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国学育人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2019-10-06刘文彬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创新教学模式

刘文彬

内容摘要: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华文化与学术,具体为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与学术。国学课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本,在课堂中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较为系统地学习国学经典,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做到知行合一。但是国学经典如何育人,如何让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相结合,真正浸润学生心田,陶冶学生情操,影响学生价值观形成,尚需要系统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国学育人 创新 教学模式

近年来,中国传统研究的热潮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学习中国传统经典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国学的价值被教育界正视之后,它在课堂上的出现越来越频繁。 中国传统研究作为民族传统,精神和文化的精髓,可以启发人们的智慧,培养民族情感,树立良好的人格,培养良好的素质。将中国文化的经典引入课堂教育人们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国学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建构

“国学课堂体验式”教学是基于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而采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的基础在于身为教育主体的学生改变学习的方式,进而促使课堂教学的组织发生相应的调整,同时教师也相应地对课程目标、重难点和考核方式进行修正,配合学生的“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作为体验者完成“入其脑”――“感其心”――“动其行”的特色德育课堂教学模式。

1.基本环节

导(博文导趣)――读(知音入韵)――品(知意明理)――悟(活动体验)――行(澄心导行)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进入文本意境,用各种方式诵读文本,并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文本的内容,通过设置活动让学生进行多重体验、感悟并内化为实际行动。

2.教学特点

创设情境,通常情况下,创造情境的方法是通过教师的感染性教学和肢体语言来刺激学生产生情感兴奋,从而获得情感体验和共鸣;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创造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能够阅读。语文学习课文的内容就在现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传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培养道德品质。

设置活动,通过角色扮演或讲故事,学生可以融入中国传统文本的情境,思考换位,体验作者在民族文本中的内心感受和意境,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二.国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性探索

1.课堂教学实践

在代表性课例《为学――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课堂中,第一个“博文导趣”环节时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并述说对题目的理解。然后大家一起欣赏著名书法作品《兰亭序》,吸引学生的兴趣,导出作者王羲之。教师再设置情境,用电脑播放《王羲之吃墨》的故事,让学生感悟王羲之有怎样的学习精神。第二个“知音入韵”环节则让学生以同桌互相读、打节拍读等诵读方式,进入意境。在第三个“知意明理”环节则由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译解,理解故事的意思,然后开展讲故事的活动,学生们上台比赛,争夺“故事大王”的头衔,理解文本的本意: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

2.实践效果分析

会宁县会师中学在办学之初就实施打造“国学经典育人”的特色德育,进行国学校本课程建设,尝试每周开设一节国学课。起初很多教师存在“重形式、轻结果”的教育思想,采用吟咏诵读再加上解释的传统教学方式,或者开展流于形式的活动,这样只是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没有起到国学育人的作用针对上述情况,学校中国传统学习合作创新工作室成员在专家指导下开展了国家课程模式改革。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室对国家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前后課堂反馈进行了一系列问卷抽样调查。从整个学校中随机选择了50名7至9年级的学生,并收集并计算问卷。

调查结果显示,课堂模式改革后,94%的学生从自身出发,为了提升语文素养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而学习。86%的教师直接选择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上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活动,在预设的情境中体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从课后学生的一日常规评比情况来看,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一定程度的改善。

在过去的几年里,通过各种渠道,如语文课和民族艺术课,学校在探索方面取得了进展。通过调查反馈、反思总结和实践总结,形成了一个更加成熟的体验式语文课堂模式,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家长的称赞。它还成功通过了甘肃省135工程。事实上,我们也发现了一些缺点,需要加以跟踪。本研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改进。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立项课题“国学育人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GS[2018]GHB079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创新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