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结直肠扁平无蒂息肉治疗的研究

2019-10-05王春华刘伟斌张海星李小青

中外医学研究 2019年21期

王春华 刘伟斌 张海星 李小青

【摘要】 目的:研究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对于结直肠扁平无蒂息肉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结直肠扁平无蒂息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分组为研究组(n=50)和对照组(n=50),然后分别接受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及传统息肉电凝电切术。对比两组接受手术创面损伤程度、息肉标本完整性,以及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大便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切除息肉后切缘与病灶边缘距离均大于2 mm,经查实均为完全切除;研究组整体切除息肉54枚(80.60%),对照组33枚(5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出现黄色水样便及便血,经治疗后痊愈;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对照组为1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常规息肉电凝电切术均能有效切除息肉,但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更安全,术后创伤小、恢复快,无脏器损害,并发症少,其手术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 结直肠扁平无蒂息肉; 手术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9.21.04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9)21-0-02

结直肠无蒂息肉是结直肠局部黏膜增生、肥厚而形成黏膜隆起样病变,部分息肉具有恶变可能,治疗结直肠无蒂息肉可有效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生[1]。对于结直肠无蒂息肉的治疗,近年来临床应用了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EMR)的治疗方法,是一种在黏膜注射、息肉电凝切除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属于内镜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消化道扁平病变的一种有效治疗技术[2]。笔者所在医院为研究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具体的手术效果,将其与传统的息肉电凝电切术分别应用于患者的治疗,对比手术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结直肠扁平无蒂息肉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症状符合,并且经诊断、检查符合结直肠无蒂息肉的诊断标准[3];(2)息肉大小≤10 mm。排除标准:(1)凝血功能障碍;(2)息肉表面存在明显溃疡或瘢痕;(3)合并精神疾病、严重心理障碍;(4)合并心、肾、肝等重要器官重大疾病;(5)其他不耐受手术[4]。采用入院顺序编号随机表法作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其中研究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33~72岁,平均(59.71±8.86)岁;单发息肉39例,多发息肉11例;息肉数量单发39枚,多发28枚,息肉大小(5.6±2.2)mm。对照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36~75岁,平均(57.15±8.24)岁;单发息肉42例,多发息肉8例;息肉数量单发42枚,多发21枚,息肉大小(5.1±2.7)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患者已签署相关知情同意书,并且研究已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手术设备准备:电子结肠镜(宾得PENTAX3.8,EC38-110F),注射针(OLYMPUS,NM-200U-0423),圈套器(OLYMPUS,SD-6U-1)。

对照组接受传统息肉电凝电切术。常规给予结肠内镜检查找到息肉位置,使用含祛泡剂的生理盐水冲洗息肉,然后仔细观察息肉边缘位置,观察清楚后直接使用圈套器套扎切除息肉,创面渗血则使用金属钛夹缝合创面[5]。

研究组接受电子结肠镜下黏膜切除术。常规给予结肠内镜检查找到息肉位置,使用含祛泡剂的生理盐水冲洗息肉,然后观察息肉边缘位置,紧接着使用注射针在患者息肉基底部周围注射1∶20 000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使息肉抬起并与肌层分离,然后使用圈套器套扎息肉,行缓慢電切切除息肉,创面渗血则使用金属钛夹缝合创面[6]。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的创面损伤程度、息肉标本完整性;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大便情况(主要包括腹泻及便血,其中腹泻表现为黄色水样便,便血表现为黑便及粪隐血阳性);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创面损伤程度、息肉标本完整性比较

研究组前后共切除息肉67枚,切缘与病灶边缘距离均大于2 mm,对照组前后共切除息肉63枚,切缘与病灶边缘距离均大于2 mm,经查实两组均为完全切除。研究组整体切除息肉54枚(80.60%),分片切除息肉13枚(19.40%),对照组整体切除息肉33枚(52.38%),分片切除息肉30枚(47.62%)。研究组完整息肉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678,P=0.000)。

2.2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大便情况比较

研究组平均手术时间为(10.01±2.44)min,高于对照组的(7.75±2.52)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56,P=0.000);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3.19±1.75)d,短于对照组的(4.72±1.6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4,P=0.000);研究组腹泻3例,便血2例,对照组腹泻2例,便血4例,均在给予氨甲磺酸及蛇毒血凝酶后症状缓解,两组大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1.102,P=0.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