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浙江丽水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
2019-10-06施含钰
施含钰
浙江省丽水市基于乡村文化礼堂开展多样化乡村公共服务,在乡村文化宣传、民主政治、经济发展、生态环保等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容忽视的是,在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各类问题也不断凸显,急需推进农村协同治理,将主体多元化、协作互补性、系统动态性、组织的协调性、各环节的配合性相互融合,形成协调、合作、共赢的状态,以乡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一、丽水市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的现状、成效与难点
1.丽水市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的现状与成效。2018年1月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强调“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浙江省自2013年起,就开始全面部署农村文化礼堂建设。2014年提出注重考核机制的运行,推进星级评选制度,以强化动态考核来促进礼堂质量的提升。2015年浙江强调将文化礼堂建设作为基层社会公共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推进礼堂文化的培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乡村文化综合体的构筑。2016年再次更进目标任务,提出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根据省“两办”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要建成10000个以上高水平农村文化礼堂,覆盖全省80%以上农村人口。丽水市政府紧跟省政府的步伐,自2013年起大力开展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并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环节,根据省委省政府计划要求,到2022年丽水市要在500人以上的行政村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在建设过程中,丽水市以“文化地标、精神家园”为任务目标,广泛利用“建管育用”系列方法,因地制宜完善星级奖励办法,在礼堂文化建设工作上有显著的效果。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求,努力推动“建、管、育、用”一体化建设标准,浙江省丽水市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农村文化礼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严格政策规划,要求到2022年,全市规模以上建制村基本实现农村文化礼堂全覆盖。2018年,丽水市需新增248家文化礼堂,截止目前,莲都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文化礼堂69家,松阳县87家,云和县25家······各县市都正在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建设。
①文化礼堂支撑乡村文化百花齐放。文化礼堂根据各村实地特色,能够与红色文化、乡贤文化、廉洁文化、孝德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各村因地制宜,挖掘不同特色的文化资源,在整合创新后广泛开展各类有内涵的活动,例如松阳县开展“诵读红色经典”活动,云和县进行“最美”系列评选活动。各地还优化“菜单式”点单服务功能,推进文艺演出、技术培训、送信下乡、知识宣讲等模块化配送,使政府与市场化活动、政府与社会组织相互协同,为村民文化生活提优提质。②文化礼堂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工作持续深入。在文化礼堂管理方面,各村都建立了农村文化礼堂理事会,负责礼堂的日常管理、活动组织开展等,实现了基层群众的自我组织和管理,提高了村民基层政治参与能力与自治能力。除此之外,各村突出宣传教育、理论政策宣讲等活动,通过“送文化”的形式开展法治、农业、卫生、教育等宣讲会。③文化礼堂促进乡村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丽水市管辖的龙泉市不断发掘各村优势资源,将其结合融入至文化礼堂之中,打造“文化礼堂+”品牌。例如仙仁村“文化礼堂+长寿古茶米展示”、皂口村“文化礼堂+养老中心”等多样化形式,使文化礼堂不仅受益村民,更能吸引外地游客,增加人气,提升当地资源的经济效益,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④文化礼堂助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根据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和星级管理办法的实施,丽水市所属的各县(市、区)已将生态环境纳入考核标准。景宁畲族自治县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与管理工作纳入生态文明村评价体系,极大地激励了村民们爱护家乡、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推动生态、文化齐发展,同时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更利于农村文化礼堂的宣传,更符合市场准入规则,两者相得益彰。
2.丽水市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的难点。①偏重礼堂数量、忽视礼堂质量的问题凸显。村文化礼堂建设即将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的规划体系,对礼堂建设的标准化要求也不断提高。自2018年开始,浙江省建设文化礼堂目标建设指数达到3000个。浙江省委还提出“500人以上的建制村建成率要达到50%以上,1000人以上的建制村建成率要達到85%,1500人以上的建制村建成率要达到100%”的要求。根据指标任务,丽水市在礼堂建设前期,基础条件好的村已完成改造工作,但对于村落分布广、密度低、人口土地资源缺乏、经济基础薄弱的偏远地区,要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还有一定难度。部分地区过于注重指标,只重数量而忽视质量,使得公共资源被不合理的利用甚至遭到浪费。
