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画悟道

2019-10-06朱月梅

文理导航 2019年31期
关键词:笔墨

朱月梅

【摘  要】目前的水墨技法要精益求精,技法不在于掌握多少,而是掌握有多精妙。作品不是空想即成,而是从无到有,有形有神。郭熙《早春图》崇尚自然的意境追求,对山水画注入灵魂之美,使得山水画体现出亦真亦善的写意纯美之境。

【关键词】早春图;郭熙;笔墨

郭熙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山水画家,他十分强调作画要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研究。擅长画山水,好道学,喜游历。在临摹研究写生实践中笔法大进,亦能自放胸臆,笔势雄健,水墨明洁。《早春图》是郭熙的代表作之一,他提倡画家要通过临习前人作品博取创作经验,进而观察自然,表现自然四季山水。

一、品意境

欣赏《早春图》,体会绘画与情感深得人与自然的交融,观山得法,意自然显于境。《早春图》表达的是一种人们对自然林泉审美之乐的宣泄,与烟霞为伴,心隐林泉,使人不离厅堂、筵席,坐在家中而能观赏山水春光胜景,依稀耳中听到溪流飞瀑声,行人高歌声。乐山乐水,人之性情,山中之水,或腾于空,雾霭状缭绕山体,或呈为云翔于天,形状变化千万。地上之水润万物,为雨雪霜露,泉溪江海。画水之变化,观察卷起漩涡的水、流动不息的水、卷而飞激的水、绵延而舒长的水,归纳它们的自然形态,配合适當的笔法皴法,这样画出来的水表达的意趣就能丰满。

欣赏过程中体会中国画写生之“道”要能够深得自然情,认识崇尚自然的中国道家哲学以非人为的客观存在为美,以善利万物而不与之争为美,以简单为美,以朴素为美。郭熙《早春图》崇尚自然的意境追求,对山水画注入灵魂之美,使得山水画体现出亦真亦善的写意纯美之境。

师生共赏《早春图》,观察画面中山石变化多端,从远近、高低、正背等不同侧面描绘山形的变化,从四季、雨雪、朝暮等气候条件下看到山的色彩变化;自然山水的布局营造变化能造境,自然崇高之境能引起人们心系林泉的情感共鸣。四时中“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黯塞人寂寂”。由此,我们欣赏山水之美,必留恋山林雾霭,吐纳冥想,欲将自然意境融进我们的心境,山丘田园韬养我们宁静、淡泊的心性。然而尘世生活有如缰绳锁钥束缚于人,我们要保持自身的明洁,以山水绘事趋雅撇俗,不必去过隐居林泉的生活而博清高之名,而弄墨于山水之间,现山石林溪之神韵,抒发心胸逸气,将我们的心境融于山水意境,浮于笔墨之中,遂成大雅之乐!

二、悟表现

艺术需要生活的原生物,生活现象是其母体,而我们要融入生活才能融入艺术,艺术的表白需要对事物加以深刻的认识,表现事物表象的同时体现事物精神内涵。多看可以提高自我艺术修养的名作,可以让学生学会理解美的事物并欣赏艺术。比方说,往往一看就好的画不是好画,是肤浅的看,浮于表面的看,而精品画作要越看越有品位,越看越让人赏心悦目,让人可以从画中受到精神层面上的共鸣,这就要求学生有深厚的艺术修养。明此理,遂拜读古今,画水墨山水之理得益于古籍经典,课堂亲授。《早春图》给我们的又一启发就是画山水要努力做到美的“极致”。

郭熙在《早春图》中的“技道合一”体现在“技”的认识上“注精以一之”“神与俱成之”“严重以肃之”“一以贯之”;“技”唯精湛而不可轻率,夫累积下笔墨法式与表现山水及人的精神境界相结合,以求“技道合一”。学生要凭借对《早春图》构图之妙的体会,在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归纳水墨构图之“道”:下黄金线附近以下为人间之景,树木山头作深远,房屋河流为俯视。总体密不透风,通过自然物象的固有色处理疏密,留住气眼,度量好轻重。画面参差层次,繁复而有序。物象刻画深入,韵味十足。画面中部,此处作画平远,空间视野与下部拉开,形成疏密对比。山头较空旷,树木较下部概括,矮小,房屋小而精致,最好处于黄金线附近。画面上部为上黄金线以上,内容为崖壁和远峰。处理高远,运气夹于中部和为一体。在笔墨技法方面,笔法的皴擦点刷拃擢画,墨法多变,可用淡墨重叠数次,使画面深润、厚重,对画面的模糊处和应分层次处,再用干浓墨破醒,破醒后再用淡墨水渲染,使画面达到深厚而层次分明。

