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术语在线”的科技术语多义表征研究

2019-09-29吴云涛刘迎春

中国科技术语 2019年4期

吴云涛 刘迎春

摘 要:文章以“术语在线”为主要验证平台,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发布的权威词库为基准语料,对航空与航海相关领域的若干典型交叉词条的义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其语义框架与阐释空间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首先,在航空与航海领域存在大量的同形同义、同形异义和同义异形现象。其次,此类术语的语义表征依赖于特定的联立关系,受到相应概念元素的规约。一方面,在其依存的具体语义框架内,其语义表征符合单义性原则;另一方面,在学科交叉背景下,该类术语具备明显的学科间性特征,其语义表征具有多义阐释空间。

关键词:术语在线;航空术语;航海术语;多义表征

中图分类号:N04;H059;H08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9.04.002

A Poly-semantic Study on Scientific Terms Based on termonline: A Case Study of Aeronautical and Nautical Interrelated Terms//WU Yuntao,LIU Yingchun

Abstract: Taking termonline as the main verification platform and the certified lexicons issued by the CNCTST as reference corpus, we selected and analyzed a number of interdisciplinary terms from aeronautical and nautical related fields in terms of semantic framework and interpretation space. Our results show that: (1) there are a large number of synonymous, polysemous terms in various forms in the field of aeronautical and nautical studies; (2)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of such terms depends on a particular simultaneous relationship and is subject to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conceptual elements. On the one hand, within the specific semantic framework, the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of these terms conform to the principle of mono-semy or unambiguity; on the other hand, under interdisciplinary circumstances, these terms take on apparent interdisciplinary features, and their semantic representations could be invested with polysemous interpretation space.

Keywords: termonline; aeronautical terms; nautical terms; poly-semantic representation

引 言

各專业技术领域和学科分支都有严密的概念体系。概念体系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术语来传达的。在特定的学科领域内,每个术语都有确定的意义和译法。在一定的专业语境下,术语的词义与概念是一元的,它所表示的概念即词的全部意义[1]。由此可见,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对术语的义项约定提出了严格要求,单义性是科技术语的应有之义和必然要求。然而,基础学科的发展与现代交叉学科的融合,导致各技术领域之间、学科之间、学科内部的子学科之间,均不可避免地存在大量交叉使用或迁移演化的共核术语现象。除了一部分共核术语的词义完全等值之外,同时也存在着不少同形异义、同义异形现象。这就给相关术语的理解、习得与翻译带了挑战。如何在特定的语境下,做到术语译名的动态统一,是亟待破解的一大难题。

长期以来,面向航空翻译的术语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也多关注技术术语、半技术术语的构词特征、理解阐释与翻译策略,但很少从历时与共时的视角关注术语词义的演变与相关机制。笔者在ESP教学、航空翻译实践与研究中发现,航空领域中有许多术语的语义表征与航海领域的基本一致或略有差异,从术语学的建构视角来看,这属于常见的术语共享、借用或迁移现象。就学科结构而言,航空与航海领域是同属于交通运输行业的相近学科,具有大致相同的学缘结构、学科背景与学术体系。两个领域的术语虽各有特色,但也存在大量相近、相似甚至是完全相同的通用术语。对这些术语语料的收集、汇总、分析与研究,不仅必要,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一 跨学科术语的共在空间

所谓共在空间,其实指的就是跨学科术语在特定语义场景网络中,交叉学科或跨学科通用术语呈现出的一种多义阐释维度,是一种交互共通的语义几何空间。其脉络框架可以从图1中直观体现。

如图1所示,图左指代航空术语集合,图右指代航海术语集合,两个集合相交形成的术语合集便是两大学科领域交叉使用的共在空间。这里的中间地带其实是一个几何空间,显然会不可避免地带来术语理解层面上的“几何歧义”[2],换言之,学科之间的交融发展催生了交叉术语的多义阐释空间,这个多义阐释空间就是科技术语多义性的重要体现。在术语学研究中,多义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知识领域,为专业领域的理解和沟通带来障碍,是有待解决的术语问题之一[3]。

