《诸病源候论》中提出“食物中毒”;元代太医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提倡人们:食毕,当漱口数过,使人之牙齿口香不败”;“饱食而卧,乃百病生”。

这些思想与现代营养卫生学的基本观点相一致。《黄帝内经》中对膳食养生也有许多论述,如其中提到“食饮有节,谨和五味”、“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食味偏元,伤及五脏”,這些内容阐明了膳食平衡的理论,其思想寓意精深,蕴含哲理,富有指导性,为后人普遍接受。

食物的卫生、营养和感官是食物必须具备的三种要素。卫生即食物的卫生标准和要求;营养即食物的营养价值;感官即食物的感官性状。评判膳食质量的标准是:卫生是前提,营养是目的,感官是条件,烹饪是保障。这些关系互为条件,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我们说,饮食对于人类,起码有两种功能,一是提供营养,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二是提供美的享受,以满足人之心理需要。但在这两个前提下必须保证饮食的卫生与安全。中国饮食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必须在继承传统烹饪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创新。探索中国烹饪风格与食物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详细了解中国烹饪的独特方面。

猜你喜欢

膳食感官卫生
中老年人健康膳食如何安排
卫生与健康
秋天膳食九字诀
感官训练纸模
六个问题读懂膳食纤维
感官并用,形象饱满
感官训练纸膜
卫生歌
办好卫生 让人民满意
膳食纤维如何让你“少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