目前的水墨技法要精益求精,技法不在于掌握多少,而是掌握有多精妙。作品不是空想即成,而是从无到有,有形有神。有了创思与技法相结合,就水到渠成!凡作画,必凝神静气,自我的精神之道与绘画表现之技统一至绘事最终。精神不与绘画活动保持一致,画出来的作品就不能很好地体现作画意旨,要以恭谨勤恳的态度对待全幅作品,否则就会使所绘内容缺失应有的神韵。

三、诲实践

作画之前一定要做大量的临摹和写生,看到感动自己的事物就可以写生。不过,创作前一定要以临摹和写生积累的感受去思考,计划、揣摩,设计一下怎么去表达,每一幅画面的方法和思想都没有相同的。用我们的成熟思考加上之辛勤的技法表现,就会有成果。在校园里写生时,体会到郭熙《早春图》的创作精神,《早春图》中的树,可有千百姿态,苍莽而雅致,高古不群。而心中想画的是一片苍茫森林,梵净空灵,幽雅静谧,骨中含筋,朗而不腻,不禁觉得禅的高远之境界深远而幽邃。做到润到极致,苍到极致,韵到极致,意境深远到极致以达到“技道合一”,这是学生理解中国水墨画最想要的极致。

观学生水墨创作,传统有墨线与墨点加水染的华滋效果,其相筋骨为主,肉为浮表。创作追求笔墨脂瘦而骨纤,妆而不艳。俨然野逸之相,有云林之韵。当今画道多有崇尚宋元古风,浑朴清雅。作品有古人的影子,是对真实自然的精心改编,力求气质高雅,墨含色透,深浅节奏有致,一以贯之。造象、色彩及用笔用墨,模仿自然就是模仿最古老的法则,模仿古人名作能够丰富自己的经验。

“自信本来就很美”“控制是艺术的控制,艺术是控制的艺术”,自信为“道”,控制为“技”,控制会成熟,控制会有修为。《早春图》讲究笔墨,学生学习了课堂上老师笔墨方法,体会《早春图》用墨入境,意为先,以笔墨皴法辅之,以呈造化之气空蒙诡变。《早春图》笔墨技法精妙绝伦,使我们不管运用古法还是当下技法,都力求做到极致。今以泼水之法取泼墨之法,或水先墨后,亦或墨先水后。在造境的意识里始终保持对自然造化的本原之控制,能看见造化之本,先于落笔。若“意”为中国画的基本聚合元素,则“意”之写乃水性、墨性、纸性、笔性及人性的归一,“意”由性生,性由造化滋养,乃小宇宙也。造境由意群而生,意达规模则成气,气聚规模则揽境。通过欣赏郭熙《早春图》,启迪中学生对中国传统山水画艺术意境的认识实践,在艺术认识活动中培养学生表达心中的美和情感,思考如何将情景交融、心物统一的审美意象外化在画面上,探寻情感与万物相通的韵律。在一起欣赏《早春图》的实践审美活动之中,学生可以体悟到自然与自我的心性归一的感动。冥想之中体悟宇宙生生不息的节奏,存在于天地万物间传达出丰富情感与生命律动的气韵,显于笔墨,灵动于绢宣之上。欣赏《早春图》仅是学生认识中国山水画魅力过程中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开端。

【参考文献】

[1]曹增节.以画体道[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2.10

[2]顾平.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学术表达[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

[3]郭熙.林泉高致[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5.11

猜你喜欢

笔墨
笔墨丹青绘晚霞
清初四僧绘画笔墨造境与情态表达探析
让“笔墨”回到技法状态(1)
认知笔墨的客观性
美丽科幻画
原来笔墨世界如此美丽
朱文洲:笔墨丹青连接东西方艺术交流纽带
笔墨厨神
湖光山色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