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2019-09-28吕万全
吕万全
摘要:音乐本身是一种情感艺术,能够直接传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声乐演唱由人发声,情感的表达也更加直接,音乐的感染力也更加强烈。可以说,情感是声乐作品的灵魂,一首优秀的声乐作品不仅需要借助动作表情等表现音乐的力量,更加需要演唱者对歌曲本身有深刻独特的情感解读。演唱者通过歌声为聆听者营造一个情感共鸣的空间,只有这样的声乐作品才能完整地展现词曲内涵,作品也更加深入人心。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声乐教学;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培养策略
一、引言
声乐演唱注重声情并茂,是融入情感的综合性艺术形式。具备扎实的声乐演唱技巧是表达情感的基础,没有情感的演唱将毫无意义。演唱者声乐演唱技巧能力越高,表现歌曲情感就越丰富,就越能引起听众的共鸣。因此,演唱者只有在演唱过程中精准把握情感,并熟练运用演唱技巧才能完美展现歌曲意境,才能为听众带来具有真实情感的作品。
二、声乐演唱中情感表达的作用
(一)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灵魂
在开展声乐演唱的过程中,情感表达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可以说是演唱的灵魂。声乐演唱会在很大程度上对人的情感和心灵产生影响,其中涉及的重要原因是声乐演唱蕴含了人类十分真实的情感。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所涉及的思想感情,就会通过语言和曲调展现,在实行了二次的创作下,也会让听众感受到相应的变化。这样,就会对其中的情感内涵进行理解、体验和领略。这是声乐艺术情感表达的灵魂。演唱人员在演唱的过程中,要展现出感情,通过心灵表达,让感情和演唱密切融合。
(二)二度创作为声乐表演情感表达提供了源泉
通常情况下,二次创作成了声乐演唱者分析作品的重要形式。在以原创为根本的情况下,不能不受到约束,对声乐艺术进行有力创造。这成了演唱者全面技能和情感的展现。在进行声乐演唱的过程中,需要对生活产生热爱之情,能够对艺术进行深刻理解,还要在创作上有所造诣。在二度创作创造性地展现出声乐作品的情况下,能够对演唱者的情感进行有力表达,也会让听众拥有审美需求,让听众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趣得到了彰显。最终,二度创作衍生为了声乐演唱者进行情感表达的基础和源泉。
(三)情感表达是声乐演唱的生命
一首歌曲能够感动人,并且受到人们的喜欢,就在很大程度上和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存在很大的联系。在这其中,对那些生命力顽强、流传之久的声乐曲目进行分析的情况下,演唱者对声乐进行二度的创作。在对曲目中的情感进行整合下,逐渐地联合自身进行情感转变。这样,也会感染很多人。
三、分析情感表达教学中的一些问题
(一)单一的教学方法
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不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不能通过教学工作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情况,同一种教学方法适合不同特点的学生。即使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使用一些不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脱离了情感教学,而且会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误导学生学习声乐,导致学生在声乐演唱中过于追逐歌唱技巧的提升,忽视歌唱中情感的表达。
(二)不了解学生的艺术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专业水平不了解,导致声乐教学不能更合理、更科學地运用教学方法,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能将情感教学融入声乐教学。在学校中,学生的专业能力是不同的,教师几乎都采用相同的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导致情感的缺失,学生只有扎实的声乐理论基础。
(三)严重的主观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主观。例如,一些老师倾向于用民族的方式唱民歌。他们会要求更多的学生唱民歌,教给学生一些不正确、不完整的个人思想,影响学生在思想层面上的情感理解,造成学生的盲目心理,进而缺乏声乐演唱的情感表达,这极大地影响了声乐教学的质量。
四、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技巧与情感之间的关系
演唱技巧和情感表达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演唱者只有具备扎实的演唱基本功才能游刃有余地表达歌曲情感。另一方面对于听众来说,悦耳的声音首先能引起人的注意。一首好的音乐可以引起听众的共鸣,即便是语言不通,种族不同,依然可以通过旋律感受到歌曲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感。因此说,演唱者是歌曲与听众之间的桥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只有以情感作为传递歌曲内涵的媒介,以技巧作为乐曲的表现形式,熟练运用各种演唱技巧,并适时地将情感带入乐律之中,才能给人以精神的陶醉和心灵的撼动。
(二)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导入声乐情感
