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膜覆盖技术及残膜回收技术思考

2019-09-28李勇刚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残膜使用率器具

摘 要 地膜覆盖技术已经成为一项在国内和国外十分受欢迎被大面积应用来快速且有效率的提高作物产量的新方法。这种地膜可以被降解,有效的保护环境、避免污染,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需求,在国内和国外均有对其技术的许多研究。目前,一种生物降解地膜已经被日本,欧美国家研发出来。但这种技术还较为稚嫩,在一些方面存在许多问题,如在性能和使用方面,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并且,该技术成本巨大,价格不亲民导致农民无法广泛使用。

关键词 地膜覆盖技术;残膜回收技术

1 引言

作为一项新技术的地膜覆盖技术,其所采用的地膜分为两类,一类是可降解地膜,一类是不可降解地膜。可降解地膜对环境十分友好,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呼应,而不可降解地膜则相差很多。基于成本价格等原因来看地膜覆盖率现状,国内和国外种植粮食作物还是以不可降解地膜为主要方法。然而覆膜种植经过长年日积月累,导致大量地膜在土壤中无法被分解,环境遭到污染,土壤结构遭到破坏,酸碱失去平衡,使农作物产量逐年递减。所以,新型可降解地膜的研发和农业装备用来取代不可降解地膜,成为各个国家现阶段的一个研究热点。

2 国内外地膜覆盖技术概况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地膜覆盖技术被我国引入,早期被应用于经济作物生产,如棉花、甜菜、花生等。这几年已经涉及到像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产。地表温度可以通过地膜覆盖技术提高增加有效的温度积累和保温效果,从而使农作物可以扎根深处,延长农作物的生育期,提高农作物的生存率。是使一些严寒地区的种植晚熟,各类作物的适应生长去向北方移动。这样一来,不但农作物的质量和产量被提高,更能使一些严寒或干旱地区农作物增产困难的问题得到解决。更是有效的使国家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得到利用。

国内核国外的可降解地膜也有许多种研究,主要包括生物降解地膜、光降解地膜、纸地膜、液态喷洒式地膜、麻地膜等。纸地膜的基本原材料是植物纸浆,其优点是保温,透光透水,增肥抑草的效果较好。同时该技术也包含缺点,再遇到雨水以后,其抗拉扯的强度明显看出大大减弱,大风来临时极易破碎。意大利研制出的液态喷洒式地膜是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使用期间均匀的喷洒在地表层即可发挥效果,在耕地期间,土壤会来回混合,这样即可完成降解。这种方法完全不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也不具有污染性,但相对的是,其成本比较高,所以只应用在种植花卉、芦笋和西红柿等蔬菜作物在意大利和德国。

3 国内外残膜回收技术概况

国外在残膜回收上的研究要早于国内。近几年来,国外已经逐渐研究出来全机械化的残膜回收器具并开始进行推广,该器具的工作效率较高,在苗期时候的地膜回收使用率较频繁,适用于厚度高、强度大的地膜较为完整的被回收。

与国外不同,我国使用的地膜成本小、强度不高、厚度也较低,大部分覆膜地区都在收获农作物后收膜,由于这样一来,地膜在田地的停留时间被大大增加,导致其容易老化破碎,并且大部分依靠人工劳动力进行捡拾回收,劳动强度被增加的同时成本也被增加。

4 残膜回收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残膜回收器具普遍成本较高,以至于大部分种植户无法承担该成本而不能被广泛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购买能力導致使用率大大降低,推广起来也就十分不易,从而加大推广难度。并且没有相关政策辅助,这使得认识这种技术的人数少。涉及这方面的人才也比较少所以推广起来更加有难度。

残膜回收器具的回收率相比较为低下,完成作业时整个机组的作业速度不高。在回收后发现,被回收后的残膜干净度很低,通常需要进行很多次反复作业才能使收膜效果达到理想中的预期状态。除此之外在现有的回收器具中,大部分器具的适应性十分单一,对于农作物经常变化的这种种植模式来说,满足起来十分困难,针对抚摸种植的菜地、瓜地和一些类似作物的小型残膜复合作业机更是少之又少。

在现有的残膜回收机型中,负责主要工作的的部件设计还较为稚嫩,这就导致了其工作可靠性不高。残膜回收器具中工作部件的结构形式有分为很多种:卷膜辊式、伸缩杆齿式、弹齿式和链齿式。卷膜辊式的适用范围很小,并且具有一定的要求,它仅适用于抗拉强度较高且厚度较厚的地膜。但在我国,大部分的地膜覆盖种植区域实用的地膜厚度都较薄,通常厚度在0.006mm-0.008mm;伸缩杆齿式残膜回收器具的工作效率相比之下比较高,但是它的结构又十分复杂,并且由于结构复杂的原因,容易造成残膜被扎破导致捡拾工作进行困难;弹齿式回收器具的弹齿固定性较差,容易发生变形,从而影响工作进度导致工作失效;关于轮齿式的收膜器具主要工作原理是依靠收膜轮和地面产生摩擦从而转动收膜,这样看来虽然结构看似简单,但又受到局限,只能适用于捡拾玉米、高粱等具有硬根茬作物种植地中破损程度低的地膜。

5 结语

如今地膜覆盖技术的应用范围较为广泛,但由于成本价格等问题导致部分种植地区使用率较低,使用面积较小。在我国应继续研发地膜覆盖技术和残膜回收技术,尽可能降低一定的成本以增加使用率。其次,增加器具的适应性和对于农艺的配套性,提高残膜捡拾的拾净率和捡拾率,加强器具细节作业效果。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又同时达到保护环境,避免污染的产生的目的,顺应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团结,马俊贵.残膜机械化回收技术的研究及可行性[J]. 农机科技推广. 2015(05)

[2] 牛琪,陈学庚.地膜应用与残膜回收技术的研究现状[J]. 农机科技推广. 2015(11)

[3] 赵前程,秦晓辉.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分析及防治对策[J]. 新疆农业科技. 2015(04)

[4] 赵岩,陈学庚,温浩军,郑炫,牛琪,康建明.农田残膜污染治理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农业机械学报. 2017(06)

作者简介:李勇刚(1974.10-),男,汉族,新疆玛纳斯县人,工程师,大学专科学历,主要从事基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残膜使用率器具
地表残膜回收机在西北成功应用
内蒙古自治区病床使用率预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18年中国网络直播用户规模为3.97亿
浅谈残膜回收机械化技术在阿勒泰地区的示范推广
古代器具灌农田
宁夏研发出残膜机械化回收新技术
基于国内残膜回收机的研究
小学体育器材使用率不高的现象与分析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