在认知术语学视角下,术语的多义性或语义间性,正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由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是人类范畴化、概念化及隐喻思维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科技概念及相应术语发展的普遍现象。术语多义性分析对于把握术语发展规律及知识结构和语言结构之间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3]。需要指出的是,在学科交叉融合的大背景下,以航空与航海行业为代表的交通运输行业的术语多义现象值得深入研究。

有鉴于此,本文以认知语义学的理论为指导,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科技名词委”)发布的《航空科学技术名词》(2003)、《航海科学技术名词》(1997)等权威词库为基准,以全国科技名词委开发的“术语在线”(http://www.termonline.cn)语料库为主要验证平台,对航空与航海相关领域的若干典型交叉词条的义项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其语义阐释空间进行研究。

二 航空与航海共享术语统计分析

1.术语来源

“术语在线”是由全国科技名词委建设的具有权威学术价值的术语知识服务平台。平台的功能之一即建立规范术语“数据中心”提供术语检索等功能。根据官网介绍,该平台聚合了全国科技名词委权威发布的审定公布名词数据库、海峡两岸名词数据库和审定预公布数据库累计45万余条规范术语。覆盖基础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农业科学、医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科学等各个领域的100余个学科。自2016年6月上线至2019年3月,术语在线平台已经累计提供10 629 711次检索服务,访问量巨大。无论是就平台的术语来源、审定主体和审定程序而言,抑或是就用户的检索数据而论,“术语在线”都是国内权威的术语检索平台,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学术研究价值。基于此,本研究的统计语料主要选自“术语在线”收录的全国科技名词委权威审定公布的航空与航海学科领域科技名词,共涉及《航空科学技术名词》第一版(2003)、《航海科学技术名词》(1996)、《海峡两岸航海科学技术名词》(2003)等学科术语子库。

2.统计分析

笔者根据自身ESP教学,以及在航空翻译实践与研究中所积累的术语词条,将其汇总后逐一在术语在线平台进行检索与比对,对相关词条在《航空科学技术名词》与《航海科学技术名词》两个子库中的审定义项进行汇总,分析后进行归类研究。最后,基于语义学的视角,笔者将查对后的航空与航海领域之间的共享术语分为三类:语义等值型(同形同义)术语、语义演化型(同形近义与同形异义)术语和语义等译型(异形同义)术语。下文将通过相关语例逐一分析论述。

(1)语义等值型术语

第一类是语义等值的术语。所谓语义等值,指的是英语词形与汉语词义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可以跨学科通用的情况,即词汇学意义上的同形同义现象。这一类词在航空领域和航海领域的知识体系内完全通用。研究发现,该类术语在航空领域和航海领域的词义基本一致,可以通用(见表1)。

从语义等值的视角来分析,两大学科领域中意义基本相同或完全相同的通用术语或共享术语较为常见,除beacon、blade、tail wind、wind tunnel等名词之外,速度单位名词,如knot(节)、nautical mile(海里)等都属于等值术语的范畴。如果将跨学科术语的语义演化过程,即同一术语在两个近缘学科之间的语义发展过程视为一种映射机制,那么等值术语的义项对比可以从图2中得以直观体现。

如图2所示,图左为航空术语的语义映射SR-a(semantic reflection of aviation terms), TOA1为该映射机制下某个具体的航空术语(term of aviation);图右为航海术语的语义映射SR-m,即semantic reflection of maritime terms,TOM1为该映射机制下与TOA1相对应的航海术语(term of maritime)。在语义投射的机制中,TOM1所在的SR-m相当于对TOA1所在的SR-a的再现。当然,反向投射的机制也符合相同的逻辑,投射的方向与箭头所指方向一致。

