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认识与培养研究
2019-10-06薛孟松
薛孟松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美术课程的改革正在进行,美术鉴赏无疑是重头戏。鉴赏美术作品本身就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那些充满生命活力、色彩明亮的作品形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它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中外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从中得到了更多的审美体验和审美观。那应该怎么样上好鉴赏课呢?我结合自己的课堂,谈谈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第一,注重情景设置,设计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被迫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如何吸引学生的兴趣呢?比如,我在教《中西人物造型对比》的时候,让学生模仿古人李白,身着长袍,对酒当歌,吟诗作乐。学生的兴趣被点燃了,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第二,营造宽松宽松、愉悦、和谐的氛围的课堂氛围,生成不同的观点。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始终围绕教师,这种教学氛围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想法都被扼杀,这样的课堂是教条的、片面的。因此,教师应该营造一个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融入学生中去观察、揣摩,鼓励学生发表内心的真情实感,允许不同观点看法的存在。如在学习《后印象主义》时,梵高的作品,我先让同学们发表自己的认识,起初他们不敢发表意见,这时,我对同学们说,不要管他是誰的作品,世人对他有怎么样的评价和认识,你们就谈谈自己看了这幅画的真实想法。有同学说,感觉不好看。我鼓励道,说出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很好。这时,同学们就一个接一个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我对他们的观点给予肯定的同时,也穿插了一些官方的认识,他们不仅仅知道一些专业的理论指导,也了解学生们的不同看法。我总结艺术观点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允许不同声音的表达,大家今天表达出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就是一种成功、一种收获。当学生得到教师的肯定时,他们会信心百倍,从而形成头脑风暴,在以后的课堂中也会迸发出新的闪光点。
第三,现代手段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现在多媒体的使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认知和学习的途径,一节课中合的运用多媒体,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提高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比如,我在讲解董希文的《开国大典》时,给学生们展示了当时开国大典时相关影视资料。先让学生了解当时开国大典的伟大历史场面,再鉴赏董希文《开国大典》的作品时,发现作品并不是完全真实的再现,但作品通过巧妙的构思,展示出了当时这一热烈庄重的场面,从而得出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学生不但会鉴赏其作品,而且对其创作意图、审美情趣的认识,也达到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第四,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引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发现美,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美和情趣。如在学习《中西传统工艺美术》时,很多家庭都有工艺品收藏,引导学生其发现实用美之余,并大胆地表达他们对生活美的看法和认识,更多地发掘日常之美。锻炼学生独创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加美术欣赏兴趣。
第五,把实践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实践出真知。一般美术鉴赏课中比较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探讨和理解,泛泛地讲解一些理论,学生很快感到乏味,教师也觉得疲惫,课堂效果很差。动口不如动手,适当地让学生画起来、动起来。比如:我在讲《中国花鸟》时,就让学生动手画一画,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笔墨变化,墨分五色,国画之意境美。整个过程着重培养感受、体验和兴趣,比教师去灌输效果好很多,实践让学生体会深刻、加深印象,再鉴赏中国画作品时就更深入一层,同时展示学生自己的作品,让他们都有成就感。
第六,学生从中获得审美喜悦,正是与艺术再现世界相对应的,而对罗丹的大理石雕塑《沉思》,我们会同时浮现双重的现实感:一种是通过洁白润泽的大理石、造型语言等材料和媒介透出的再现形象;另一种是由这个再现形象激起的对外部客观现实的联想。这两种现实都在幻觉中产生,从再现形象到客观现实往复多次,构成了心灵意象的跳跃感再现。捕捉这样一种大幅度的扩展和变化着的意象,将激起心理、智慧、想象、情意以至人生经验的涟漪,这一精神活动本身“力”图样,体现的是梦想与现实,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矛盾。罗丹的助手葛赛尔写下了《沉思》这座雕像给他的审美经验——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神的张弛,往复,伴随着极度的审美愉悦,呈现为精神上的创造、自由和超越。他在表现时特别注重强调和对比,把眼睛以上从眉弓推向前额,突出人类精神生活最主要的领域,以先声夺人的精神力量去接近观赏者。而下颉到脖颈再到双肩,几乎“沉没”在石座里,“突出”与“沉没”的“秀”,面目俊美的女性头像,她低着头,周围萦绕着梦想的气氛,显得她是非物质的头脑上帽子的边缘,好像她梦想的羽翼一样,但是她的颈项,甚至她的颔都在一块粗大的石头上,好像夹在不能摆脱的枷板中一样,不具形的“思想”在静止的“物质”中花一般地吐放出来,而且用辉煌地光彩照亮了这物质,但是,她丝毫没有办法摆脱现实的沉重束缚。
以上是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和认识,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我想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每位教师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让学生在美术课中变被动为主动,使同学们成为一个具有艺术修养的人,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这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反思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美术课堂教学的艺术,取得更好的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