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的文化义
2019-10-06魏弯弯
内容摘要:伴随着近年来汉语热的持续升温,越来越多外国友人学习汉语。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据重要意义,但是词汇却伴随着许多文化意义,尤其是颜色词伴随的文化意义具有代表性。本文主要以“红”的文化义为切入点,分析“红”的本义与文化义,希望可以给学习颜色词的外国友人提供帮助。
关键词:红 对外汉语教学 文化义
颜色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很常见,但是颜色词受到民族、地区、信仰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带有不同的文化意义,颜色词所携带的文化附加义也由于教学对象不易理解、颜色词汇附加的文化义难于解释等原因而被汉语教师忽视,通常只讲解读音与基本义。本文主要以“红”颜色为例,对“红”的文化义进行分析,并提出可供对外汉语教学中“红”颜色词的教学的建议。倘若我们把颜色词之类的外语教学与文化附加义融为一体进行教学,会对传播中华文化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一.红的本义及其他意义引申
(一)“红”的本义
我国最早的汉语辞源学词典是许慎(2005)的《说文解字》,他指出,红是指“火或血”的颜色。根据《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 lish》)(New Edition) (2004)中解释:red为“the color of fire orood”,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红”的本义属于颜色域,是用来说明某种具体事物的颜色。
“红”色在古代又称作“绛、朱、赤、丹”只是红的颜色程度不一样。“绛”的程度最深,许慎(2005)的《说文解字》中提到,“绛,大赤也。”本义是:“深红色”。“朱”的程度其次,许慎(2005)的《说文解字》中提到,“朱,赤心木,松柏属。”本义是:“赤心木”,后来指“朱色,大红色”。“赤”本义是“火的颜色”,即红色。“丹”本义是“辰砂,朱砂”,后表示“红色,赤色”。“红”的程度最浅,许慎(2005)的《说文解字》中提到,“红,帛赤白色也。”本义是:“粉红色。”到后来,“红”和“赤”没有区别。
(二)文化附加义
邓昌炎,刘润清(1989)曾经指出“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 它不仅包括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词汇学上我们称之为文化附加义或者联想意义(connotative meaning)。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态度色彩和形象色彩。而文化附加义是人根据具体现实生活中的经验,并结合语境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从而显示出一定的文化意义。例如:去年最流行的“锦鲤”,一提起“锦鲤”人们就希望有好运气,隐含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到“杨柳”人们就与送别等意义联想起来。“锦鲤”成了好运气、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具有文化附加义的词汇,“杨柳”成了送别、离别的具有文化附加义的词汇。
二.“红”的文化附加义
本文主要以颜色词“红”字在《辞海》中的定义为小节分类依据。基本释义如下:
1.浅红色,后泛指火、血的颜色。
2.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及政党觉悟。
3.表示成功、胜利等喜事。
4.指喜庆事。
5.指人发迹或受上级宠信。
6.股份制企业在年终时分配给股东的利润。
但是,笔者认为成功、胜利的事情都是值得庆祝的喜庆事,所以,笔者将第三点与第四点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1.浅红色,后泛指火、血的颜色
1.1火的颜色
许慎(2005)的《说文解字》中指出,红是指“火或血”的颜色。在《红领巾之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我们的旗帜火样红。”“火红”表示像火一样红,根据黄伯荣、廖序东(2017)《现代汉语》(上)中对复合式合成词的划分,属于偏正结构中的状中结构,表示颜色像火一样红。
1.2血的颜色
“血红”,指一种比山茶花红色而且暗的中红至浓红色,是一种颜色。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在中国古代,流行“歃血为盟”,多比喻战争之前的盟誓,因此也象征戰争中的流血牺牲。
西方人普遍认为,红色贬义色彩较浓,常常与流血、残暴、暴力等词语相关,如“a red battle(血战)”,“red revenge(血腥复仇)”,多指流血事件。在泰国,红色则是不受喜欢的颜色,因为人死以后的所有事情都要用红色的笔记录下来。
1.2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及政党觉悟
自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火种传播到中国以后,社会主义革命的红与中国传统的红融为一体,形成了中国独特的红色文化。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作的由理论、实践、精神和经验组成的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国旗与党旗,都是以象征顽强生命力的红色为主色调。“红色根据地”、“红色政权”、“红军”等红色革命词汇深入人心,红领巾、红旗虽是具体名词,但是其中的“红”字也和革命有关。
