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油茶苗木培育技术及病虫害科学防治措施

2019-09-28钟宏伟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培育技术油茶病虫害防治

钟宏伟

摘 要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油茶苗木的种植对于促进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改善我国南方地区的农民收入和农村面貌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对于油茶的苗木培育及病虫害科学防治进行深入研究,不断实践,总结与探讨,促进我国油茶种植技术的不断完善,更好更快地形成高效的油茶产业。

关键词 油茶;培育技术;病虫害防治;科学防治

油茶为南亚热带喜弱光树种,性喜温暖多湿,耐寒性差,一般中等肥力的酸性土壤即可形成良好长势,其属于深根性树种,主根根系发达,具备较强的再生能力,因此不宜种植过密。

1 油茶种植

油茶作为一种独特的食用型木本油料树种,其籽可以用于食用或医药用,具有保健养颜功效。在油茶的种仁中,含油量高达60%。油茶树生长形势良好、四季常青、根深叶茂,具有耐贫瘠和抗干旱的特点,是当前保持水土不可缺少的树种。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地区,油茶树种都得到了广泛种植,但由于技术水平有限,许多地区油茶品种混乱,营造技术十分落后,管理技术粗放,使得树种衰退和产量不高,导致病虫损害严重,土地使用率下降,茶树的产油量低,不能有效发挥其经济效益。因此,对于当前油茶樹的种植,必须从油茶苗木培育、栽培以及管理技术等方面进行品种和技术的更新改善,以提升油茶种植水平。

2 育苗

2.1 育苗茶树种选择

采种时选择种粒大、饱满、种壳黑褐色、外形无病态症状的种子。

2.2 整地

选择疏松、湿润、肥沃的红壤、黄壤和黄红壤土质,地形较平整,pH值在4-6.5之间的土地种植。整地要求先犁地后耙平磨细,清除土壤中石头、树根和杂草等杂物。

2.3 打坑和施底肥

坑的大小为30cm×30cm×30cm。打坑后施底肥,即施3千克钙镁磷肥或6千克与泥土搅拌均匀的农家肥。

2.4 播种

播种时间选在当年11月初至次年2月之间进行,播种时用多菌灵对种子进行消毒,在坑中挖15cm深的种植穴,每穴播种6粒,覆土并盖5cm厚的稻草。

2.5 茶芽管护

茶芽出土后,气温高时在苗地上盖上遮阳网。茶苗高6-9cm时,薄施氮肥,并做好除草和病虫害的防治。茶苗生长到12cm高时,即可实施定植。

3 造林

3.1 造林地的选择

应选择山地、丘陵25度以下斜坡和缓坡的下坡或中坡地段,方向为南向、东向或东南向,土质为疏松、比较肥沃的红壤、黄壤、黄红壤山地,pH值在4-6.5之间,土层厚度在60cm以上。

3.2 整地、挖穴、下基肥

整地时先清理林地,全面砍除树干,挖掉树根,按水平带状整地。要挖大穴,规格为60cm×60cm×60cm;下基肥,施三元复合肥300克/穴,肥料与穴内底土要充分拌匀。

3.3 栽植密度

栽植行距为2-2.5米,株距为2.5-3米,每亩定植110株。种植时间一般选择在冬季11月下旬到次年春季的5月底之间进行,应尽量选择在春季定植,定植当天选在阴天或晴天傍晚进行,雨天土太湿时不宜定植。定植时实行1穴1苗,将苗放入穴中扶正并舒展根系,填入细土压实,尽量使土与根系紧密接触,然后浇入适量的根水,覆盖松土即可。

4 病虫害的防治

4.1 油茶的主要病虫害

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油茶叶肿病、油茶毛毡病、油茶疮痂病、油茶根癌、油茶半边疯等。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象鼻虫、油茶蛀茎虫、油茶叶蜂、茶天牛、茶籽象甲、粉白金龟子等。油茶病虫害普遍,若任其发展,将造成大量花蕾、果实、叶片的脱落和干枯,甚至全株枯死,造成油茶低产。

5 油茶病虫害科学防治

5.1 选育、推广应用抗病虫品种

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防治油茶病虫害最经济、简便的基本措施。目前,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很少。除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外,新的育种目标还应将抗病和抗虫性作为主攻方向,争取有所突破,使具有抗(耐)病虫性的多抗品种从试验材料走向大面积试种。实践证明,杂交育种、复合杂交、杂交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及植保与育种部门共存互补,是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选育的成功经验。

5.2 科学用药与保护利用天敌

科学用药的原则是按油茶的生育期及害虫的发生主次而采用不同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保益灭害、增益控害;在防治上通过诱集、人工捕杀害虫,选择对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及安全的施药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不能因为防治一种害虫而大量杀伤天敌,引起其它病害虫的猖獗发生,达到持续控制各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的目的。另外,可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茶与其他植物的套作,有效增加林地天敌数量。

5.3 以生态控制为主的无公害防治

当前国际市场对茶油品质的要求已提高。油茶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以生态控制技术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即从油茶林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选育抗病虫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生物孳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减少病源、虫源,并抑制其发展蔓延。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内。这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聂晓平.高产油茶栽培技术要点[J].科学种养,2011(4):18.

[2]严邦祥,刘卫荣,陈祖海,等.浙南山区油茶丰产栽培管理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2):208-209

猜你喜欢

培育技术油茶病虫害防治
江西提高油茶新造和低改补贴标准
家乡的油茶
油茶的种植技术与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新兴县老促会组织老区村油茶种植户到罗定学习取经
核桃优质育苗技术初探
樟子松种植培育技术探讨
千屈菜的特征特性与培育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