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人类学视野下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理论体系建构

2019-10-07周青

艺海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族高校研究方法

周青

〔摘 要〕本文立足于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视角,通过对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研究方法与主要理论模式的分析审视,试图就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研究的理论体系建构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教育人类学;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研究方法;理论模式

一、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概述

新中国成立至今,经过我们粗略的统计,已开办约十几所民族高校,其不仅丰富了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内涵,也为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实属现代民族高等教育领域的一大创举。目前,我国高等专业舞蹈教育虽硕果累累,但也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现有研究成果分析和解决问题多,探讨深层次原因不够;散论较多,系统研究不够;微观研究多,宏观研究不够;分支学科研究较多,科际整合式研究不够;战术研究多,战略研究不够。”在新时期社会思潮与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现实诉求下,就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创新发展思路、理论体系构建、教学理念的科际整合以及多元文化课程与教学等问题亟待解决。笔者以西北民族大学专业舞蹈教育为研究范围,以少数民族学生以及与少数民族长期聚居的汉族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将民族高等教育的内在价值与专业舞蹈教育的本质属性相融合,运用教育人类学的研究范式,引发更多关于我国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系统研究与创新发展特色探索的思考。

二、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理论体系建构

针对舞蹈专业教育的研究较多,但大多还停留在心得体会的总结层面。实际上,一项没有理论建构任务的研究,充其量只是研究者的自言自语,还不能够被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故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研究也不能仅仅建立在实践心得总结的单薄层面,我们要通过现象看到本质,需要科际整合的研究视野与理论指导,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理论体系的建构实属必不缺少的探究环节。

1.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研究方法

(1)跨文化比较研究:多层次全方位的视野 跨文化比较研究作为教育人类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其拓宽了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由于民族地区高校专业舞蹈教育发展具有差异性,如对其整体性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则还需针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教育状况进行比较研究。该方法能够跨越特定文化背景的局限,从相对论的态度出发,立足于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多种文化现象的纵向与横向、宏观与微观的比较研究基础之上,从纷繁复杂的人类社会文化入手,就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现象的文化内涵、教育文化现象与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系统理论分析与概括阐述。

(2)实地研究:舞蹈教育民族志的书写 实地田野调查要求研究者长期深入参与观察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研究的具体场景与受众群体,通过对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课堂的观察以及对舞蹈教师的深入访谈、对舞蹈学生的观察评测,将主位和客位研究相结合,收集教育与社会、民族、环境之间关系的第一手资料,激发研究者独立的文化观点和创新思维,逐渐形成微观民族志的课堂人类学研究,完成专业舞蹈教育民族志的书写。

(3)释义学方法:“深描”式的意义解读 冯增俊主编的《教育人类学教程》一书中对释义学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它是教育人类学在分析资料时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强调在大量的教育事实、现象与意义世界之间建立起必然的联系。” 释义学方法主张从整体性角度入手,可以消除民族院校不同民族师生间的文化偏见,防止我们的思维局限在自己本民族的固定习惯中,与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师生建立相互理解、慢慢走近的交流对话与“深描”式解读。正如著名的解释学人类学家格尔茨所言:“人类学的描述不能停留于‘制度性素材的堆砌,而应构成一种‘深描,目的是‘理解他人的理解,超脱于‘生硬的事实之上,追求被研究者的观念世界、观察者自身的观念世界与观察者‘告知的对象——读者的观念世界的沟通及其所要阐明的意义”。

2.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主要模式与理论

(1)互动传递模式:民族舞蹈教育的整体文化交互策略 该模式是主要是由教育人类学家吉尔林、罗伯茨等人提出的。其还可被称为交互文化传递模式或执行模式。该模式属于整体文化传递的一种理论,认为群体成员只有在实际的相互交往中才能真正理解文化的内涵以及获得整体性文化规则。但是,这种文化传递又受到社会文化认同的制约。该模式主要包括学校中面对面交往的文化传递、课堂社会关系组织的研究、课堂内外各种文化间的交际策略以及结构功能主义文化分析等多种理论。

