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猪屠宰检疫工作应重视淋巴结病变研讨

2019-09-28彭刚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研讨

彭刚

摘 要 屠宰检疫在动物检疫工作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主要指动物在屠宰之前所开展的一系列查证验物与临床检查工作,同时在屠宰过程中做好相关检查,如头、蹄、内脏、酮体、传染病、寄生虫等。淋巴结的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将其所支配的区域病灶性变化与全身感染状况充分反映出来,为此在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中做好淋巴结病变的研讨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 生猪屠宰检疫;淋巴结病变;研讨

动物检疫隶属政府监督管理职能,强制性较为明显,其目的主要是通过检疫行为来有效预防疫病,对其传播进行有效控制,保护消费者免受危害。淋巴结作为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机构,能够将异物吞噬且产生免疫应答功能。在病原微生物侵害机体某组织或器官时,在短时间内会被局部淋巴结阻截,且出现相应变化,增大或缩小淋巴结体积,其颜色以红、黑、青等为主。因此,关于局部或全身器官的健康状况可通过淋巴结反映出来,以此可对猪生前的患病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特别是对于传染病以及对肉品卫生质量的评价[1]。

1 淋巴结病理变化和疾病

1.1 淋巴结充血肿胀与发硬,其表面存在血丝或发红的情况,剖面暗红色极不均匀,按压时切面会渗血。上述情况在炎症初期较为常见。

1.2 淋巴结水肿肿大,切面苍白且存在隆凸情况,较为松软的质地且流出的血液量大、颜色透明。在多种慢性消耗性疾病后期。外伤、长途急性赶运中比较常见。

1.3 浆液性炎症淋巴结肿大情况较为明显,质地变软,切面红润,出血点有时会出现,按时流出的浑浊液体颜色为黄色或淡红色。在急性传染病中比较常见,创面感染的同时会形成大量的毒素。

1.4 出血性炎症淋巴结肿大或不明显,有时具有一定光泽,外观颜色以红色或深红色为主,切面往往比较潮湿,以周边带状或红白相见的网状出血为主,即所谓的大理石样花纹。在猪瘟等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中较多[2]。

1.5 出血性坏死性炎症,即坏死行炎症出现在出血基础上。淋巴结肿大情况较为常见,切面干燥、质地硬、砖红色,这是一种较为典型的猪慢性局限性炭阻,斑纹状或卵巢坏死灶有一个或数个,颜色以灰黄色、灰黑色、紫红色为主。

1.6 化脓性炎淋巴结,质地软,大小不等的黄白色脓肿会出现在表面与切面,挤压时会流出脓汁,严重情况下整个淋巴结会产生一个较大的脓肿。在化脓性传染病与化脓创中居多。

1.7 急性化脓性炎淋巴结,松软、肿大,隆起的切面、会渗出较多的浆液,包括许多灰白颗粒,有时会出现坏死小点(黄白色)。因整个淋巴结的质地与色泽与脑髓具有一定相似性,因此也被称之为“脊髓样变”,在副伤寒和其他急性传染病中较为常见。

1.8 慢性增生性炎,该变化的产生是某些病理损害的结局之一。因结缔组织在病灶周围大量增生,促使淋巴结出现增生和肿大的情况,质地坚硬,灰色色或苍白色的外观,湿润、富有光泽的灰白色切面。如结核病增生性淋巴结炎出现的肉芽组织增生,结节大小不同,中间会出现奶酪性坏死,其间或存在钙盐颗粒[3]。

在上述致病因素的影响下淋巴结会发生多种病理变化,其一定程度上能够在宰后检疫中对肉尸是否存在染疫而提供重要的依据。但是,对于淋巴结充血与出血,在屠宰过程中,需科学的鉴别机械性损伤所造成的充血与出血。

2 淋巴结机械损伤和病变的区别

淋巴结出血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毛细血管自身损伤、吸收邻近组织出血。对于组织血液的吸收淋巴结速度非常快,生猪颈部放血后,在数秒之内流出的血液会被邻近淋巴结吸收,由此会引发淋巴结出血的情况,这些被屠宰生猪的胸部淋巴结会出现鲜红的血液。一些猪经过长途运输与赶运,因站立与运动时间较长,边缘性或弥漫性出血会出现在期腹股沟淋巴结上。然而,这种情况下其他部位的淋巴结多不会出血,与其他疾病相比具有一定区别,如猪瘟。同时,机械性损伤和电麻、致病因素所造成的淋巴结、组织器官充血,在感官、组织学变化上的区别较为明显[4]。

首先,站在感官角度上,机械性损伤造成的组织器官出血时间较短,因此出血点或血液较为新鲜且明显;但是致病因素所造成的出血,在宰杀前很长一段时间内就存在,尤其是慢性病理,血液或出血点较为陈旧,颜色以暗红色为主。其次,纵观组织学变化,以猪瘟为例,淋巴结出现与内伤有关,红细胞的大量积聚是较为明显的变化 ,相比较于猪瘟淋巴结充血其出血区域并无较大的区别,最先出现在被膜下淋巴窦,然后向实质淋巴窦和髓索出现大量红细胞,多数表现为小梁水肿,毛细血管扩张、水肿是最为明显的微血管病理变化,若出血较为严重则还会发現许多数量不等的血栓,但是血管变性与坏死情况并不明显。淋巴结具有完整的结构,且变化不明显[5]。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猪屠宰检疫旨在科学防控动物疫病,根据法定程序、方法、标准,由法定机构与人员来检查动物和其他肉质产品,具有技术性与强制性。在生猪屠宰检疫过程中,在全面、正确的分析与判断淋巴结出血性变化时,需要将产地检疫、宰前建议、屠宰检疫、各种机械性损伤等结合起来,以此能够正确的评价肉尸染疫情况,以此才能真正有效的落实生猪屠宰检疫工作,为人民群众的肉食品消费安全提供充足的保障。综上所述,本文重点介绍了几种淋巴结病理变化和疾病,并明确的区分了淋巴结机械损伤和病变。

参考文献:

[1]周朔.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病变及诊断意义探讨[J].畜禽业,2019,30(02):25.

[2]柳小强.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病变及诊断意义[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08):49.

[3]解卫星.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的选择及剖检分析[J].农技服务,2017,34(19):94.

[4]李成贵.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的选择及剖检意义[J].浙江畜牧兽医,2016,41(04):32-33.

[5]李成贵,庞媚娟,孙龙辉,王维.生猪屠宰检疫中淋巴结的选择及其剖检技术[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07):193+171.

猜你喜欢

研讨
关于布袋除尘器气密性试验新方法的研讨
光影视界
不同研讨方式在激发团队创新思维过程中的作用特点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关于征集“草根争鸣”研讨主题的通知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课程体系建设必须斟酌的基本问题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