1.3与喜庆有关
中国人民从古代开始就异常喜欢红色。《说文解字》收录“赤”部字40多个,大多与红色有关。而“赤”又与“火”紧密联系。“红”在表示兴旺义时,常与“火”连用,这一含义也是“红”表示喜庆、在我国被人们喜欢的重要原因之一。包含“红”在内的有很多词汇都表示喜庆之意,如:开门红、红红火火、满堂红等等。
此外,中国的新年也是以红色为主色调,如红包、红对联、红灯笼、红鞭炮等等。祝寿、开业、庆典等吉祥喜庆的日子也都以红色调为主,如结婚可以称作“红事”。
1.4指人发迹或受上级宠信
现代的红人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些行为而被网民关注而走红的人。现在我们经常在视频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网络红人”,他们也因为各种博人眼球的事件而得到人们的关注,并以此途径获得不少钱财。
清朝李宝嘉《官场现形记》中第二三回中这样记载“新委的河工差使姓萧,号二多,是个候选知府,乃是河台红人,天天见着河台的。”萧二多因为是知府候选人,将来便是有权势的人,因此也是河台这一片是很受欢迎的人,可以天天到河台参观。
1.5股份制企业在年终时分配给股东的利润
老舍《四世同堂》第二十七回中写到,“父亲的收入是仗着年底分红;一位掌柜的,按照老规矩,月间并没有好多的报酬。”《辞海》对分红的解释为“企业团体于每届决算时,由盈余中提出一部分分配于使用人或劳动者,谓之分红,亦称花红,含有奖励劳动补助工资之意。”美国芝加哥大学罗勃·桑纳德教授对分红定义为“所谓分红,是指受雇员工在其正常薪资之外,分配一部分雇主所得的利润而言。”中国人喜欢把在保险投资或企业投资中分的钱成为红利。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红”的教学方法
“红”的基本义可以通过图片或者实物颜色的方式很容易就可以理解和掌握,但是针对文化附加义的教学需要结合多种手段。如针对本文中“红”的喜庆意义的教学时,针对初级汉语学习者,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法,展示中国年味儿、喜庆味儿最重的春节,在春节期间,到处挂着红灯笼,贴着红对联,放完鞭炮后满地的红纸屑,镜头中处处洋溢着中国百姓的笑容,教师可以借机让学生通过感官了解一下喜庆的中国年。也可以结合全身反应法,教师可以开展一节文化小课堂,现场教授红灯笼的做法,也可制作剪纸,现场体验一把自己制作的快感,教师可以一边传授灯笼或者剪纸的做法,可以一边讲解关于灯笼或者剪纸的小故事。针对中高级的学生,则可以学习较复杂的“红”的文化附加义教学,可以采用播放视频的方法(在了解学生的民族历史背景下),让学生感受一下中国的红色革命文化,可以用少数的语法翻译法进行解释文化意义,亦可以结合翻阅经典文献的方法加深对“红”的文化理解。
结语:通过举例分析,不难发现,“红”的文化附加义较多,除此之外,“黄”、“绿”、“白”等其他顏色词也具备不同的文化附加义。颜色词是对时代的反应,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地域性的特征。颜色词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与意义,外国友人不应仅仅学习基本意义,更应该学习基本义之外的文化意义。这不仅可以让学习者在与国人沟通交流时减少跨文化交际的尴尬,还可以更好地了解学习中国文化。目前,对外汉语教学中颜色词的文化附加义教学还没有得到重视,希望可以引起其他学者的共鸣。
参考文献
[1]邓昌炎,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杜微.汉英颜色词对比及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30):87+89.
[3]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6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4]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5]谢婧怡.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颜色词“红”的非颜色意义的定量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28(04):17-18.
[6]许慎.说文解字(现代版)[z].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5.
[7]韦金华.汉字"红"的隐喻词义生成及审美意义[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5,(3):68-70.
[8]辛亚宁.从“这个歌星很白”看颜色词的对外汉语教学[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2):126-128.
[9]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1)
[10]周妮.从“红”字文化义看颜色词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4(03):191-192.
(作者介绍:魏弯弯,河南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