(2)语义演化型术语

第二类是语义演化的术语,也称作语义迁移,包含两种情况:一是语义趋近,二是语义趋异。

首先是语义趋近的术语。所谓语义趋近,指的是英语词形相同但汉语词义相近或功能相近的情况。这一类术语在航空与航海领域的共享术语中较为常见(见表2)。

表2统计的术语又可分为两类:语义趋近和功能趋近。简言之,能指相同,但所指存在一定的差异。一方面,多数术语在语义上相近,基本是符合各自学科语境的近义关系,即词义略有变化,语义趋近等值但存在一定幅度的偏离;另一方面,虽个别术语的能指与所指均不相同,但其所指的功能是一致的,如captain的所指分别为“机长”和“船长”,这是所指上的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一类术语的语义差异化相对有规律可循,主要受到行业或学科语境的约束。下文将具体讨论语境对语义认知与阐释的影响。这类术语的映射机制可以从图3中得以直观体现。

在语义投射的机制中,TOM1与TOA1并非完全对等,因此词义所在的SR-m与SR-a也自然是无法对等的,但语义框架基本上是一致的。因此,SR-m的范围有所缩小(虚线圆圈内小六边形)或扩大(虚线圆圈外大六边形)。当然,从SR-m到SR-a反向投射路径理论上也是成立的,投射的方向与箭头所指方向一致。

其次是语义趋异的术语。所谓语义趋异,指的是英语词形相同但汉语词义不同的情况。这一类术语在航空与航海领域的共享术语中也较为常见(见表3)。

显而易见,该类术语是典型的多义词。在术语学研究中,多义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知识领域,为专业领域的理解和沟通带来障碍,是有待解决的术语问题之一。从表3中的统计情况来看,航空与航海领域的此类术语与行业语境的联系十分密切。以pilot为例,虽然都涉及工作岗位,但其在航空领域的所指是“飞行員”,而在航海领域却指的是“引航员”。如果离开行业语境或上下文,很容易出现理解错误或翻译错误,给翻译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如图4所示,SR-a的术语TOA1在SR-m中的术语TOM1并不是一一对应的,二者语义所指不同。假设TOA1语义表征是三角形,那么TOM1的语义表征则可能是菱形或其他形状,表示二者之间的语义差异较大。从表3可以看出,apron、pilot和bridge在航空与航海领域的语义所指差别很大,而三组词又都可以做通用英语使用。因此,在ESP教学和翻译实践中都要特别关注其学科语境或行业语境,否则,极容易出现认知上的错误。

(3)语义等译型术语

第三类是语义等译的术语。所谓语义等译,指的是英语词形相异但汉语词义或译名相同的情况,即词汇学意义上的异形同义现象。这一类术语也较为常见,具体例证见表4。

基于笔者翻译实践,结合表4统计语例,在航空与航海领域,英语词形相异但汉语词义或译名相同的术语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有些单词型术语的构词特点鲜明,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例如,airway与fairway均为合成词,且后缀词根同为way;airworthiness与seaworthiness构词也属于这一类属。二是某些词组型术语的语义韵也蕴含了一定的规律,例如,engine test与engine trial、track angle与yaw angle等。笔者认为,词组型科技术语特征鲜明,可以借用认知语法中的“构式”概念对其予以定量研究,或许会有更多的学术发现,对此,笔者将单独撰文研究。

如图5所示,语义等译现象的映射机制与语义趋异情况下的映射机制的方向相反,互为逆向反映。SR-a中的三角形与SR-m中的菱形其实是等译术语在各自领域的英语能指,二者英语表征形式皆不相同;但进入译入语语域SR-a与SR-m后,三角形和菱形都变成了相似的五边形,这是因为其译语定名是一致的,如airworthiness与seaworthiness就是非常典型的译例,其汉语标准术语均定名为“适航”或“适航性”,但适用对象不同,分别为航空器和航海舰船。

值得一提的是,在航空领域,一般认为飞机上的“黑匣子”包括“飞行参数记录器”(flight data recorder,FDR)和“驾驶舱语音记录器” (cockpit voice recorder,CVR),两个记录器均安装在飞机的尾部;在航海领域,黑匣子的规范名称为“船舶航行数据记录仪”,其英文全称为“voyage data recorder”,缩写为VDR。不仅如此,高铁上也有类似的仪器。但有趣的是,无论飞机还是轮船上的“黑匣子”其实都不是黑色的,标准色为明黄色或橘红色。

