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就业能力提升的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2019-10-06刘娟娟

现代商贸工业 2019年29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模式就业能力会计学

刘娟娟

摘 要:在就业能力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提出了重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优化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式的教学模式改善。

关键词:就业能力;会计学;实验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9.09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的发展,每年毕业生的人数越来越多,2018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到达820万,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根据麦可思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本科管理学专业的就业率高达93.2%,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77.1%,就业满意度为67%;根据麦克思的调查,许昌学院2017届会计类专业的就业率为88.89%,毕业半年后“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为64.81%,就业现状满意度为57.14%。作为一个地方型本科院校,许昌学院会计类专业无论在就业率还是就业满意度方面,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提升我校会计类专业的就业能力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尤其会计学专业本身是一个集实践性和应用性为一体的专业,只有在学校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才能保证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实现和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要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需要加强对该专业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

1 就业能力的概述

对就业能力的定义,国内外学者并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业能力的概念也在逐渐变化。就业能力一词最早是由英国学者于20世纪初提出的,提出的背景是为了解决失业劳动者的再就业问题,研究的视角从个体、组织到综合的方面,直到20世纪90年代,随着大学生就业能力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逐渐成为就业能力研究的热点问题。国外学者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为在劳动市场取得并保持工作所需的各种品质和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國内学者认为就业能力的内涵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就业能力是为毕业后能成功就业必须在大学期间掌握的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本领。

本文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认为就业能力是大学生为了在毕业后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得并保持工作,需在大学期间培养的专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等本领,是从个人素养层面的视角来理解的。其中专业能力是就业能力的基础,是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就业能力的提升,影响着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发展;综合素养是就业能力的能力的保障。

2 我校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现状

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性比较强,提升就业能力的路径主要有:会计知识社会实践和会计学实验教学。我校的会计知识实践集中于大二的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两种形式,其中认识实习时间较短,一般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大致的参观,部分同学反映收获不大;毕业实习有部分同学忙于考研和公务员考试,毕业实习就流于形式,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因此通过会计知识实践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效果不是太明显,只有通过会计实验教学,缩短会计专业理论与实践的距离;通过会计实验教学模式的变革,提升实验教学的质量,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从培养方案上看,会计学专业的实验课程归属于实践课程,学科基础课(如Excel数据处理与分析、统计学)、专业主干课(如基础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1、中级财务会计2、财务管理学)、专业方向课(如会计电算化、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和专业拓展课(如EXCEL在会计和财务中的应用、人力资源管理)对应的都有实验学时。专业实验课一般随理论课开设,只有一个课时,而且课时分布相对零散。在实验形式上,通常采用手工模拟、会计电算化软件(用友U8)、计算机仿真软件(福斯特)等;在教师配备上,除了专职实验人员外,每门实验课程都有专业教师授课。

纵观我校的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现状,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组织框架。教学模式是对教学行为的总括性描述,包括确定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教学体系、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评价学习效果等要素。深入研究我校的会计专业实验教学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3 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会计专业实验教学目标设定偏低

随着大数据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企业需要传统的会计核算人员会越来越少,而对中高层次的财务人员(管理型会计人员)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就要求会计人员从单纯的会计核算型向经营管理型进行转变,学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应该随着变化,才能增加学生的就业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由于会计专业实践性强,会计实验教学成为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关键环节,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也是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其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也应随之转变。虽然我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会计实验的教学目标中隐含了管理型财务人员的培养目标,但由于实验条件和师资的限制,培养目标仍然侧重核算型会计人才的培养,忽略了会计信息分析与应用、会计预测和决策、内部控制、战略规划和公司治理,不利于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培养。

3.2 实验教学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实验教学体系的设计紧紧围绕着实验教学目标的培养,随着实验教学目标培养目标的转变,实验教学体系需随之完善。目前,我校财会专业的实验课程有专业课程实验(如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等)和专业综合实验(如ERP沙盘模拟、VBSE虚拟商业环境),缺乏夸专业的综合实验。从实验的类型来看,不管是专业课程实验还是专业综合实验,大多实验是验证性实验,仍然停留在会计核算的基础环节,根据一个特定制造业一个月的经济资料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缺乏开放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开放性实验对已经存在的理论提出质疑或拓展现有的理论,会计学的开放性实验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未来的就业打算拓展到各种行业,如银行、房地产等;创新性实验是会计实验教学的提升,要求学生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对会计领域的问题搜集证据进行研究,利用统计软件得出结论,从而能为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因此,我校财会专业的实验教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

