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
2019-10-06王姝婧
王姝婧
内容摘要:英国文学出现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随着人们思想的发展,长期以来,它已经从崛起发展到高潮。许多着名的英国文学作家出现了。许多古典文学作品广为流传,蓬勃发展。最重要的原因是英语文学在语言和艺术以及文学作品中都是美妙而迷人的。创作本质上是语言艺术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英语文学作品有其独特的语言艺术特征。当我们深入研究英语文学作品时,我们自然离不开对其语言艺术的欣赏和研究。对语言艺术的透彻理解和研究有助于深刻理解语言文学的内涵。我们应该正确地欣赏它们,理解英国文学的真正本质。
关键词:英语 文学 语言艺术
在我们日常的英语学习中,我们经常学习英语的发音、单词、句子、语法等内容,但很少对英语文学做相应的研究,而对于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人们对这些英语发音的单词、句子、语法等内容却缺乏了解。学习和理解只是学习英语的基本阶段。如果我们想对英语有更深的理解和研究,就必须对英语文学有深入的了解,而对英语文学有深入的了解,我们就必须了解英语文学中的各种语言艺术。文学是一种比一般语言更高的表达形式。文学的出现表明语言处于不断发展甚至成熟的阶段。文学不仅涉及词语的表达,更涉及对作品背景的深刻把握和分析,以及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作者结合了许多关于英语文学的研究。本文通过多年的经验,从意象性、生动性、含蓄性和情感性四个方面对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一.语言艺术的意向性
文学作品之所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喜爱,主要是因为它们源于生活的现实,但能够超越生活。作者在他的文坛上创造了各种想象的场景和迷人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情节在我们看来多么戏剧化,都没有任何可能性或不可能性。当它发生时,作者知道他可以夸大或扩展生活中的一点小事,从而产生戏剧性的效果。通过用英语语言艺术来描述背景,渲染情感,创造出鲜明的角色,分清是非,黑白分明,并将他的褒贬态度表达得淋漓尽致。文学语言的意向性是文学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当然,英国文学也不例外。英语文学和语言艺术的意象既抽象又具体。有时候他描述的事物存在,但我们感觉不到它们,或者我们能感觉到它们,但它们并不真正存在。每一部英国文学作品都是通过塑造而产生的。一个形象鲜明的特定人物,通过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反映了他自身的内在情感特征或整个时代人们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或是他的情感追求。
在我们的理解中,意象是一种类比的表达方式。这种语言艺术能够充分把握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出文学世界与现实生活的区别与联系,用客观现实创造文学世界,用文学世界反映客观现实。在英国文学中,作者用意象表达内心世界。尤其是在英国诗歌和文学中,意象派是一个存在于1909年至1917年间的文学流派。在这一时期,一些英美诗人发起并付诸实践的文学运动主要是意象主义运动,它是当时盛行于西方世界的象征主义文学运动的一个分支。他们的目的是要求詩人用鲜明,准确,含蓄和高度浓缩的形象生动地生动地呈现事物,并将诗人的瞬间思想和情感融入他的诗歌中,它反对发表评论和叹息。意象派的产生最初是对当时诗坛文风的一种反拨,埃兹拉·庞德便是其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作品主题鲜明,含含蓄凝练例如,《在地铁站内》仅两行、14个字,是一首单一意象诗(one-image poem)。它是庞德根据在巴黎协和广场地铁站的印象写成的。诗虽短,但诗人最后落笔定稿前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酝酿和推敲。初看起来,唯只两行如日本俳句式的诗句,却不知是诗人偶得的印象在主客观之间反复提炼,苦思一年之后,最初三十行加工成了这简短的两行,可以说是字字经典。
二.语言艺术的生动性
语言艺术的生动性具体是指通过作者对语言艺术的运用,给文学作品或者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附与独特的生命特征。一个好的文学作者可以使自己在作品中塑造的形象活跃起来,让人们看到的不只是一堆死板的文字,而是一个可以在脑子中浮现出来的生动的人物,通过对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外貌特点,性格特点的描述。使人们看到这个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甚至能够让人们在阅读他的文学作品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自己参与其中,在和故事中的主人公做着一样的事情的感觉。这便是语言艺术中生动性的最具体的写照。在文学作品中,运用语言艺术的生动性,为使读者产生独特的感觉,有利于读者对于文学作品的理解。
