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光溢彩三十年黄陵矿业奋力推进高质量发展
2019-10-06李金玲
李金玲
七十载峥嵘岁月,七十年砥砺奋进。新中国成立的70年是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70年,发生历史性转变的煤炭工业是新中国的见证者、受惠者和伴跑者。
坐落在革命圣地延安的现代化能源企业——陕煤集团黄陵矿业公司从八十年代末的一片河滩地,到现如今年营业收入破百亿的行业领军;从一个曾面对诸多困境的传统煤炭企业,到一个煤电联产、多元发展的现代绿色能源企业……掀开黄陵矿业三十年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是一部不忘初心的传承史, 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一部催人奋进的发展史。
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渐强,在与祖国同行的30年中,黄陵矿业跑出了加速度,在陕煤集团这艘现代能源航母的甲板上振翅高飞。
高质量——规模效益再创新水平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改革开放为黄陵矿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和平台。黄陵矿区作为国家“八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和20项兴陕工程之一,开始演绎一段创业逐梦的煤炭企业发展传奇。
在经受住了投资中断、项目停缓建、小煤窑越界开采引起特大水患的严峻考验后,黄陵矿业人抢抓机遇,艰苦创业,在千禧年之后实现了由基建向生产的转型,一号煤矿100万吨阶段投产,开工建设了二号煤矿和煤矸石发电厂,黄陵矿业人在一片河滩地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能源企业。
迎来“黄金十年”礼遇,告别煤炭市场寒冬,度过供给侧改革调整,跨入深化转型新时代。黄陵矿业在改革中探索、在实践中前行,在发展中转型、在共享中共赢。
生产能力从100万吨提升到1400万吨,产业规模由单一矿井到涉及煤、电、路、建筑建材、生态果蔬的多元产业。2018年总资产达到292亿元,产值将突破100亿元大关,在职员工8000余人的黄陵矿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将原来的‘精煤炼焦—焦炉煤气制甲醇—驰放气制合成氨‘煤泥煤矸石发电—灰渣制建材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和六大产业板块,调整为去杂归核、聚焦主业、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形成了‘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全力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的发展战略。”谈及企业未来的发展,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表示,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创新”是实现企业持续向好的核心竞争力,而“绿色”将是黄陵矿业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满目生机勃勃,矿山繁荣再现。”历经30年发展,黄陵矿业公司沿着“绿色发展”的目标愿景,确定了“三做一打造”战略规划,即做精做优煤炭产业、做大做强电力产业、做实做活多元产业,打造煤电联产、绿色发展示范园区。黄陵矿业正洋溢着蓬勃的新时代气息,开辟了一条高质量发展的二次腾飞新航线。
高科技——采煤工艺占领新高地
桥山脚下,沮水河畔。黄陵矿业三十年的发展蜕变,承载着几代煤炭人的理想和探索,凝结着全体黄矿人的心血与智慧。
八十年代末的黄陵矿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矿区开拓者们,他们栉风沐雨、披星戴月,饮河水、居陋室,他们用勤劳和智慧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激情和汗水,实现了采煤工艺由房柱式开采、综采、大采高600万吨综采,到最终实现智能化采煤的历史性变革。
曲志欣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作为国产智能无人开采应用技术的第一位综采队队长,他亲身经历并投身于这场采煤工艺升级改造的改革实践。“我、我的家人以及许许多多和我一样的矿山家庭,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矿山不再有危险,不再有矿难,煤矿工人可以不下井就能采煤,我很幸运,能親眼看到并且亲手实现,让梦想成真。”
2014年4月2日,这一天让曲志欣终身难忘,也载入了黄陵矿业公司建设发展的史册。在一号煤矿调度指挥中心,两名员工身着白色短袖衬衣、胸佩工牌,进入工作岗位,他们娴熟地通过地面指挥控制中心的控制系统操控按钮,启动了井下综采工作面各个生产设备,顺利实现了远程控制煤机采煤和综采支架的推架移溜作业。
“穿着西装、打着领带,坐在地面采煤”,这个几代煤矿人期待的井下“无人化”智能开采梦想在黄陵矿业实现了。
该项技术工艺避开了“煤岩识别”等世界性难题,率先确立了基于可视化的远程干预型智能化无人综采技术路线,提出了国内智能化无人开采技术全新概念,引领煤炭生产方式变革,为煤矿安全生产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成为了黄陵矿业公司一张亮丽的新名片。
2018年6月份,“大采高智能化综采技术”实现了常态化应用,这是黄陵矿业的第7个智能化工作面。至此,该公司实现了从薄煤层、中厚煤层到厚煤层的智能化开采全覆盖,所属矿井将全部实现智能化开采。
黄陵矿业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企业的强大动力,先后荣获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和推广企业、陕西省科技进步奖,占领全国煤炭智能化开采技术创新高地。
高颜值——和谐富美创造新生活
仲夏的黄陵矿业公司,繁花似锦,万物竞秀。一座座灰白相间的高楼,绿色生态的花园式社区,与环抱的桥山相映成趣……黑色煤炭绿色开采,昔日粉尘飞扬的“煤城”已变身为空气清新怡人的绿色生态新区。
“建矿初期的办公楼是租的窑洞,职工们都住在筒子楼里,去趟西安要从天亮坐到天黑,那时候,从来没有想过能过上现在的生活。”袁建平是第一批参与到黄陵矿区项目建设的大学生,提起黄陵矿业的发展变化显然让他有些兴奋。
与祖国同呼吸,与时代共前行。伴随着新中国崛起并不断前行的坚实步伐,黄陵矿业公司历经近三十年的繁荣发展,影响力、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这个曾经半天到铜川、一天到西安,“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山沟沟”也通上了动车,架上了高速,通电通水通气,年人均工资突破十万元大关,职工的归属感、幸福指数、生活品质都在逐年攀升,大家切实享受到了企业发展带来的红利。
近2000户职工陆续喜获新房,文体中心落成,精品生活超市投运,引进绿色果蔬、支持幼儿教育、狠抓扶贫帮困,先后建成了职工食堂、大学生公寓等配套设施……一项又一项的民生工程拔地而起,一个职工住有房、行有车、乐有场的现代化矿区屹立于陕北高原,整洁有序、如诗如画的黄陵矿区成为陕煤集团呈递给革命老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作为根植于革命圣地的国有企业,黄陵矿业在改革发展的同时不忘支持延安革命圣地发展,不断延伸的乡村公路,造型别致的住宅新居,欢声笑语的新建校园,亮点频现的特色产业,欣欣向荣的工业经济,扑面而来的文明新风,在黄陵矿业公司积极实施统筹发展的生动实践中,仿佛看到了延安老区更加美好的前景。
将一座“煤城”建设成“山水乡恋与城市文明融为一体”的宜居小镇,将一个传统煤企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生态矿区,黄陵矿业人在这里干事创业、幸福生活、成长成才,既能享受城市的文化氛围和生活设施,又能感受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意境。
三十年,10950个日日夜夜。三十年,只是黄陵矿业漫漫长路的一段。
“我们赶上了一个千帆百舸、竞发争流的新时代,星辰大海的征途,我们更要从脚踏实地开始。创新要实、文化要实、发展要实,通过破解发展难题,促进高质量发展,这是黄陵矿业公司实现二次腾飞的根本保障。”黄陵矿业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雷贵生信心满满。
目前,正当全党上下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的历史时刻,走过三十年发展历程的黄陵矿业恰是风华正茂,正展开“煤电联产”的双翼,蓄势搏击长空,奋力二次腾飞。
(作者单位:陕西陕煤黄陵矿业集团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