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2019-10-06陈伟丽

现代企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中原郑州城市群

陈伟丽

2016年12月2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表示将支持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郑州要努力建设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国家支持郑州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将有助于郑州依托政策优势实现经济增长,发挥郑州对于中原经济区的辐射作用,引领和拉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因此,現阶段理清郑州对河南经济的拉动作用具有很强的意义。

一、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背景

国家中心城市,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体系中处于金字塔的“塔尖”,对于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辐射力与集聚力是重要抓手,具有中心性、开放性、引领性和创新性等特征,具备主导和引领的作用。2017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出台指导意见明确表示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并提出建设要求努力将郑州建设成为国际化现代大都市,不仅具有创新活力、人文魅力,同时也富有生态智慧、开放包容的国家中心城市,同时强调郑州在中原城市群的辐射作用,以此引领中原发展。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这也为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提供良好基础。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位置,区位优势明显,这也为加快推进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增强区域辐射带动能力提供良好基础。新的历史起点上,郑州步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应在不断适应经济新常态的过程中,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三区一群”发展机遇,加快资源集聚和汇集,并发挥辐射区域发展作用。

二、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现状

我国已经有 15 个国家级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重庆、武汉、成都、杭州、南京、青岛、郑州、沈阳、西安和厦门。其中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将建设世界城市,其余 11 个城市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因此,在分析郑州时,与天津等 10 个国家中心城市对比,更有现实意义。2016 年郑州市经济总量为 7994.2 亿元,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 17 位,在11 个同级别中心城市中居第 8 位。人均GDP 为 8.35 万元,在 11 个同级别中心城市中居第7 位,比上年增长 8.4% 。在 11 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市是国家战略覆盖最多的城市之一,诸如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中国( 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 河南) 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等多个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平台支持。这些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必然推动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从而拉动整个中原城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中位于第二梯队,近年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速,后劲充足。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契机下,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发展机遇良好。但不容忽视的是,我们也应看到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短板”,如经济首位度不高、综合经济实力不强、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端要素资源集聚力不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发挥不足等限制因素。

三、其他国家中心城市发展的经验启示

1.促进科研信息转化,创新创业成果显著。武汉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过程中,依托雄厚的产业基础带动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离不开其密集的智力资源。2017 年,武汉共有高校 84 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 4.8 万,在校研究生近 13 万。拥有 73 名两院院士,90 个国家级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在创新创业、科研成果转化与人才引进等方面成果显著。武汉充分发挥其教育资源优势,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百万校友资智回汉”、“高校科研成果转化对接”、“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等,并举办近 10 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活动。新增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 4 个,重大科技成果就地转化 556 项,就地转化金额达 400 余亿元。

2.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依托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成都提出以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为出发点、落脚点,通过制定一系列发展战略,全面突出城市承载能力以及生态宜居性,城市环境的优化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提供了强劲的软实力。绿色出行、碧水蓝天、森林环绕、宜居宜业宜商的城市环境,吸引了海内外优秀人才选择扎根成都,城市舒适度和适宜度不断上升。2017 年成都提出全域增绿,规划建设共 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 41%。

3.抢抓战略机遇,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不沿边、不沿江、不靠海,地处内陆的西安,多条铁路、公路、航线在此汇聚。适时抢抓战略机遇,通过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开展各种国际交流活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为对外开放发展汇聚新动能,逐渐发展成为西部开放的重要门户。同时,西安积极打造对外开放的载体与平台,目前已拥有 4 个综合保税区和 2 个自贸区核心片区。这不仅对外产生极大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更对腹地的发展有较大的推动和牵引作用。

四、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启示

在11个国家中心城市中,郑州市是国家战略覆盖最多的城市之一,诸如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中原城市群、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 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城市等多个国家战略规划和政策平台支持。这些国家战略叠加效应必然推动郑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快速发展,从而拉动整个中原城市群的经济增长。近5年,河南省GDP平均增长率为8.7%,持续平稳增长,经济总量也一直位居全国第5位。省内各个地市经济发展状况良好,郑州市作为河南省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中心以及现代金融服务业中心,经济总量增长较快,1978年GDP是20.3亿元,1990年是116.7亿元,2000年是728.4亿元,2005年是1660.6亿元,2010年是4040亿元,2016年是7994.16亿元。2014年—2016年郑州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 9% 。

1.全面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河南人口总量多,经济总量大,郑州人口积聚能力强,增长潜力大,应该加快建设金融中心。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中坚力量,应在国家城市建设中,提升金融产业的贡献值,确立金融中心的崛起,为促进郑州和中原城市群发展提供更有力的金融支撑。人才是创新能力的催化剂,是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中的重要软实力,要大力吸引高新技术人才。

2.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整合郑州、开封、许昌、焦作和新乡优势资源,着力推动“1+4”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强化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带动作用,推动城市功能整合和产业布局优化,进一步拓展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空间发展的新格局。

3.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需要具备中心引领性、对外开放性,不仅对国内区域具有集聚带动能力,还要能够参与国际竞争,推动商品与服务等要素跨国界区域流动。因此,应继续大力推进和支持河南(郑州)自贸区建设,将自贸区打造为河南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

4.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升级。资本供需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了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以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强调的是拉动需求侧,刺激消费,以促进经济增长,但是,任何事物都是有机的相互联系的系统,单纯靠拉动需求侧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新经济增长方式。因此,加强供给侧改革变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课题。加强供给侧改革,符合科学发展观,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平衡发展,不仅需要增强需求侧,供给侧也不能忽视。 近几年,郑州处在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子商务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等多种政策叠加时期,郑州市应依托这些政策优势,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优化经济结构,加快从要素投入向科技投入转换,尽快将主导产业由煤炭、电解铝等转化升级为航空物流、电子信息、汽车、生物醫药、高端制造和现代食品等产业。

5.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驱动战略是当前我国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在目前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下,传统的经济发展很难再有多大的增长空间,而创新则能为企业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创新是企业在不断变换的经济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最有力保障。创新是发展的灵魂。创新驱动发展,有助于提高郑州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郑州市形成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具有重大意义。郑州市应加强创新战略布局,借助郑州地区高校等科研单位的人才和技术,实现产学研结合发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早日实现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

(作者单位:郑州财经学院)

猜你喜欢

中原郑州城市群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沁园春·赞中原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追梦新时代 中原更出彩
梦启郑州
My Favourite Animal
长三角城市群今年将有很多大动作
我国第7个城市群建立
御中原 画饼充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