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西双版纳傣族上座部佛寺装饰艺术

2019-09-28袁艺

艺术大观 2019年15期
关键词:西双版纳装饰

袁艺

摘要:傣族上座部佛寺自缅甸传入我国后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装饰艺术更是其中翘楚。几百年的文化交融使傣族上座部佛寺的装饰艺术不仅有着东南亚金碧辉煌的特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汉文化影响,形成了如今“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独特装饰风格。本文以西双版纳地区的曼春满佛寺与曼降佛寺为例,详细介绍了南传上座部佛寺在屋顶、檐托、门窗和基台方面的装饰特征。

关键词:云南傣族;西双版纳;上座部佛寺;装饰

云南南传佛教,俗称小乘佛教、上座部佛教。兴起于古印度,南下经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区域,最后由缅甸传入我国云南。先民在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由于无法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从而衍生了原始的宗教崇拜。勐神,寨神和自然神在傣民中深得人心,人们举行各种祭祀活动来歌颂鬼神,企图得其庇护。南传佛教的传入经历了排斥、渗透和占领阶段,最后南传佛教凭借拥有的文字、经书,形成了寺院教育,从而影响了每个家庭,逐渐渗透使其自身得以民族化、地方化,为人们所认同。截至2017年,西双版纳州拥有上座部佛教586座,可以说80%的村落都有着自己的佛寺。

西双版纳傣族上座部佛寺建筑造型独特,从跌落起伏的屋顶到工艺精湛的门窗;从造型各异的檐托到内容丰富的基台,不仅展现了傣族人民典雅细腻的审美意趣,更将上座部佛教的文化内涵蕴藏其中,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一、建筑装饰图案布局

(一)屋顶

在中国古建筑中,屋顶素有“第五立面”之称。西双版纳建筑屋顶从竹木制平屋顶发展为斜屋脊的“杜玛些”,最后形成了如今“烘哼”歇山坡屋顶。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北部边缘,属热带季风气候,有着高温多雨、干湿季分明的气候特点。为了减少暴雨对建筑的损害,同时增大阴影面积,利于在旱季日光炙热时创造阴凉舒爽的休息场所,坡屋顶在西双版纳深受喜爱。

有学者将上座部佛寺的屋顶分为跌落式、叠加式和混合式三种。跌落式屋顶指屋顶两侧沿脊兽方向依次跌落,跌落层次越多,代表着建筑规格越高。叠加式屋顶是指在一层简单的坡屋顶上加一层小屋顶,不跌落,但这种屋顶形式在西双版纳已十分少见。混合式屋顶则是跌落式和叠加式的结合,在跌落式屋顶的基础上,在建筑屋顶中央加上一层小屋顶,如曼春满佛寺中的鼓楼。

从整体而言,上座部佛寺屋顶多坡面,以琉璃瓦或青瓦平铺为主。从细节装饰上而言,正脊正中竖有“萨帕”,多为宝塔状、宝瓶状。与汉文化古建筑中脊兽相类似,上座部佛寺建筑中的脊兽,多为在傣族文化中有着崇高地位的象鼻凤凰、孔雀、那迦等等(图1)。正脊与垂脊上连续排列着火焰状或卷叶状的装饰,造型华丽。除此之外,也有着汉文化中的鸱吻。除了装饰性,它们有着一些象征意义,如“萨帕”代表天界,正脊两端的脊兽限定了“天界”的范围,火焰状的“密打”和卷叶状的“密来”象征着云彩,屋顶山尖下装有镂空木质悬鱼,山墙部分有着金水漏印的装饰图案,这些都象征着进入了大殿,便进入了天上云间的佛国。

(二)檐托

檐托处于檐柱的上部,用于支撑挑出的外檐,作用与斗拱相似。后期因建筑使用钢铁,混凝土等结构,檐托逐渐不再承重,仅做装饰。摆脱承重角色后的檐托造型更加丰富,在曼春满与曼降佛寺中,檐托大致可分为动物与植物两大类。

动物类造型包括那伽,大象,鸟兽三种(图2),整体呈现金色。其中那伽与大象等级相对鸟兽更高,多出现在大殿的檐托中,鸟兽则多出现在鼓楼的檐托中。为了适用于檐托的造型,动物形态需通过适当变更,如大象鼻子上揚,那伽尾部上翘以及鸟兽头颅低颔等等。在檐托与檐柱相接处,将动物形与忍冬纹饰相融合,以柔和的弧线纹样与檐柱相连。

植物类造型主要指忍冬纹和莲花纹的组合造型。曼降佛寺中的植物纹檐托出现在大殿檐廊上,边界通过金色的忍冬纹与沿柱的两条直线围合,围合空间内部为红底金色浮雕,浮雕为四分之一莲花。

(三)门窗

殿堂的门多由门框,抱框,门扇三部分组成,其中门框分为顶部的门额和两侧的门颊。

在装饰方面,门框最被重视。装饰手法以雕刻,彩绘和金水漏印为主。装饰内容包括宗教传说,神话故事,神兽植物等等。门颊多为浮雕砖砌成柱子的形式,浮雕砖则为各种植物、动物纹样。其中十二生肖纹样区别于传统十二生肖,它们用象替代猪,以展示像在傣族文化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门额则为金身浮雕像或植物,如曼降佛寺门额雕刻着植物纹样,外围以忍冬纹装饰,内部将折枝莲花纹与忍冬纹相结合。而等级较低的门则没有门框,仅由抱框与门扇组成,所有的装饰均在门扇上,多为金水画或红底金色浮雕。如曼春满佛寺大殿侧门就是在红底上雕刻孔雀与植物纹。

