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文本解读提升语文能力
2019-10-06许小娟
许小娟
【摘 要】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基础,细读文本、解读文本,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架构魅力语文课堂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本文立足学生学习语文的实效性,提出了抓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质疑、立足文本学会表达等具体策略,意在唤醒更多语文教师关注文本、关注学生。
【关键词】文本;小学语文;质疑;词句
文本是学习语文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聚焦文本,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具魅力,这需要教师采用合理的教学策略。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花架子比较多,一些教师更看重对学生创新思想的培养,却忽视了文本。窦桂梅曾说,“语文教师要学会把课本读厚。”这就是说,无论教师怎么拓展,都要以文本为依据。都要在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如何聚集文本,打造一个适合学生的课堂?本文从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忠于文本朗读课文、引导质疑拓展思维、紧扣中心学会表达、细读文本关注写法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课堂研究,力求为语文教学寻找一片活水,使学生获得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抓住重点词句,体悟语言魅力
文本是语文学习的关键,也是依据,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能脱离文本去教学,要在关注文本的同时,关注学生的接受程度,在生成中感悟文本的精神力量。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停留在形象化思维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的指引,帮助学生找到文本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解读,在分析重点词句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引起与文本的共鸣。语言是文本的构成单位,在语言的品悟中学生会得到审美情趣的提升,这种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中逐渐形成的。
例如,在《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在学生的自主阅读中,教师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能不能边读边画出体现大青树小学美丽的词句?”学生们都津津有味地读起来,很多同学都找到了相似的句子,如“早晨,从山坡上,从平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把学校打扮的绚丽多彩”“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在这些句子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句子美的原因,而后教师又设计了问题,让学生细读文本,“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团结的学校,你从哪里可以感受得到呢?”在教师问题的指导下,学生学会了把握关键词句去分析文本。
从被动到主动的过程不能离开教师的指引,这过程中藏着一种习惯的养成和一种能力的发展。每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分析文本的机会和空间,使其能逐渐消除对文本的恐惧感。
二、引出关键问题,拓展思维能力
质疑是语文学习的必备环节。在质疑时,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发散的时候。“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思考才会有疑问,而创新能力便是从此而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质疑的能力,而教师可以将自己的课堂教学地位由主变辅。引导学生的责任需要语文教师去承担,立足文本,从文本的基本思想内容出发,为学生的思维发展打开一片更为广阔的世界。
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质疑,“同学们,看到这个文题,你觉得你需要学习什么?你觉得会是什么内容?下面来读课文,看看你的设想与文本内容是不是有联系?”在教师的问题引领下,学生们开始阅读文本,之后他们提出了很多问题,“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在说一个环保的问题。可是,他的父亲真的有这么厉害么?”还有的同学说,“老师,我觉得我们要学习的是一种美好品德的传承,父亲教给儿子道理,儿子也要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但是我不懂里面的句子(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能给我解释一下么?”“我想问大家,‘我的内心为什么会沉重呢?”“父亲是个怎样的人呢?你们能从原文中找出句子来做分析么?”“老师,我不懂,为什么文中会说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候?”学生们的问题越来越多,他们敢于对文本质疑,也能从文本中找到文章的精神内核,这使我备感吃惊,教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给予他们质疑的机会,这是他们与文本亲近的美妙时刻,也是他们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
深入解读文本,提出关键性的问题,能使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打开思维,但这是基础环节,教师更应该引导学生自我质疑,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疑问,这样的自主性质疑才是学生真正的学习。
三、忠于文本朗读,培养审美情趣
朗读是学习文本的必备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在重视个性化朗读的同时,还要关注文本,在忠于文本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已经关注了朗读,但在面对《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项目标要求时,却有些处理不当,尤其是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能通过文本内容把握情感,在朗读时就会出现与文本立意偏离的现象,这对学生解读文本是很不利的。
例如,在《观潮》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朗读,这篇文章尤其看重声音在文章中的插入效果,好的作品就是要通过音乐表达出来,钱塘江大潮来临之前的风平浪静和潮来时的惊涛骇浪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而这样的文章必须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于是教师让学生再次感受文本,读出这种对比感,且需要有感情地朗读。读有很多形式,齐读、自由读、个别读等形式都可以很好地服务文本,抓住文本内容,配以适合的朗读形式,才是语文教学应该采取的教学策略。在这篇文章的朗读中,教师给予了学生一些指导,比如,在声势浩大的潮声中,教师让学生齐读。
读要读出情感,情感把握还是要关注文本,架构魅力的语文课堂,不能脱离对文本的基本解读,更不能在朗读环节只顾创新,不顾思想。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效朗讀,把握住文本的基本思想,以情带读。
四、关注文本写法,学会表达思想
每篇文章的行为脉络都是经过作者精心布局的,独具匠心的文本中有很多值得学生借鉴的写作技巧,在小学阶段,要让学生学会基本的表达方式,当前的小学生普遍存在表达不得体的现象,很多学生不能准确地表达出自己内心所想。而写作要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关注文本的写法,在解读文本时,要特别关注作者内心的情感,关注作者的行文策略,在不断的学习中,升华自己的思想。
例如,在《白鹭》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特意地让学生关注文本的写法,我首先提出问题,“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白鹭的美?”学生们在细读文本时找到了答案,从颜色、身段、觅食、栖息和飞行等方面具体描写白鹭,这便是一种学习策略的渗透,教师让学生总结这种写作技巧,在描写一种事物时要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从各个方面去描述,在写作时,完全可以借鉴文本的写法,用这个方法将自己所要表达的事物清楚地表达出来。教师为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描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从各个角度写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这样,学生学以致用,语文教学效果也很显著。
表达是一种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需要依靠每个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魅力课堂中不仅有思想之光,更有一种学习的态度。在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上,教师要以文本为依据,为学生的表达提供契机。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聚焦文本,才能获得思维能力的发展。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文本的细读中感受精神财富,忠于文本的朗读策略,关注写作技法,指导学生的表达,引出关键问题,抓重点词句提升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玲.基于儿童视角的文本解读策略探微[J].语文天地,2018(33):10-11
[2]赵永黎.如何在文本解读中凸显小学语文的本色[J].科普童话,2019(22):95
[3]蔡英.文本解读:语文课堂靓丽的“风景线”[J].教育,2019(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