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幼师德育教育
2019-10-05丁光雪
丁光雪
【摘要】中华传统文化亦可以称之为华夏文明,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留下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流传年代久远,分布广阔,并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中华传统文化包括思想、文字、语言、古文、诗词、音乐及民俗等多种文化组成,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结合新世紀对于人才的要求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兼备的全面型人才。树立良好的品德行为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德育教育是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有组织、有目的的塑造幼儿良好心灵的开端。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 幼师德育教育 学前教育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一个民族有一个名族的文化,不能将传统文化继承并发扬的民族是没有未来的。所以,新时代中必须树立高度文化自信和担当,去挖掘、继承并让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幼儿时期吸收、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是多种思想完美融合的文化,包容意味着生命力和创造力。中国文化强大创造能力,将外来的文化摒弃糟糠吸取精华,创造为中国固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道家的自然、儒家的仁爱、墨家的大爱、法家的严谨以及佛家的慈爱和风险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从幼儿时期开始教导,幼师在平常的德育教育中潜移默化影响幼儿的成长。
二、加强幼师德育的根本任务
德育教育是幼师教育目标和幼师培养方向,幼师的德育教育工作最基本要求就是将每一位幼儿培养成具有正确人生价值观和政治觉悟的优秀青年。因此,幼师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世界观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想要加强幼师德育教育需要将幼师培养成正确并坚定人生价值观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人对国家和社会拥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形态,并且热爱自己的祖国,认同马列主义,坚定毛泽东思想,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人才有坚持不懈的奋斗和不断拼搏,在一切诱惑下坚持自己的原则和立场。培养幼师可以做出正确看待社会的评价,理解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如果不能正确的评价和拥有良好的人生价值观就难以在教育幼儿的道路上走的长久,也不能为国家培养优秀的人才,更不能充分的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无法理解这些就无法进行重要的幼儿教育,因此幼师的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了解,才能更好的让幼儿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对幼儿进行爱祖国教育
1.爱国主义的培养
爱国主义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最为崇高的美德,是中华儿女崇高思想和品德的源泉,也是中国共产主义觉悟的起点,是中华民族开拓前进的强大动力。为了形成良好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培养幼儿爱国主义思想品德和情感,必须从幼儿时期开始进行教育。
2.培养幼儿拥有“爱”的意识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爱”是一切事物的发展开端和来源,在幼儿教育中,幼师首先要教育幼儿热爱自己身边的人,父母、老师、伙伴,在逐步的扩大到各行各业的劳动人民。认识劳动的意义,知道劳动人民的辛勤工作都是在建设更加繁荣富强的祖国,培养幼儿尊重并热爱劳动人民;学习解放军和警察叔叔遵守纪律的优良品质;教育幼儿爱家庭、爱幼儿园。逐步的扩大到爱家乡、爱祖国。引导幼儿认识家乡名胜古迹和著名建筑,了解家乡的建设,热爱富饶美好的祖国。让幼儿知道我们生活在充满爱的中国、是中国人,认识国旗、国徽,学会中国国歌,知道歌词的意义。认识祖国的首都北京,知道北京的著名建筑是天安门,北京是中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利用故事形式介绍中国革命历史以及历代英雄;介绍中国当地民族传统习俗,有选择性的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激发幼儿愉快的情绪和热爱祖国的情感等一系列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幼儿爱集体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个人融于集体的家国意识,中华传统文化认为个人价值在国家和社会中才能体现。所以,中国人的集体意识极强,更要在幼儿时期就进行教育。集体由个人组成,不是个人的相加,是群体的一种表现形式。教育幼儿关心集体利益,为集体的进步做出贡献,为集体荣誉而自豪。
幼儿爱集体教育表现在三方面:幼师应培养幼儿习惯并热爱幼儿园集体生活,与幼儿园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不自私、不独占、不争抢图书和玩具以及其他物品;不打人、不说脏话、互相谦让,让幼儿在集体相处中逐步学会解决与其他小朋友的争执。幼师应培养幼儿学会关心同伴、关注集体,愿意为集体奉献。在同伴遇到困难时帮助解决,给予安慰,可以正确评价自身和别人的行为。幼师应该培养幼儿遵守班级集体活动基本规则,从幼儿时期养成遵守纪律的行为习惯。
五、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和守纪教育
中华名族传统文化向来注重礼仪,礼貌教育和守纪教育都应是受过良好教育应该体现出来的文明行为,是新时代社会主义中对每一位公民提出的基本要求。幼师教育必须从幼儿时期进行良好的礼貌和守纪教育,给幼儿讲具有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教育幼儿懂礼、守纪、爱团体。
对老师、同学、父母、亲人、客人都要有礼貌,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使用礼貌用语:请、谢谢、您、对不起、没关系。别人说话时不轻易打断,不插嘴,不乱动别人的东西。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及秩序
