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设计

2019-10-06孙晓阳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双曲线数学课堂教学

【摘 要】一个好的数学课堂离不开提问,优秀的教师更懂得怎样去设计每一个提问能使得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课堂氛围更活泼生动、学生更能学会数学思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问题设计

数学课堂教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的过程,若是一味地追求较多提问带来的华而不实的热闹课堂,那么教师的课堂提问是无意义的。所以何时使用浅层提问,何时使用深层提问都要根据当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合理设计,要把握适度性原则。

一、针对重难点,巧设提问,多问“为什么”

对于数学教师提出“是不是/对不对”问题过多,且很少问“为什么”的现象如何解决呢?其实只要教师能精心备课,认真构思,设计的提问能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堂课就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学难点,即学生学习起来觉得很困难或者难以理解、解决和掌握的知识。教师应对于这部分知识应当格外重视,才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二、重视元认知提问,引发学生提问是关键

元认知知识具有自我意识性、能动性、调节性、反馈性和迁移性,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

三、减少机械记忆性提问,提问多启发性,巧妙设计评价性问题

记忆性提问虽然具有回忆旧知、巩固新知的作用,但是过多的低水平提问反而会阻碍学生的认识发展。提问要具有启发性,要求教师设计的课堂问题要具有思考价值,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质疑条件,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好的途径。问题在情境中产生,好的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故意设置障碍、留出疑问、露出破绽作为切入点,给学生提供“有问题可提”的机遇。通过一系列的悉心引导,学生就会逐步养成凡事都问为什么的习惯。

如:引导学生辨别分析错误的解法,在辨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经常留一些漏洞,促使学生提高警惕性,养成用批判的眼光看问题,有利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请两位学生到黑板上解答第(1)题,出现了两种不同解法但结果相同的情况:

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要求第一組学生按学生1解法求解,第二组学生按学生2解法求解。2分钟后教师挑选了两位学生的解法投影出来。

此时教室热闹起来了,学生都想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类题呈现的矛盾结果无疑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引起了认知冲突,教师认为错因辨析的时机已到。经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最终一致认为:

学生1的解法是正确的,学生2的解法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在于将函数解析式化简后再求定义域时扩大了变量x的范围。因此,在求函数定义域时一般不能先化简再求解,这样往往会导致错误。另一方面,也说明学生在学对数的有关公式时,没有对公式成立的条件引起足够的重视。

四、创造时空,诱发学生提问

“问”源于思,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个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引导学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设计本例的意图是引导学生用特殊的“位置”来解题。事实上,由M点的任意性以及四个选项都是常数,说明△MON的面积是一个不随M变化而变化的定值,故可以将M点取在双曲线的某个比较容易计算出面积的特殊位置——如双曲线的右顶点处,于是,便将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斜边长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答案是A。例题刚讲完,就有学生质疑。

生1:老师,如果将选项D改为“不能确定”还能否用此方法求解呢?

师:不能!因为,“不能确定”就意味着这个三角形的面积可能是一个随M变化而变化的变值,而取一个特殊“位置”所计算出来的只能代表这种情况下的一个数值,它不能代表全部。

生2:那应该用什么办法解?

师:只能正面求解。

生3:怎么解?

生4:那如果是一般的双曲线呢?……

话题一打开,学生的思维火花源源不绝……

总之,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多启发学生展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探索过程,不仅能让学生获得思想方法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还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李煜.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课程,2016(12)

【作者简介】

孙晓阳,大学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双曲线数学课堂教学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双曲线的若干优美性质及其应用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