②社会力量参与不足,村民自治能力有待增强。在大部分农村里,60岁以上丧失工作能力的老人和十几岁以下还缺乏自理、独立能力的小孩占大多数,青壮年多离村进城务工。因此,农村文化礼堂所面向的对象多出于此两类人群,而他们普遍缺乏政治素养,自治能力有限,难以承担文化礼堂建设和管理工作。此外,不少文化礼堂的建设和活动的开展脱离了群众和村落特色的本身,政府和社会组织没有准确定位,难以满足当地群众强烈的文化需求,无法激发村民建设和参与的热情。同时,不少偏远山区或落后村庄与外界的接触和沟通较少,无法取得社会力量的关注和帮扶,只能停留在较低层次的发展状况,使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出现地域差距较大,少许地区发展畸形的缺陷。
③体制机制壁垒,资金、土地、人才等因素制约明显。在文化礼堂建设推进过程中发现,部分地区存在土地资源紧张、原有礼堂建筑损毁严重无法改造等情况,所以土地受限问题逐渐凸显。不少礼堂在建设过程中只得到政府少量的资金支持,但建设开销的庞大使部分地区仍然会遇到资金不足的难题,导致场地基础设施建设不全面不匹配,进而影响整个文化礼堂的良好发展。除了硬件方面受制约外,人才、知识的欠缺同样阻碍了礼堂的建设,村内的知识分子人数较少,各类管理人才、组织人才稀缺,部分地区的礼堂建设只能对发展较好的礼堂进行原样照搬,缺乏创新思路和特色理念,深度发展的难度逐渐加大。
二、推进丽水市农村文化礼堂协同建设的路径
1.明确政府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掌舵者角色。在中国,当前协同治理的主体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基层组织和社会个人。政府在社会治理协同中起着主导作用,扮演着掌舵者的角色,但并不包办一切。
①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强化政策引导与建设规范。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少不了规划和管理,各县市区政府在建设初期应科学统筹各类资源,做到土地、资金、人才合理配置,在内涵挖掘上强调地方特色,在文化资源获取、文化功能整合上探索创新。例如莲都区文化礼堂建设向美丽乡村精品村、民俗经济特色村等倾斜,融合书画、非遗、红色等特色文化建设特色展馆,充实文化礼堂内涵。同时,始终坚持严管理和高标准,制定完善各地区的礼堂建设实施意见、工作考评办法等规章机制,加紧完善市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市委宣传部具体组织实施,强化各部门之间的统筹分工,拓宽监督渠道和意见吸收渠道,做到考评指标体系运行的公平、公正、科学、高效。
②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健全礼堂建设考评与监管机制。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中,政府应在资金方面进行保障,在使用方面进行全面监管,进一步促进礼堂活动长效开展。景宁县财政高度重视礼堂建设,在资金扶持上特意安排了文化礼堂专项经费260万元,其中230万元用于新建农村文化礼堂,30万元用于已建成的农村文化礼堂管理星级评定奖励资金。除此之外,政府应根据《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星级管理办法(试行)》、《莲都区农村文化礼堂运行管理评定及奖补办法(试行)》和各县评定制度进行礼堂星级管理,建设好领导队伍和管理队伍,推进礼堂建设激励制度和补贴制度,完善“文化服务大菜单”制度体系,持之以恒严格抓好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
2.拓宽文化礼堂建设筹资渠道,积极引进社会资本。资金问题自始至终是牵制文化礼堂建设的重要难题。除了接受政府的单向资金补贴和奖励外,文化礼堂建设还要拓宽更多的筹资渠道,接受多向的资本引入,才能更好地运行管理,达到培育村民思想道德的作用。
3.注重发挥文化礼堂建设中的村民自治作用。建设农村文化礼堂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础,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先手,加强各村村民的自治作用,如此,才能更加科学有效的完成建设任务,发挥建设成果的意义。农村文化礼堂作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是农民群众的精神家园,也是各村村民的精神寄托和港湾,在发挥礼堂建设作用时,村民自身更要担当起主人翁的责任和意识,积极主动的在建设过程中建言献策,奉献出力,只有真正了解村民心中所想,心中所向,发挥好村民自治作用,才能更好的激发乡村文化活力,成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和广阔的文化活动舞台。
4.加强城乡互助,实现乡村文化资源共享。文化礼堂建设在接受政府部门提供的无偿公益性文化产品外,也应该根据本村群众需求汲取省市县级市场化付费产品。为此,城乡之间需要形成较为流畅的文化服务供需链,鼓励以对接的方式进行城乡帮扶和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和团体也可以通过主动或接收邀请的方式,向农村输送文化服务。
5.促进村村衔接、三产融合,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品牌建设。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过程中,要强调以强带弱,以优带劣。加强各村在文化礼堂建设方面的沟通交流,共享成果,共创平台。对于邻近的村落,可以进行项目的结合,例如居家养老、旅游点衔接、交换“村晚”等,打造邻里和睦、相亲相爱的乡村新风尚。不断探索文化众筹模式,青田县舒桥、叶店、高湖、东源等8家文化礼堂率先共同成立文化礼堂联盟,实现文化互助、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6.创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与形式,贴近农户需求。为保证农村文化礼堂始终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丽水市不断创新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形式。开展“文化訂制”服务新模式,构建文化“大菜单”,改变原有的“配送制”下乡活动,进行按需供给的“订制式”服务,进一步贴近了农户的需求,防止出现供需错位,适得其反的问题。打出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以文化育水土人情,为农村文化礼堂的良好建设添砖加瓦。[基金项目:(1)福州大学2018年一流本科教学改革建设项目“公务员制度教学案例库”。(2)福州大学2018年度一流本科教改项目:新时代公管类专业应用创新人才协同培养模式探索。]
(作者单位: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