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2019-09-28张柏祀
张柏祀
摘要:近年来我国社会多领域快速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下广大群众物质生活水平质量在不断提升,人们精神追求日益突出。在广大群众业余生活中,群众舞蹈发展速度较快,受到社会群众追捧与重视。群众舞蹈的全面发展,能有效丰富人们日常生活,还能提高人们的审美意识,在群众舞蹈活动参与中对群众个人体质进行锻炼,实现个人全面发展。
关键词:群众舞蹈;群众文化;作用
舞蹈属于具有较强感染力以及表演力的艺术表现形式,参与的舞者通过肢体语言应用来表达自身真实感受,实现与人交流的目的。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中群众舞蹈快速发展,是全面丰富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化的群众文化表现形式,有助于群众表达情感和相互沟通,能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群众舞蹈表现形式较为多样,有助于加速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多样化发展。
一、群众舞蹈相关概念概述
群众舞蹈有益于专业舞蹈,其是大多数群众自我创作、自我表达的娱乐方式,其具有群众性、自娱性、业余性。群众舞蹈大多都是群众自主发起,群众参与其中,群众舞蹈内容大多都是表达广大群众自我情感, 能真实反映群众生活内容,属于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表现方式,其具有充足的观赏性。群众舞蹈活动开展等场地不受到限制,在公园、社区、操场等多个公共场所均能开展。
二、舞蹈在群众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
在社会多领域发展中,舞蹈原有的表演形式也在逐步变化,其艺术性更为突出,更注重追求专业性。舞蹈根源就是产生于群众生活,与群众日常生活较为贴近,舞蹈长期发展的动力就是社会认可度以及群众喜爱程度。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休闲娱乐方式中群众舞蹈是重要的舞蹈表现形式,深受群众追捧,是目前社会发展中较为活跃的文化发展形式。舞蹈属于人体动态文化,与传统语言文字存有差异,其作为典型的文化表现方式,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强化彼此距离联系。其次,舞蹈全面普及,能满足广大群众休闲娱乐要求,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舞蹈表演理念中积极倡导较为健康的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压力较大的生活中能强化自娱自乐的意识,缓解烦躁心理与紧张情绪[1]。
三、群众舞蹈与群众文化的关系
目前群众文化开始逐步发展成为专用名词,但是群众文化并非是将文化与群众片面结合在一起。群众文化活动主要参与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方式有多种娱乐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求以及自身发展要求。通过参与群众文化活动,能使得广大群众实现自我教育,还能获取良好的审美感受,提高审美情趣,让个人文化艺术素养与文化境界全面提升。群众舞蹈是群众文化重要组成内容,其也属于一种类型的群众文化,具备良好的群众基础。群众舞蹈是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我国发展历史悠久。在社会现代化建设步伐快速发展背景下,广大群众原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以及精神面貌在不断变化。
四、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一)丰富群众日常生活
从群众舞蹈开展现状中能得出,群众舞蹈有助于丰富群众日常生活,强化社会交往以及陶冶群众情操。近些年群众舞蹈快速发展,得到广大群众追捧。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对内心情感进行表达的艺术,其具有较强的直观性。群众舞蹈没有专业化、固定的舞蹈套路,也没有固定的舞蹈动作。群众参与其中能根据自身情感以及心理状态跟随音乐自由发挥,充分展示自我。群众舞蹈自身具有随意性特征,舞蹈场合、参与人员、开展时间均具有随意性特点。在宽阔的公共场所、任意时间均能开展群众舞蹈。群众舞蹈场面火爆,气氛较好,在此类环境中容易受到较大感染,能更轻松愉快的放飞自我。为群众日常生活补充更多乐趣,也是群众积极追捧群众舞蹈的重要因素[2]。
(二)實现强身健体锻炼目标
当前社会生活处于快节奏状态,多数基层群众为了生计奔波劳碌,工作内容繁重,工作时间紧凑。很少能参与到各项运动中,身体状态较差。群众舞蹈中具有突出的自娱性特征,群众在空余时间参与其中能获取良好的精神享受,还能实现个体强身健体。人们在参与舞蹈中,要注重对自己肢体充分调动,促使个人身体协调能力提升,对自身平衡能力进行锻炼。舞蹈还属于良好的有氧运动,在参与中有助于身体功能系统消化,消除疲惫感,促使机体新陈代谢加速。长期坚持参与到舞蹈锻炼中,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机体活动能力。
