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博物馆陈列展陈的策划
2019-09-28程图
程图
摘要:自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开始逐步实施免费开放以来,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得到越来越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迎来了我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县级博物馆的成立,为当地特色文化宣传带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博物馆就必须有展陈,与其他市级及以上的博物馆相比,县级普遍存在着藏品少、人员少、资金缺乏、参观人数少等量上的差别,如何办好作为博物馆传播教育功能主要手段的陈列展览,这个问题就显得更为迫切和突出。以绩溪县博物馆为例,多方面对县级博物馆如何体现文化特色进行阐述。
关键词:博物馆陈列;策划;文化
一、立足县情,找准位置,建设有地方特色的博物馆。
由于县级博物馆所处的地理环境,使之难以与大、中型博物馆的展览、宣传和展品相比,但县级博物馆也有自己的优势:以地方独有的资源为依托,充分挖掘和发挥地方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办馆风格。
(一)地理环境
绩溪县博物馆地处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绩溪又是徽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后,《歙县志》有载:“徽州以绩溪有徽岭徽溪而得名。”而清康熙年间置安徽省,就是取安庆和徽州二府之名。所以博物馆的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了徽州建筑特色,表现绩溪山水人文特点,演绎绩溪之形,展现徽州之韵。整体布局中设置了多个庭院、天井和街巷。使建筑和庭院本身成为一件最直观的展品,让参观者宛若置身在古老的徽州古镇之中。
(二)历史文化
宋人有云:大江之东,以郡名者十,士之慕学,新安为最,新安以县名者六,而邑小士多,绩溪为最。朱熹理学的影响以及徽商的崛起,绩溪县自古儒风兴盛,崇文重教,代有闻人。代表人物有胡仔、胡适等。绩溪成年男子多半从商坐贾、旅外经商,使绩溪墨业享誉海内,茶商遍布四海。代表人物有胡雪岩、汪孟邹等。
(三)地方风俗
各处各乡风,五里不相同。绩溪山高水深,交通不便,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加上常年旅外的徽商、官吏和士子带来了外地文化,丰富了本土的文化。其中代表民俗有花朝古会,安苗佳节等。
(四)非物质文化
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徽州建筑砖、木、石三雕,在我国明、清建筑史上别具一格,享誉海内外。徽商在外经商,获取了大量的财富,所以在回到家乡之后建立起了一栋栋的豪宅,在住宅的外围墙体上方,往往会有精雕细刻的砖雕作品作为门罩,也是房屋主人身份、地位、财富的象征。
二、地域文化在博物馆展陈体系中的表达
绩溪县博物馆建立在这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累的小县城。博物馆馆藏文物包括陶器、字画、书信等,见证和记录了从远古时代至今,绩溪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通过陈列展览将文物与公众联系起来,讲述千百年来在这里发生过的故事。
绩溪县博物馆将上述各种特色充分考虑进去,将之融于展览,形成有地方韵味、品味和特色,展陈分为基本展陈和专题展陈。基本陈列由《绩水徽山》《人文绩溪》《商道绩溪》《风土绩溪》《徽味绩溪》《徽韵绩溪》六个部分组成,从自然、人文、历史一一介绍,选取绩溪县在各个历史阶段中的重点事件和亮点文物,叙述绩溪数千年来的绵延不断的文化脉络。
三、博物馆在展陈中的不足
由于受资金匮乏,人员少等因素,对于数字化的展示,新科技,新技术的引入,短时间也无法实现;馆藏文物的数量有限,也使得在陈列过程中文物与文物之间、文物与历史事件之间缺少联系;在一些民俗的介绍上,缺少实景化的陈列,例如介绍徽菜时只有图片展板,没有仿真菜品供游客直观感受。
四、做好县级博物馆地方历史陈列展览的一些思考
目前县级博物馆的陈列展览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我们不可能做到一步登天,从而迅速改变这种状态。但是,今后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对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县级博物馆通过不断的努力,其陈列展览终将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丰富文物的展示信息,加深对藏品的研究
藏品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主要核心,在历史脉络的大框架下,对组成其内容的藏品进行研究,满足观众的参观兴趣和学习知识的需求,还要注重藏品的组合排列关系和关联性研究,相互之间怎样才能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文物信息的传达和组合关系的审美的双重价值。
(二)加强对外宣传,加强馆际交流,积极建立广泛的业务协作关系
很多群众的博物馆意识不高,因此需要博物馆对其展览多进行宣传,广泛利用新闻媒体、建立网站等方式从博物馆陈列展览的各个角度形成社会舆论。目前许多县级博物館普遍存在的问题陈列一般都只局限于本地区,展览内容单一,毫无新意。因此,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博物馆事业,积极同兄弟博物馆以及社会各界建立广泛的业务协作关系,在共同办展中宣传历史、传播科学。县级博物馆应积极主动地走出馆门,寻求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