三 共享术语的多义表征机制分析

综上所述,术语的多义性研究本质上也反映了术语的歧义研究,特别是由于构成术语的各个单词的几何层次不同而导致的几何歧义[4]。就本文的研究内容而言,这里的几何层次,主要体现了学科间的知识背景差异。例如,航空和航海虽学科相邻,但专业领域知识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这是由各自学科领域的特点决定的。简言之,一些学科间交叉使用的术语在理解、认知与习得上的困难,受到了专业语境特别是学科知识的制约。但从历史语言学视角来看,术语的多义性是词汇语义演化的必然结果。从语言的本体论视角分析,这主要包含语言的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内部因素。孔蕾、秦洪武研究发现,词义演变一般被约束在一定范围内有序进行,可接受、可理解的词义变化大都与语义图式相关,语义图式提供意义变化的可能性并约束词义发展的趋向和范围,是词义发展的内在依据;语境是词义发展的外部动因[5]。由此,科技术语的词义演变是语义图式和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正是在语境和语义图式共同作用下,语义才会呈现有规律有方向的变化。这里的语义图式是构成词汇内在语义属性的是一种概念关系,也是一种结构化了的概念关系[5]。换言之,语义图示是指一个词的多个义项共享一些非常抽象的语义属性,是一种语义不变量[5]。航空与航海领域大量存在的共用术语,其语义框架基本上都符合语义图式的理论表述,其语义投射的路径也基本符合相关规律,即:跨学科共用的同一术语或趋近术语,如captain、airworthiness与seaworthiness,其语义各自呈现出“和而不同”的表征特点。

其次是语言外部因素。科技术语的多义特征,一方面是基础学科、专业学科之间的知识体系的联立关系、互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学科结构上来看,航空与航海领域均融合了物理、数学、化学等基础学科的重要理论;从产业结构上看,两大领域都涉及复合材料、发动机、燃油、导航等诸多生产行业,知识体系庞杂而又互通有无,交叉领域广泛,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术语通用、借用或演化问题。另一方面是学科或行业的概念系统的发展需求。以中文术语“黑匣子”为例,除飞机、轮船之外,交通运输行业的高铁、汽车等其他领域也有所谓的“黑匣子”的指称或说法,但无一例外的都是遵循国际惯例,相关的数据记录首要目的是基于安全考虑,便于防范事故和调查分析。

四 结 语

综上所述,术语的多义性或语义间性是通过人类认知手段推动范畴化、概念化及隐喻思维不断发展的结果,是科学概念及相应术语发展的普遍现象。航空与航海领域共用术语的多义性研究表明:科技术语的语义表征依赖于特定的联立关系,受到相应概念元素的规约。一方面,在其依存的具体语义框架内,其语义表征符合单义性原则;另一方面,在学科交叉背景下,该类术语具备明显的学科间性特征,其语义表征具有多义阐释空间。从语言内部因素分析,科技术语的词义演变是语义图式和语境共同作用的结果。语义图式是词义演变的内在条件,语境是词义演变的外部动因[5]。正是在语境和语义图式共同作用下,术语语义才会呈现出有规律的演变。从语言外部因素分析,科技术语的语义间性脉络彰显了科学技术知识体系的互动机制,是学科概念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科技术语的语义研究是中观层面的研究,重点关注科技术语语义在稳定性和动态性之间的对立统一机制,对于把握科技术语的知识结构、语言结构和发展规律之间的联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梦之. 应用翻译研究: 原理、策略与技巧[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3:38.

[2]冯志伟. 现代术语学引论[M]. 增订本.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11.

[3]陈雪. 术语多义性的认知解析[C]//张绍杰.东北亚外语论坛. 沈阳:新视野出版社,2017:5,14-17.

[4]冯志伟. 中文科技术语中的几何歧义与术语命名规范[J]. 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 1996(3): 4-8.

[5]孔蕾, 秦洪武. 詞义演变的制约机制: 语境和语义图式[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7, 40(2): 6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