基于学生音乐素养不尽相同,音乐学习状态、心理、目的存在差异,为此灌输式教育理念已然不能满足学生声乐学习需求,教师需根据学生声乐学习实际情况缓慢导入声乐情感,引导学生掌握诠释音乐语言的方法,将自己的情感灌注到声乐作品中,继而落实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创设层级化讲堂,推行“分层教学法”,在教学方法上区别对待每位学生,在教学心理上做到一视同仁,使声乐教学更具针对性,学生学习互动共鸣更强。借助数字化声乐教育资源,根据学生声乐学习状态大致划分为A、B、C、D四类层级,对应编设“校本化”声乐教学素材,推行“微课教学法”,以声乐作品背景、音乐赏析、自主练习等模块为载体输出微课程,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声乐学习实况选择微课,其中A类微课主要为情感表现能力较强学生准备,相关声乐作品演绎相对较难,旨在拔高学生能力,D类微课主要为情感表达能力极弱学生准备,相关声乐知识及作品基础性较强,同时根据各个层级学生学习状态及能力提升情况灵活调整微课内容,完善声乐教学体系,继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学生可将层级化微课程视为其攀登声乐知识高峰的台阶,通过自主学习、能力强化、教师指导踏实走好每一步,达到循序渐进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教育目的。
(三)明确艺术作品的创作背景与内涵
作曲家与作词家在艺术创作时,都依托于某个特定的背景与浓厚的情感,将自身的情感及自身对艺术的见解融入作品,用音符承载艺术,用音乐记录人生。在声乐艺术实践过程中,要想增强受众的艺术感受,激发情感共鸣,首要前提就是深入鉴赏艺术作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并在此基础上,将自身融入创作背景中,保证情感的立体化。与此同时,深入体会作品创作者的心境与情感。每一位创作者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与情感经历等都不同,正是这些不同的经历与情感使艺术作品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要想让不同的艺术作品表演得到受众的追捧和青睐,必须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而激发情感共鸣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将受众带入到情感演绎中,如何将受众带入情感演绎,其根源就在于表演者对艺术作品的赏析与解读。
(四)针对不同的声乐艺术作品,培养表演技巧
不同的声乐作品对于表演技巧有不同的需求。为此,在声乐艺术教学过程中,要想全面培养表演者的表演技巧,就需深度了解声乐作品的基本特征。具体内容有:其一,声乐作品表演者要客观了解不同作品的艺术特征。通常来说,声乐艺术作品由民歌小调、歌剧以及现代新创作品等组成。为此,在此类声乐艺术作品表演过程中,需全面了解地域民族文化与人文风俗,使表演与特色舞蹈与仪式相结合。但需要格外强调的是,必须注重声乐艺术表演的普适性,表演者要避免盲目仿造鲜明的民族舞蹈特征,以防出现喧宾夺主的现象,影响整个声乐表演的艺术效果。其二,在表演歌剧类的声乐艺术作品时,需要全面了解歌剧的剧情,同时,与形体表演相结合,立体化塑造人物形象,为受众传递作品情感。
(五)声乐表演的心理素质能力培养
1、熟练作品的心理。无论是做任何一件事,只要事前准备充分,熟练每一个环节,那么,演唱的过程就会减少緊张和胆怯的心理,就会大方自然,发挥自如。所以,声乐表演前要狠下功夫,勤学苦练。比如:对作品的理解程度,歌词的记忆效果,声音的处理技巧,气息的运用,音乐记号的正确使用,音准和节奏的感知和字体语言的运用等。
2、歌唱心理的锻炼。首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境和情绪,这是歌唱的大忌。美好的心情能够激发歌者的情感升华和意想不到的创造力,能够让作品二度生辉。必要的鼓励和关怀对于每一位演唱者来说是一种补给的力量,能有效地提升演唱的情绪,帮助演唱情感演绎水平得到释放。歌者的心理自控大多也来源于外界的影响,内在的影响主要在于自身对于作品的不熟练。
3、舞台心理的锻炼。舞台胆怯和紧张的心理是任何一个舞台者的共同心理,教学的办法就是将这些影响舞台表演的心理降到最低,不至于影响舞台表演。教学时,可以多采用声乐小组课,小组课中注意培养学生独立、完整的演唱,让小组同伴评价;可以多开展班级声乐作业课,所有声乐教师把自己的学生集合到演播厅,让学生登台演唱,完成作业,把其他班级的学生邀请来观摩,主要是作为观众和评委,还有所有教师作为评委打分;再就是经常让学生登台演唱,班级音乐会,学院音乐会,鼓励学生参加学校和校外的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培养排出心理压力、恐惧和紧张的心理。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在声乐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教师需在关注学生声乐基础知识学习及应用情况同时从自学、技巧实训、音乐赏析等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确保学生音乐思维更为灵敏,对音乐作品的认识更为深入,通过创新声乐教学方法,满足学生情感表达能力个性化培养需求,加之声乐教学体系优化,实现科学应用教育资源培养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声乐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亦君.论声乐教学中情感与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8(18):88-89.
[2]方正.学校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途径[J].戏剧之家,2018(28):207.
[3]李飞阳.中职声乐教学中的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J].北方音乐,2018,38(18):139.
[4]贾敬玉.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浅谈[J].北方音乐,2018,38(02):190.
[5]庞娜.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J].戏剧之家,2017(18):188.
[6]宋江东.试论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J].科技风,2017(10):48.
[7]杨素娟.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表达能力的培养[J].北方音乐,2017,37(03):17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