美国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威廉·卡洛斯·威廉斯在《地狱里的科勒》言中,诗坛中最杰出的几位诗人友―伊兹拉·庞德、和华莱士·史蒂文斯、艾略特,试图与他们,特别是艾略特,划清界限。威廉斯倾向于以日常生活题材入诗,坚持实用主义的反理性和反智性倾向。诗歌的形式简洁、节奏口语化、意象生动,并强调视觉效果。威廉斯的名作《一辆红色手推车》。威廉斯的诗歌赋予平凡而朴素的事物以深远的诗意,拓展了诗歌写作题材,并具独特审美意蕴。一直追求为了生动性而生动性。把自己作品的生动性作为最大追求。力求留给作者最好的阅读体验和想象空间。
三.语言艺术的含蓄性
含蓄性,通俗的来讲就是不把话说的特别明白,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在英语文学中,作者要用少量有限的语言去表达出丰富的,无限的内涵。文学作品的作者追求的是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来引发读者无限的想象和思考,使读者回味无穷。通过短短的几句话来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这样往往比那些把话说得清清楚楚,把情节背景人物交代的明明白白的文学作品更受到读者的欢迎。
例如文艺复兴的第一个代表人物,但丁,文艺复兴运动起源于意大利北部,我们一般认为第一个代表人物是但丁,其代表作为《神曲》,他的作品首先以含蓄的手法批评和揭露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以地方方言而不是作为中世纪欧洲正式文学语言的拉丁文进行创作。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代是人性最完善的时代,中世纪将人性压制是违背自然的。他虽然对拉丁文学有深入广泛的研究,但用意大利方言写了大量的以十四行诗为形式的抒情诗歌,受到各城市国家统治者的热烈欢迎。他的文章并没有直接写出对于中世纪宗教统治的腐败和愚蠢的批判,而是以含蓄的语言进行表达,这样反而更能使读者感受深刻。
四.语言艺术的情感性
每一篇文学作品的创作都是为了表达,其作者独特的情感。或者是要表达对于社会的批判,或者是要分享自己的悲伤或欢乐,或者灵动煽情,或者寂寞虚无,通过对世间百态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些隐藏在作品中的深层次的东西,主要是靠语言艺术的情感性来体现出来的,而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文学作品最主要的也是体会它里面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想情感,那些情感能够对人们起到激励作用,丰富和强大人们的内心世界。对于语言艺术的情感性,表现的最深刻的便是英文诗歌作品和荒诞派。
例如,托马斯格雷作为荒诞派感伤主义先驱,在他的代表作《乡村教堂内的挽歌》,那些看似没有意义的怀古伤今的文字,可以使读者从中体会到一种虚无和空洞的情感境界,再有美国作家安德森的《小镇畸人》这篇小说,它从一个精神病人的角度来观察整个小镇,文中语言不区分大小写,对标点符号胡乱的进行省略等现象,都在语言艺术上表现了这个小镇的混乱和无助的情感。此外,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雪莱的西风颂等,这些诗人的日常生活,虽然都是非常的平淡的,但是他们通过将情感寄托在这些诗歌中,并且使用语言艺术表达出来,通过富有情感的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于生活的态度和情感,非常恰当的诠释了文学艺术情感性的特点。
英语文学的语言艺术是使英语文学能够广为流传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对于英语文学的研究应该将其语言艺术放在首位进行研究。语言文字是我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主要方式,研究语言艺术有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英语文学的设计和构思,更好的理解作者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语言艺术的意向性,生动性,含蓄性,情感性等四个方面对语言艺术进行深刻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
意象性,生动性,含蓄性,情感性往往相互联系,在英语文学中会一起体现出来,而不是单独存在着的。语言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语言是丰富多彩的,而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则更是这样,丰富的语言艺术对于表现英语文学的号召力和影响力非常的重要。学会对于语言艺术的研究分析,在英语文学的研究学习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岩,张一凡.英语文学中的语言 艺术研究:[J].创新教育,2015,(02).
[2]管英杰.探究英語文学中的语言艺术:[J].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12).
[3]沈海英,英语文学中的语言艺术研究:[J].时代文学月刊,2014,(04).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