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2019-10-06谭晓丽

现代企业 2019年8期
关键词:优势产业核心技术战略性

谭晓丽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高质量发展是指以技术创新、产业结构优化,有效供给为核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从全球范围来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已成为引领科技产业变革和社会进步的新风向标。欧美等国家先后提出了新兴产业发展战略,强调通过创新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繁荣发展。随着全球创新浪潮的兴起,在我国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从2010年10月至今,国务院先后五次发文培育面向未来的战略新兴产业,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经济发展需要弯道超车,那就必须将发展重点从增速扩能变为高质量发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

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带动作用。自中央大力提倡发展战略新兴产业至今,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近13万亿元。2017年,我国已有工业战略新兴产业产值11.0%,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41235亿元,同比增长17.3%。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规模迅猛增长,但是也存在各种问题。

1.产业布局区域不均衡。目前响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号召,各地区开始大力建设高新技术开发区,创业基地及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其中,建设较为突出的有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地区、粤港澳大湾区。基本集中于沿海地区,而在西北、东北、西南地区则比较缺乏,产业布局区域不均衡现象突出。

2.创新驱动动力不足。据《“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到2020年,要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值占GDP比重15%以上,产值规模达到10万亿元,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3.产业结构需进一步优化。国家统计局2018年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九大区域,通过现有资料调查显示,目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发展较快,其中5G已于2019年6月在深圳率先开展。而新能源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及新材料产业相对发展落后,各大产业园集中在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数字创意等,结构发展不平衡。

二、战略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文献梳理

高质量发展概念由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迄今为止还未被学界广泛使用。故而,現有相关文献仍聚焦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成果尚不多见。在已有文献中大多聚集在高质量发展内涵及外延(金碚,任保平),高质量发展地区经济效率测度及环境因素分析(王竹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和决定因素等方面(刘志彪,章寿荣,任保平等)。高质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是追求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而是要追求效率更高、供给更有效、结构更高端、更绿色可持续以及更和谐的增长。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国外学者专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最早Hirschman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引导国家经济走向,Maryann则从空间地理布局等方面着手,研究空间地理布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影响。除此之外,Porter提出了著名的“钻石模型”分析框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五变量。

国内学者研究可以分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与外延、特征等界定、战略性新兴产业模式研究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创新等几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定义及内涵延伸、特征及选择等。其中,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下了确切定义,这一定义也是目前通用的关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义,在定义中明确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种类等。除此之外,诸多学者也对这一定义进行解释和延伸,如庄德林补充了产业特色优势对城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同时,很多学者也尝试量化选择标准,如贺正楚、胡振华、黄鲁成等基于多个模型给出了评价指标与选择标准。第二部分主要针对新兴产业模式的研究,主要通过组织形式(黄幸婷,2010)、发展模式(王利政,2011)、培育模式、(刘洪昌,2015)等研究,指出发展新兴产业我国应该重视政府力量,完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薛澜,2017)。除此之外,还从光伏产业(刘晶,2015)、生物医药行业(刘晖,2014)等行业角度,提出创新驱动、因地制宜、适度发展的战略性兴产业发展路径(李世举,2016)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与创新方面主要侧重于产业布局与创新机理的研究(杨仲基,2017),各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工业化水平的高低来进行产业布局(龚晓菊,2013),因为存在产业布局的区域不均衡,政府需要通过产业转移、产业干预和产业扶持等手段解决我国产业布局不平衡的困境(吴福象,2014)。但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又具有主题集中、聚焦“创新”、目标规划过溢和需求型政策明显不足等特征(孙蕊,2015)。要解决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必须要通过改变发展思路,建立高质量发展的正确途径。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

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要求,本文将基于优势产业、核心技术能力及可持续发展三因素来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佳路径。核心技术是实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产业最终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三者互为基础和相互支撑,构成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1.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经过上述文献梳理,我们可以发现,高质量发展不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而是重视经济发展质量。经济发展质量包括供给是否有效,未来是否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影响如何及高新技术产业所占比重。因此,在本文的研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律主要是研究各区域产业结构发展优势及核心技术能力。产业结构发展优势意味着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如贵州省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建立云上贵阳等现代化科技公司,成为全国大数据发展中心。区域经济可以依赖支柱性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也促进产业不断创新升级,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产业结构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技术能力支撑,在建设过程中也需要促进产业与当地经济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最终对社会形成有效供给。

2.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构建。基于高端结构优势、绿色可持续发展、核心技术能力的有效供给是高质量发展的最优路径,因此产业结构、可持续发展及核心技术是研究高质量发展形成机理的基础和关键。

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四个核心衡量指标,包括:优势产业结构、核心技术研发、有效供给及可持续发展。其中可持续发展包含了绿色环保等内容。在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上主要采用模糊层次分析法来进行权重确定。具体步骤如下:首先,在评价四项指标重要性时考虑到决策者判断模糊特性,采用三角模糊数来替代相关数值,并在小范围内进行调查,获得相关数据建立综合三角模糊判断矩阵。其次,对优势产业结构(H1)、核心技术研发(H2)、有效供给(H3)及可持续发展(H4)进行初始权重计算及去模糊化得出相关系数为:WH1:WH2:WH3:WH4=0.230:0.176:0.092:0.056。

3.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评价。

由圖可以看出,优势产业发展,仍然是区域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现实发展也可以验证这一结论,在目前全国的各大创新创业产业园,基本是以产业类型来划分园区功能,如广州的TIT文化产业园,主要是文化产业发展园区,深圳的金融产业园区等。以优势产业来引导经济的发展,也是各区域政府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首要选择。核心技术和优势产业是相辅相成的,核心技术支撑优势产业的发展。这两个指标也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指标。

从上图可以看出,有效供给与可持续发展相对来讲处于低谷。这与其特点是分不开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需要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慢慢形成,其中还涉及到公众的绿色环保思想的转变。有效供给是现阶段政府关注的重点,如何进行有效供给、消费者升级都是涉及到民生的大事。在大数据、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要生产满足消费者的个性需求产品,明确了解消费结构才能进行有效供给。

四、结论建议

在经济新常态与全球竞争加剧,及国际发展环境趋紧的情况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们的必然选择,经济要可持续发展,要重视生态环境建设,过去追求高速度的发展模式就必然要发生转变,高质量发展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研究结果发现,高质量发展首要是以核心技术为基础重视优势产业发展,各区域政府应该重视核心技术投入,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紧密联系区域高校,以高校为基础加快理论成果转换,促进高校创新创业项目完成。其次,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大力宣扬可持续发展观念,让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观念深入人心。最后,要了解消费者特点,实现有效供给。

(作者单位:广州工商学院)

猜你喜欢

优势产业核心技术战略性
甘肃金塔县特色优势产业树品牌
习近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
我国将24种矿产确定为战略性矿产
推进与优势产业配套的专用装备制造业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
再造战略性大单品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大国崛起
借力“一带一路”战略 推动河北优势产业和过剩产能走出去
欣锐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