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0-06刘晓艳
刘晓艳
【摘 要】 目的:探讨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观察组实施锥颅置管引流术。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为4.0%,并发症发生率为8.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为48.0%,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为32.0%(P<0.05)。结论: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采用锥颅置管引流术能够提高手术综合疗效,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置管引流术;小骨窗开颅术
高血压是中老年群体中较为常见且危害较大的一种疾病,临床上部分急性高血压患者会伴发脑出血现象,从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十分严重的危害[1]。为此,加强对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有效治疗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临床上提出了多种方法,其中,锥颅置管引流术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为进一步明确锥颅置管引流术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工作实践,对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的方式方法与效果进行探讨与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急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入院时间的先后差异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其中,观察组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7.15±3.35)岁,发病至送医的平均时间(42.02±3.70)min;对照组男28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90±3.25)岁,发病至送医的平均时间(41.85±3.67)min。两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根据颅脑CT定位,在距离血肿最近的部位行4cm长的直切口,磨钻钻孔并铣开约3cm大小骨瓣,“十”字切开硬膜,在非功能区切开脑组织,清除血肿;术后血肿腔内放置硅胶引流管,复查头颅CT后拔除。
观察组实施锥颅置管引流术治疗:对患者实施局部麻醉,采用YL-1一次性穿刺针,钻透颅骨,确认到达血肿中心之后,换用三通粉碎穿刺针芯,接引流管,轻轻缓慢对血肿液进行抽吸约3~5mL停止抽吸,之后血肿腔注射尿激酶2~3万U,加闭引流管保留,3h后打开引流管引流,每24h复查颅脑CT 1次。
1.3 评价指标
根据患者治疗后再出血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等指标来进行评价综合疗效。日常生活能力(ADL)采用Barthel评定,当患者得分为100分时判断为无功能障碍,当得分为0~20分为严重功能障碍,当得分为21~99分时分别为重度功能障碍(21~45分)、中度功能障碍(46~70分),轻度功能障碍(71~99分)。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无功能障碍+轻度功能障碍)/总患者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后再出血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对比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为4.0%,并发症发生率为8.0%,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0.0%,对照组的死亡率为4.0%,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2.2 日常生活能力对比
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为48.0%,对照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为3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危害较大,若患者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存在较大的生命安全风险。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去除脑部淤血或血肿是其中的关键,而在治疗中小骨窗开颅手术与锥颅置管引流术均是常用手术治疗方案。
在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在清除血肿的过程中要最大限度避免对神经功能的影响,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同时,还需要考虑缓解恶性颅内高压,提高患者生存率[2-3]。小骨窗开颅手术虽然在清除血肿上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该方法手术时间较长且对患者形成的创伤较大。因此,手术过程中以及术后患者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例如,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实施小骨窗开颅手术患者出现术后感染的風险显著高于锥颅置管引流术。此外,小骨窗开颅手术的治疗花费较高且需要在专门的手术室进行,这些因素都制约了该手术方案的运用。近年来,随着医疗器械技术的发展,实施微创锥颅置管引流术在临床上得到了一定的认可,通过微创手术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整个手术治疗过程中,减少患者创口暴露时间。此外,微创锥颅置管引流术的花费较低,能够适应一般经济收入的家庭,该方法的手术场地适应性较高[4]。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为4.0%,并发症发生率为8.0%,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正常率为48.0%,高于对照组32.0%。裴明和等指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锥颅置管引流术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手术相对简单等优势,从而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促进作用[5]。所以,在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采用锥颅置管引流术能够提高手术综合疗效,改善患者术后日常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 刘军.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04(97):19044,19046.
[2] 王爱玲.微创锥颅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05(32):74-75.
[3] 吴晓宇.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比较[J].医疗装备,2017,30(06):18-19.
[4] 李建明,张诚.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1):5-8.
[5] 裴明和,孙捷.锥颅引流术与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16):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