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博之心 寄情于画
2019-10-07柯文辉
柯文辉
画家简介:
葛涛,男,1971年9月9日生,字山魁、号静斋、九发居士。生于山东青岛、现居北京。师从贾又福、李铁生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全国理论与书画高研班,导师团成员,山水教研室主任,作品在各地举办个展联展多次。
作品入编《中国美术》《水墨中国》《炎黄艺术》《中国画坛》《书画研究》《国尚》《海峡艺术》《中国水墨画》等国家级刊物,另外作品被编入《中国艺术研究院合集》《贾又福山水工作室学生优秀作品鉴藏》《苦行探道集》《中国书画百杰精品集》《当代著名画家合集》《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等典籍数十种。主编《国尚-桂林写生集》《魂涉太行集》《崂山问道集》《山影清旷集》《乘物游心集》等著作。
葛涛先生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创作画有他独到的一面。并且對待自己的学生有一种阳刚的慈爱。他的绘画里面有他自己寻找个性、发现世界、发现自我的印迹,也有前辈的金石乳汁给予他丰厚的滋养,他一面完成教学,一面努力画画,有这样的成就,也足以说明他的教学成果是良好的,作为一名画家能看到他为人的忠厚,有从底透上来的那一种底气,以及对与传承文化创造文明的前哲,充满了由衷的敬意。
我想,每个画家都向往着把作品画好,葛涛也不例外,但是这个“好”,要到什么程度,我想是哺育他的这个时代和他自己共同完成的。也许,时间、空间一变,一个人的成就也就不是原来的样子,但是从中国绘画来讲,能看出来其实只要里面寄托了深厚的情感,能够发现一点前人没有发现的天地,你画的再繁也是好的,也是简的,因为所有的长篇小说故事说得再复杂,它的主题还是一句格言。所以,从这个意义讲,画的繁就是简的开始,简到了极致的就有可能再繁一次,因为画家长寿的很多,要不停的由简到繁,由繁到简,后来的简就包含前面的繁,我以为葛涛在同龄人中间,对古人的理解也比较深刻,走到古人作品的立体环境中,把中国画诠释的背景和他的文化全部在脑子里立体的复活了。
在葛涛身上能看到他努力要成为一名仁厚长者,以宽博之心对待事物,对待师长和自己的学生,这样的人他不至于会被当下纷扰的浮躁影响。青春是美好的,但岁月是不饶人的,我希望他保存他的赤子之心和愿深刻理解山水的本性,花鸟、书法里面的人性。当然,这也并不是让他变得格外的野逸,变成学院派的近亲毁灭,最后大家面目过分的相似。但是呢,我愿他身上更多一点慎重的冒险精神,也就是说要有一点很安全的冒险精神,不断打破捆着他的绳索,这些绳索来自大师,来自社会舆论,更多的是来自他自己的患得患失。
一见钟情是他的张力,刺激了我们,让我们被吸引了,让我们投入了自己的学养、胆识和见解之后,丰富了画作,我们开始来爱它。我相信他有他的睿智,也有长夜失眠的时候,他会不停地自省来完善自己,来勉励自己,完成他生命的冒险,通过丰富自己的生命,给别人的生命带来阳光和快乐,但也不是一种廉价的谎话去欺骗人,要反应社会的真实,这个最本质的真实,也是经得起推敲的真实,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一双眼睛所看到的。
(作者系当代著名书画评论家、鉴赏家、美术理论家,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