在上座部佛寺中窗分为板窗式与漏窗式。窗与门相似,由窗框,抱框和窗扇三部分组成,主要装饰集中在窗框上。以曼降佛寺大殿窗子为例,上部通过那伽围合成三角形,在其内部为佛陀打坐图,佛陀造型被植物纹所包裹,另外三侧则均为植物纹样。

(四)基台

早在春秋战国时,宫殿建筑就摆脱了“茅茨土阶”的阶段,开始筑高台建宫室。高台使宫殿显得高大雄伟,表现了统治者的权威,而这种形式同样用在了南传上座部佛寺中,通过基台使大殿更加高耸,体现了佛殿神圣的威严,同时防止潮湿,适应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气候。

佛寺的基台尤为精致,一般为奇数层,每层上的花纹种类繁多,如四瓣莲花纹、八瓣莲花纹、卷草纹、垂叶纹、宝珠纹、莲叶纹、仰莲叶纹、俯莲叶纹、宝相花纹、三角叶纹、回纹、马纹、象纹、狮子纹、孔雀纹、塔纹等等。莲花纹使用频率最高,一般位于上下枭混部分,使上下两层连接比较自然。

二、装饰图案意义

纵观上座部佛寺装饰,其中出现最多的便是在佛教中具有极高地位的那伽、孔雀、象鼻凤凰、忍冬纹和莲花。

(一)那伽

那伽是南传上座部佛教中无足长鼻的护法神之一,形状似蛇,受汉文化影响后在云南地区被称为“龙”。根据《佛本经行集》卷三十一记载,佛祖在打坐时忽然天降大雨,但佛祖却不为所动,那伽被佛祖的虔诚之心所感动,将自己盘成七圈为其挡雨。随着后来佛教兴盛,那伽的事迹也渐渐传播开来,成为佛教护法神之一。那伽的雕像根据金、青、彩、黑四种颜色依次分为四个等级,其中金色等级最高。

(二)孔雀

孔雀深受傣族人民的喜爱,自古便有傣族王子与孔雀公主的传说。而在上座部佛教中孔雀被称为为佛母。据传孔雀吞下佛祖,后被佛祖破脊而出,佛祖想把它除掉,众神劝佛祖:“弑孔雀如弑母。”佛祖听后将其视为生母,并封其为大明王孔雀菩萨。因此,在佛教中孔雀代表了太阳般至高无上的权利。

(三)象鼻凤凰

象鼻凤凰是南传上座部佛寺中常见的屋顶神兽,在傣族神话中被视为公主与王子的坐骑。有学者研究称最早的象鼻凤凰是作为两个部落统一的象征出现。一个大象图腾的部落与一个凤凰图腾的部落常年征战,最终结成联盟。联盟的图腾便是将两个部落的图腾相整合,也就是现在的象鼻凤凰。

(四)忍冬纹

忍冬,即金银花,因其越冬而不死的特性,被佛教赋予了灵魂不灭,轮回永生的意义。忍冬纹也因此被大量运用于佛教装饰中,最早流行与南北朝时期。在曼降佛寺与曼春满佛寺中,忍冬纹长与其他纹饰组合出现,如忍冬莲花纹、忍冬象纹等等;除此之外,忍冬纹也经常以长条形出现,用作边框装饰,如门框、窗框、基台。

(五)莲花

周敦颐曾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来形容莲花的高尚品格,而莲花在佛教中代表着佛陀的降生,是圣洁的象征。佛教宣传要在污浊的世界里坚守本心,保持自我心灵的纯洁,这便与“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不謀而合,因此莲花也在佛教中代表着“开悟”,即一种智慧与觉悟的境界,也就是“花开见佛性”。

三、结语

上座部佛寺自传入我国后,与汉文化相互交融。屋顶装饰除了孔雀,象鼻凤凰,也发现了汉文化中的鸱吻;在德宏地区的南传佛寺中也出现了花鸟瑞兽,几何纹形等包含汉族传统图案的漏窗,形成了今天“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装饰艺术。它不仅有着南传上部座佛教的经文传说,也有着华夏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缩影;不仅有着云南傣族人民金水漏印的独特技法,也有着汉式建筑的代表特征,这都向世人展现了文化交融的成果,这是西双版纳傣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参考文献:

[1]邹晓松,张继春.象鼻凤凰:景洪傣族屋脊神兽探析[J].装

饰,2015(11):132-133.

[2]黄咪咪.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寺院装饰图案的文化构成研究

[D].云南大学,2018.

[3]裴颖.西双版纳檐廊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西双版纳装饰
Fast Food Restaurant
西双版纳的味道
西双版纳可直航柬埔寨暹粒
小熊当当装饰圣诞树
DIY装饰沙漏
泼水咯
DIY节日装饰家
西双版纳州傣医常用姜科植物
救救小象
百花园地中的装饰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