六、培养幼儿良好的性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直教导人们要谦让、诚实、谦让和好学等,这都是良好的性格形成的条件。性格的初步形成是在幼儿时期,有的幼儿性格活泼好动,有的幼儿性格沉稳安静,有的关心别人,有的自私等,让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和品德开端,培养成合格的全面型人才奠定基础。
幼师应该教育幼儿诚实、说真话、做错事要勇敢承担并改正、未经允许不乱拿别人东西、借了东西及时归还。
幼师应该教育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说话、表演、参加集体体育活动。锻炼幼儿自信心,克服苦难完成老师交代的任务。
七、构建教师群,共同建筑德育工程
1.以鼓励教育促进幼儿发展
幼师应该在日常教育、民族传统节日活动中,采用积极肯定鼓励教育来对待幼儿敢于表现的态度。将符合幼儿兴趣的内容代入到课堂中来,如传统美德、节日、工艺、音乐、故事、游戏等,无时无刻的渗透中华传统教育,促进幼师进行德育教育工作。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幼儿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幼师和家长也应该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且在幼儿做出对的做法时幼师或者家长都对幼儿进行鼓励或报以肯定的微笑等一系列肯定的做法。让孩子在不断的鼓励中成长,巩固良好的行为习惯,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2.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师与家长的作用
指导家庭德育教育工作,将德育教育工作落实到家庭中,帮助家长提高自身素质、更新教育观念。帮助家长树立中华优秀传统美德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大力度宣传家庭德育教育方法。从家长会和宣传栏上向家长介绍有效的幼儿德育教育方法,请有经验家长在家长会时讲出家教体验,并進行交流。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应该让幼儿自主探索、自行研究,教师随时观察幼儿的兴趣所在并在幼儿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解决。开展活动前期,幼儿处于懵懂阶段,对很多知识都不理解,所以幼师应当适当引导学习探索,通过提问或是对话来帮助幼儿打开思路。在发现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兴趣下降时应该及时改变,挖掘新的知识点帮助引导幼儿中心打开学习兴趣,过程中依旧采用鼓励式教育。在家长和幼师的共同努力下,为幼儿打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带领幼儿寻找更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让幼儿深入了解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实现教师和家长共同进行德育教育工作的目标。
八、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深化德育教育工作
1.营造由中国文化特色的氛围
想要实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就要创造一个让幼儿感兴趣的环境十分重要。所以,在幼师进行教学时应该先创造一个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氛围的课堂环境。如在教室中挂上剪纸、小灯笼、脸谱、十二生肖、国画等,在教室的墙角上摆上瓷器、盆景花卉等,根据不同的主题或者节日布置课堂环境,让幼儿身临其境感受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2.教学活动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展主题活动,让幼儿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在传统节日中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多彩有趣,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民族及国家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幼儿教育中不断强调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和意义。如教师节、重阳节、国庆节、春节、元宵节等节日的由来以及风俗,学会尊敬老师、关爱老人、热爱祖国、阖家团圆等良好品德。也可以在课堂中组织动手活动,教室中布置节日习俗环境,元宵节作花灯、猜谜语、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佩香囊等。在潜移默化中树立健康正确的道德价值观,以及认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组织幼儿玩中华传统民间游戏和玩具,我国不仅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民间游戏也多种多样,如踢毽子、蹴鞠、放风筝、荡秋千、丢沙包、丢手绢、跳皮筋等,幼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段以及实际情况具体实施。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神,幼师也无法全部掌握,所以可以将一部分的传统文化让幼儿学习、观看、如幼师可以让幼儿聆听民族传统音乐,学习民族传统舞蹈,观看民族乐器。利用游戏进行剪纸互动、制作脸谱,了解剪纸和脸谱的来源与特征等。
3.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教育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结合
中国的幼儿教育是在19世纪中叶后从西方引进中国的,所以西方的幼儿教育是要比中国传统幼儿教育更加先进、更具科学性。因此,幼师在进行幼儿德育教育时应该在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利用更加科学性的西方教育模式。用科学的幼儿教育模式向幼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教育的同时不否定西方文化,因此将中西文化结合进行幼儿教育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传统节日的对比,西方的圣诞节和中华传统的春节,中国的粽子和饺子与西方的蛋糕和面包等。
参考文献:
[1]谢惠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逻辑进路、视域选择和实践原则[J].学术研究,2018,(12):1.
[2]何小杰.立足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社科纵横,2018,(12):25.
[3]余艳俐.谈五年制幼师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8,(09):56.
[4]薛小杰.五年制幼师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0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