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019-10-06潘阳
潘阳
【摘要】小学数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地位,难度低、课程容量小。同时,小学数学强调在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结合中体现数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不能依靠简单的口授教学,而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其中的一种。小组合作学习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中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小组合作 优化组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当前我国开展教育的重要指导目标。小组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为了完成在教学工作中的既定目标,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对他们分配任务,使得小组成员在既定目标的指引下,开展合作交流,增强成员之间的默契,在观点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同时,开展小组合作也能促进班级成员在合作过程中相互了解,有利于班级团结和学生人格的完善。
一、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
(一)精心设计内容
对于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课程内容,教师应仔细斟酌,挑选适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的内容进行。比如,针对有多个解决方法的问题、需要多人动手合作完成的手工模型、难度较高需要小组进行讨论最终得出正确答案的问题等,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以小学数学中“角的度量”这一章节内容为例,该章节涉及直线、射线、角等,是学生初步接触集合图形并需要进行简单计算的内容,涉及知识点较多,是学生在之后学习中学好几何知识的基础和前提。对该章节内容完成课堂讲述以后,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进行组内分工,分别完成对角、直线、射线的特征及概念的总结,并相互监督记忆。小学生是团队意识和好奇心很强的群体,通过开展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促使他们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
(二)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形式
小学生群体自我协调意识还很薄弱,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对小组分配方式和成员构成需要进行仔细地考量,尤其是在开展课外小组合作时,因缺乏教师的监督,教师在小组分配时应尽量考虑学生在性格、学习能力、性别等方面的差异,避免小组成员间的摩擦和冲突。此外,针对问题的合作解决、知识点的探讨等问题,尽量在课堂内完成,学习模型的手工制作等方面的合作,则可要求成员在课后合作完成。再开展小组合作时,教师也应充分向学生讲明开展的形式、时间、学习的内容以及最终成果的展示方式等,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防止拖沓、推诿责任等现象的出现。
二、营造良好的小组合作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及知识点的设置,充分应用多媒体手段和教学辅助工具,发动学生进行思考合作。例如,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因在该部分知识点相关问题的解决中还涉及图形的变换问题,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自己制作实物图形,通过“我问你答”的方式,对不同图像的结合以及相同图形的组合结果进行训练,帮助学生在做题时能够迅速反应出图形变换的结果。
三、优化组合,增强合作信心
组建合作学习小组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对班级学生有全面的认识并进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日常交际、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特征进行评定,分别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同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自主自愿原则,提高开展合作学习的效率。
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培养和训练,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中来。要尽量避免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滥竽充数、不积极配合小组成员的工作、消极应付等现象的出现,并及时加以批评教育。小组合作中成员积极性的高低,直接影响小组合作的成果,关乎之后班级成员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形成开展小组合作时,小组成员之间要结成一体,休戚与共的意识。这样,才能够在小学阶段这一学生性格的形成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
同时,教师自身应增强责任意识,正确认识开展小组合作的目标的意义。开展小组合作并不意味着教师自身责任的减少和工作强度、工作内容的降低,开展小组合作的最终目的是适应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教材内容的设置特征,促进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消化和吸收。因此,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切忌流于形式,切忌依靠小组合作耗费课堂时间。若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学生无所事事,或参与科目学习毫不相干的内容,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对于科目学习的重视和学习中紧迫感的养成,阻碍学科教育和对学生的培养。
四、合理指导,开展评比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应当正确认识和重视自己作为引导者的角色,及时点拨,为学生答疑解惑,加强自身的引导作用。具体体现在:对易混淆的知识,要加强引导,防止小学生因为大脑容量的局限以及思维定势的影响,造成重要知识点含混不清;对学生常犯的错误,要加强引导,及时指出。这要求教师能及时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容易犯错误之处,在与之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举一反三。学贵有疑,教师应该以组员的身份参与到小组合作当中,及时观察学生探讨解决问题的角度和方法,对于错误思路要及时纠正。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地总结,相互分享小组合作成果并展开评比。
五、将小组合作延伸到课外学习中
教师只有不断地在教学方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才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兴趣。把小组合作的学习形式应用到小学数学的课外学习也是促进学生更好地消化课堂知识、掌握学习内容的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了平均数以后,可要求学生组成合作小组進行课外调查,如调查学校的学生总数和班级数、每班男女生的平均分布;根据小区的日垃圾生产量以及小区人数推算小区人口每日的平均垃圾生产量等。在这种课外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世界,对社会常识有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在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的过程中,也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他们是生活在社会整体中的成员,必须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力和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增强自身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的能力。因此,教师在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在保证自身角色履行到位、课程知识点交代清楚的前提下,应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和动手的机会,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消化和吸收所学知识,而小组合作正是基于此要求和目的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参考文献:
[1]傅开华.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J].读与写, 2015, (12) .
[2]蔡淑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与对策[J].科教文汇, 2016, (05) .
[3]张士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探讨[J].考试周刊, 2015 (97) :60.
[4]廖兴祥.新课改条件下小学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 (小学) , 2015 (12) :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