就民族高等专业舞蹈教育的独特属性与发展趋势而言,互动传递模式理论的研究范畴与主要观念对其有着不可忽视的理论指导作用。例如,民族高校中各民族师生在面对面舞蹈课程的学习与校园生活的交往中,其各自原有的特定审美倾向、习惯性思维模式、认知图式以及世界观等均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教育的文化传递互动模式中形成新的认同意义的等价物。再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学课堂关系组织的互动模式、课堂中各种社会关系组织的形成、民族舞蹈教育的文化功能、课堂内外不同民族师生以及各种文化间的交际策略等问题对舞蹈学生各方面发展的影响来阐释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的机制、对人发展的重要作用。还如,在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研究中,其舞蹈教育发展与现代社会舞蹈毕业生就业现状的结构对应作用,重视现代社会对舞蹈教育的作用,开展舞蹈教育课堂中社会分层制度的人种志研究。

(2)教育文化生态学模式:民族舞蹈教育的动态平衡分析 “生态学模式分析框架注重把教育放在特定的文化生态环境中加以考察,研究某一特定教育要素与其他要素之间的关系。注重学校教育行为与环境(社会组织、价值观、人群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该理论主要包括物质环境、人种学研究、文化问题等不同的研究重点与理论流派。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奥格布提出的“学校教育人种生态学”和“教育文化生态学模式”。它属于动态分析方法,能够体现出人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在学校中的统一。

我们完全可以从学校生态与社区生态的关系入手,运用生态学的群落现象来分析本地势力以及各种舞蹈专业协会、舞蹈教师培训机构、舞蹈教育研究机构等舞蹈界的非本地势力对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研究的影响作用。关注民族高校舞蹈教育的整体活动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结构之间的特定关系。另外,我们还可聚焦在民族高校舞蹈教育的自然文化生态与教育生态系统协调平衡的问题上。例如,民族高校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多民族聚居的刚性需求、舞蹈艺术的专业特殊性與学校纪律统一性的融合、民族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其教育目标的同步、舞蹈教育中专业技能训练与素养教育创新教育的互补、舞蹈师生交往中身份认同与文化情感交融的生态平衡。

(3)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民族舞蹈的异文化间教育 多元文化教育是将英美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论思想与美国社会的民族理论研究相互融合而形成的以少数民族与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与理论研究为主的一种理论学派。其主旨在于期望年轻人保存对本民族和文化认同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民族的独特文化,同时也可从其他民族的角度来进一步加深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构建和谐平等的异文化间教育,使每个人真正能够获得适应各种文化乃至全球社会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公平的教育与就业机会。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浪潮的席卷之下,具有多元文化知识和跨文化的全球技能也将成以后年轻人不可或缺的价值视野与生存手段。因此,教育全球一体化也必将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育可以从舞蹈教学的内容整合、地方性舞蹈知识的校本课程开发、舞蹈与文化的知识建构过程、舞蹈课程与教学中的偏见消除、舞蹈专业教育的机会均等、潜课程中校园文化与社会结构的重要作用等多方面深入探究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相融共生。积极推广、全面普及民族高校专业舞蹈教师的多元文化教育理念,不断提升多元文化的教学策略与手段,则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哈经雄,滕星主编.民族教育学通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邓佑玲.中国专业舞蹈高等教育研究综述[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3.

[3]克里夫特.格尔茨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滕星.教育人类学的理论与实践——本土经验与学科建构[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基金项目:此论文是2016年甘肃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民族地区高校专业舞蹈教育特色发展》(项目号:2016B—011)的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民族高校研究方法
民族高校公共体育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高脚竞速运动引入民族类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
新形势下现代医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研究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基于素质教育视角下的民族高校逻辑学教学探索与实践
天津游泳运动员思想政治现状调查与分析
新时期加强民族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