3.3 实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计准则为更好地服务经济,也会随着相应的变化,2014和2017年财政部对会计准则进行了较大的修订,学校的实验教学内容也应紧跟准则的变化,但我校的仿真软件的实验教学内容给出的业务资料仍然是购买当年的业务资料,没有紧跟会计准则进行更新,虽然老师上课时已给学生做出了提醒,但陈旧的业务资料还是会对学生的实验操作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单一,通常以1个月的制造业的经济业务资料进行会计实验,其他行业如银行、房地产、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容很少涉及,和学生以后的就业方向没有对接,以致在实际工作中还要重新学习。

3.4 会计实验教学方式落后,不能以学生为中心

目前,我校的会计专业课程实验一般都是借助会计软件,在实验室内讲授的,通常采用的是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先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再对软件操作进行演示,学生根据提供的资料被动、机械地进行练习。学生虽然按照要求对软件的操作过程有所熟练,可很多情况下是不求甚解,不明白操作过程背后的会计学知识原理,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迁移知识能力不强,在实际工作换一种会计软件就会无所适从,不知如何应对。应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4 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4.1 重构管理型会计人才的实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培养财会人才的指挥棒,是教学模式的运行基础,决定了培养的毕业生掌握了什么样的能力。随着会计职业领域重心的转移,由传统的会计核算领域拓展到公司治理、战略规划、内部控制、价值管理等领域,会计专业实验的教学目标也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能力,教学目标也应随着职业领域的拓展而拓展,逐步向管理型会计人才的目标转变,培养学生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与管理决策的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在未来工作中面对复杂的经济问题有随时应对的能力。

4.2 优化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会计专业实验的教学目标由培养核算型会计人才向管理型财会人才转变,实验教学体系也应围绕这一目标改进,从而才能使学生就业时跟上时代的步伐,能够自如地应对新的复杂的经济问题。所以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需要优化,构建以核算能力为基础的三层级的会计专业实验教学体系,同时在每一层级上设计相应的实验类型,优化后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

其中,第一层次的专业课程实验是会计实验的基础,是对每门专业课理论知识的掌握,所以這一层次的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主;第二层次的专业综合实验是会计实验的核心环节,是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会计、财务管理、税务和审计等知识对企业的经营情况做出管理决策,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和兴趣进行开放性实验的设计,把实验拓展到银行、房地产、行政事业等不同的行业,当然这些开放性实验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参加;第三层次的实验是跨专业综合实验,拓展学生的培养渠道和途径,这一层次的实验可以通过购买综合性的仿真软件,模拟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融会了财会、经济、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的内容,对企业的复杂的经济问题做出决策。当然,在每一层次的实验中,实验类型可以根据需要酌情进行改进。

4.3 完善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内容是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开展的,首先,根据会计专业实验课程体系,完善各门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避免不同课程内容的重复交叉;其次,保证实验资料的及时更新,尤其是会计准则做了较大的修订后,负责人应及时联系软件供应商,获取紧跟会计准则的实验资料,完善实验教学内容,不至于对学生做出误导;最后在选择仿真软件的时候,可选择提供实验资料丰富的供应商,实验资料应涵盖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的典型业务,从而可以完善实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4 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式

传统的填鸭式的实验教学方式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如果想改善这一局面,就应站在学生的角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实验教学方式。首先可以借助现在发达的网络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平台进行问题导向式教学,在每节课之前,给出问题让学生课下通过爱课程、中国大学生MOOC等网络资源主动学习,通过对分易、雨课堂等教学平台和老师互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这样上课时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白仿真软件操作所蕴含的会计学原理,更好地理解财务知识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从而能够触类旁通,即使在就业时每个公司采用的会计软件不一致,也不影响对会计软件的使用;其次,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比如用友和金蝶公司每年组织的ERP沙盘大赛和会计信息化大赛,在比赛中,学生不但提升了专业综合素质,还可以增强团队合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刚.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J].中国大学教学,2013,(5).

[2]裘益政.管理型会计人才培养与会计实验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2014,(26).

[3]魏玉平.企业财务转型背景下地方高校财会专业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10).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模式就业能力会计学
2018年全国新增会计学教授、副教授名录
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
会计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对策
中国会计学会2015年学术年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
湖南省教育会计学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