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中语文导学式教学
2019-10-06常喜武
【摘 要】课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抓住每节课的导入教学才是关键。本文阐述了高中语文课堂导学式教学模式,通过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四个环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践证明,导学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参与能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对实现高中语文教学目标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导学式教学
导学式教学模式是对讲授式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造,是一种既不重教也不重学的“夹心族”。其教学流程图式是: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启发指导→练习总结。
第一阶段,自学教材。它是这一模式的最核心部分,其目的是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教材,在完成作业的进程中培养其自学能力。教师要向学生阐明自学的意义和要求,引导学生编拟自学提纲,通常自学教材安排在课前或课外,但这既占用了学生作息时间,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可安排在课内提出几个思考问题后,用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此时教师应巡回指导,了解学生中自学时存在的难点、疑点,能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第二阶段,讨论交流。这是这一教学模式的正式启动阶段。旨在对学生共同存在的问题进行相互探讨,集思广益,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及独立钻研,大胆创新的能力。通过讨论可以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过程;通过讨论可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为培养能学习、会学习、有创见的新型人才奠定基础。课堂讨论题目来源有二:其一,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们会对某个问题的认识发生分歧,或提出怀疑,此时教师可不作正面回答,将分歧点或疑点交给学生讨论。其二,教师在备课中,可根据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精心设计讨论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谈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可培养学生敢于发表意见,勇于探索真理,以及自信、好学的人格特征,形成学生之间互相争论,取长补短的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为讨论寻找论据,必然会促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研究教材,从而使所获得的知识得到提高和巩固。
第三阶段,启发指导。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要有的放矢,重点启发,引导学生自求有得。教师的指导作用的性质和方式应根据学生自学能力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做好对学生讨论的启发指导,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尊重学生。我们所面对的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有自我意识和尊严,有自已的精神世界,需要别人的尊重和理解的个体。他们对人对事都有自己的见解和评价,渴望别人耐心地倾听和肯定,不愿接受一般化的说教,自我表现的欲望十分强烈,同时理解力、概括力、辩证思维也有初步发展。作为教师应充分了解他们的思想、个性、知识等现状,把师生关系确定为平等的地位,共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此基础上加以适当的引导,耐心地进行说服教育,使课堂讨论达到和谐而有成效的境界。
其次,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求知的起点,是学习和发展智力的动力,对讨论的开展和深入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讨论进程加以调控,并不时地运用幽默的语言、机智的思辨力,风趣的体态把讨论气氛引向和谐、激烈,避免讨论走入死胡同,或因缺乏气氛而停止。
再次,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一些讨论的问题,为了寻找充分的论据,离不开事先的引经据典,旁征博引,但更有说服力的,还是从实践中找真理。如在讲《李清照词两首》时,在学生自学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提出讨论题:“两首词中都有菊花,有愁,谁轻谁重呢?”,然后带领学生到学校花圃观察初开的菊花和雨中憔悴落地的菊花,再到课堂进行汇报,这样大多数学生都能依据自己在花圃的观察心得,很快能得出正确的观点,从而使学生信服。
最后,重视归纳、整理,总结评价。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归纳小结,对讨论结果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加以综合。得出正确的观点、结论,使学生在情感上达到共鸣乃至完全接受,并对讨论作一个评价,肯定每次讨论中成功的地方,鼓励表扬在讨论中有上佳表现的学生,为下次的讨论奠定基础。
第四阶段,练习总结,通过练习、复习、小结、行为训练等,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纳入已有的体系中去,并自觉运用所学理论采取行动。
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每节课后布置一定量的书面作业,谈不上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更达不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仅仅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作业就必须变得多样化,既有口头、书面,也要注重实践活动。
在平时的作业中,我尝试:
1.加强阅读指导,开拓学生视野,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意识地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报刊杂志,把上面刊登的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通过学生的阅读探讨,启发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消化,达到巩固课堂教学的目的。
2.运用理论知识,联系社会热点,让学生进行演讲比赛,指导小论文写作。当今社会,学生接触的媒体越来越多,因而视野也广,他们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在教学中布置这样的作业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巩固其所学知识,提高其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总之,导入是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佳.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作者简介】
常喜武,本科學历;市级骨干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重要荣誉】
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