(三)加速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舞蹈是一项艺术活动,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长期参与中有助于提高个人审美能力,提升自我审美素养。舞蹈学习属于长期发展过程,要具备较强的耐力以及毅力作为基本动力,群众在舞蹈训练参与中要始终保持较为平和的心态,通过积极学习来克服多项困难提高舞蹈学习成效。在舞蹈学习中,有助于锻炼个人吃苦耐劳以及坚毅的品质,实现自我精神境界的有效升华。群众舞蹈创作以及展示中均是通过集体方式出现,群众在参与舞蹈中能实现有效沟通交流,还能全面感受到团队合作的价值,强化团队互助意识。
(四)实现舞蹈文化广泛传播
群众舞蹈全面发展逐步转变了舞蹈传统化发展形势,开始从专业人士掌握逐步走向社会基层大众,全面拓宽了舞蹈活动覆盖范围,也有效优化了传统舞蹈的局限性,逐步变得雅俗共赏。群众舞蹈开始使得先前与群众日常生活相隔较远的艺术形式开始进入到社会大众生活中,促使广大群众能接受舞蹈文化熏陶。群众舞蹈与群众之间存有相互影响关系,使得群众舞蹈开始走向平民化发展,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多福利的同时也有效扩大了群众参与舞蹈的范围,有助于我国舞蹈文化全面普及、发展。
(五)群众舞蹈有助于提高群众文化创新性与文化自信
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群众文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其发展难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在多数偏远区域,基层群众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建设具有较大负面影响。基层群众文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创新的重要部分,强化其建设至关重要。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助于加强文化自信,对提高基层广大群众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自改革开放之后,社会风气开始日益崛起,在此类现状中,基层群众文化建设有待完善。和社会多领域发展未能全面融合,导致社会群众文化价值观念产生较大影响,诸多不良文化理念产生导致群众素质降低。在此时代发展背景中,要注重强化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潜移默化提高群众文化创新力、文化自信。在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中,通过丰富群众舞蹈内容,在基层群众文化中吸取更多文化精髓,能在潜意识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文化自信,实现文化创新发展,消除各类不良要素影响。
五、发挥群众舞蹈积极作用的保障措施
参与群众舞蹈的群体年龄差不同,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也会存有较大差异,所以当前参与群体要相互包容,共同发扬传承舞蹈文化。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广大群众能保持正确态度参与到群众舞蹈中,实现群众舞蹈发展。对群众舞蹈活动开展中的扰民文化进行控制,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要做好多方面监管,对舞蹈开展时间以及开展场地等合理安排,防止对广大群众正常生活产生较大负面影响。
相关部门在基层群众文化舞蹈创作中,要慎重选取创作素材,能满足社会正能量、积极向上发展目标。将群众生活激情在舞蹈作品中集中展示,反映广大群众真情实感。舞蹈结构设定简洁明了,能突出舞蹈内在精神。在创作中要积极征求广大群众意见,保留传统元素基础上融入更多现代化的音乐元素,促使创作活动能满足当地发展特色。这样能保障舞蹈作品统一性与完整性更为突出,还要具备传统以及现代化的艺术美感,能集中体现当地人文面貌,使得传统舞蹈在创新基础上能有效延续、传承。
六、结语
群众舞蹈对传承群众文化具有重要意义,群众舞蹈还能对个人意志以及整体素质进行锻炼,是强化国民素质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相关政府部门要提高重视度,采取多项激励措施指导群众舞蹈活动开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实现社会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曾川.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J].戏剧之家,2019(12):244.
[2]刘岩.群众舞蹈在群众文化中的作用与意义分析[J].流行色,2019(10):8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