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文学角度再论夜色主义绘画

2019-09-28陈雨顺王田

艺术大观 2019年15期

陈雨顺?王田

摘要:夜色主义绘画理论的提出至今已达十六年之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夜色主义绘画理论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可。起初,该理论思想是从夜景艺术摄影之萌发到油画和国画的创作领域的。多年来,我们一直在倡导和宣传夜色主义绘画这一流派并把其上升为理论。为了更好地总结和完善这一理论,进一步深化思考和回答什么叫作夜色主义绘画?什么是夜色主义绘画理论?夜色主义绘画中之夜色在古代、现代、当代有什么积极作用?我们有责任把这一理论进一步推广研究。

关键词:再论夜色主义绘画;夜色主义理论;夜色主义之积极作用

一、对夜色主义绘画定义的再认识

夜色主义绘画是在中华民族文化复兴之都市夜生活繁荣气氛下产生的。在社会商业发达文化复兴之今天,商业是文化,夜色也是文化。在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从事以夜色为题材的油画、国画等创作的画家们,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创造了不同媒介的夜色主义绘画作品。他们在共同的文化背景与社会条件下,于同一地域从事艺术创作基本上持有类似的夜色绘画观念,同时也关注类似的夜色绘画题材,采用类似的夜色绘画艺术形式和材料,进而形成相近的夜色主义绘画艺术风格。他们当中作品里的夜色能够传达出一种不同的情绪,在以夜色为题材绘画的作品中,有些主题是表达出人们孤独和恐惧的一种意念;有些主题展现出舞蹈和庆典中欢乐的场景;有些主题则是表现出一种美好品德及勤劳勇敢的本质;有些主题主要是抒发出画家的情感和质朴清雅的诗意等。在绘画中的夜色人们似乎脚步纷纷慢了下来,夜色中的生活占据了大部分光阴,人们的眼神又似乎透露出一种单纯而和蔼。在绘画中画家为了营造出夜色的气氛往往通过符号化、象征性的表现手法对景抒情,这些绘画作品中的夜色是一种文化的表象,也是一种文化的精髓,具有现实意义。因此,这一理论的形成具有夜色主义绘画风格学的意义。

二、从文学对夜色的描写看夜色主义绘画的古代、现代、当代的积极作用

关于夜色开始,人们似乎总是出没于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种大自然普遍规律的顿悟。夜色往往会给人们显得特别的寂静、幽远、冷清等。当人们在夜色中眺望远方璀璨的星空时或许会不断地发现美、描绘美、感悟美的一种智慧和力量。黑格尔在其著作中曾说过:“无论是中国古典诗词,还是世界各民族的诗歌,都把认识意象作为解构诗歌的台阶。”解读古代、现代、当代夜色文学诗歌等艺术中的夜色意象,不仅能准确认识其文化艺术的内涵,而且还有利于对夜色主义绘画理论从整体风格去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夜色中穿过黑色的夜或许人们总在寻求生活的意义,也许只有一切经历过后,才能真正穿透夜色,找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一种积极乐观的内心世界。

我们不妨从文学角度来解析一下夜色主义绘画之诗情画意。在中国古代夜色中犹如游荡在夜色里的打更人,他们几乎一整夜都不休息,只要到了整时就要出去打更。因为,古代的人们在夜里除了听到打更的聲音以外才知道具体的时间,甚至人们起床也只能听鸡打鸣。这一点,古代人和现代人有着明显不同,我们现代人可以通过手机、手表等来掌握准确的时间。另外,如果人们家里出现一些诡秘的现象也会把打更人请到家里去敲敲响锣,可能他们认为鬼怪都畏惧那种声音。打更人这种工作在古代是很重要的,人们也是非常敬重他们的。夜色在古代文学的长河里有不少诗人写下过许多经典的作品。古代的诗人们热爱夜色对夜色有着特殊的思想感情,他们对夜色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在夜色里诗人们的情感活动是十分丰富的,夜色中的意象在诗歌中反复出现是与客观社会现实及诗人的主观意识创作思维有着一定联系的。如杜甫的《春夜喜雨》这首诗作者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那时的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成都定居已两年。他并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的感情很深才写下了这首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诗。此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以极大的喜悦之情细致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热情地讴歌了来得及时、滋润万物的春雨。这是一种喜悦的诗境赋有人文生活情趣,诗人的喜悦与自然的抒发,使全诗意境淡雅,意蕴清幽,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是一首传神入化、别具风韵的咏雨诗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古代诗人们的夜色并非都是那样的美好也有悲欢离合孤独寂寞忧愁的感情。如张继的《枫桥夜泊》则是另外一种夜色的感觉,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语言明白晓畅、优美简洁,物象的选择动静结合,明暗相衬,情景交融,塑造了一个幽远的夜泊愁眠的艺术意境,极富韵味。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的夜生活在寂寞与孤单中度过,又有谁可以将诗意与悲情如此完全地融入到辞赋间。在西方文化艺术中也有着喜剧般的夜色情怀。如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喜剧《仲夏夜之梦》仲夏夜给人们第一感觉就有些暧昧的气息而透露出一种浪漫和缥缈的感觉。这是一个夏季晚上所发生的故事,在有月亮的夜晚里,人容易释放自我,陷入欲望、激情和混乱中。黎明过后,阳光带来理性回归,才能恢复秩序,解决疑惑和冲突。莎士比亚在同时期的作品中,“梦”字的出现特别频繁。潜意识借此在梦里呈现出来,透露人的真正想法、感觉、欲望或恐惧等。梦也带有着预示作用,预示未来可能的变化。其实,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漆黑的夜里,各种动物也会活动,植物也会生长,许多自然景象也是在夜间形成的,只不过我们没有看见而已。如果我们常怀热爱自然之心,再黑的夜晚,我们也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在近代的夜色里由于旧中国处于社会动荡时期,矛盾比较尖锐,所以夜色主要是传递出给人们一种希望和信念。当时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由于城市里工人罢工,农村中农民暴动,加上乡匪为祸、军阀混战,可谓是危机四伏。如茅盾先生通过《子夜》这本书所讲述了在1930年的上海,野心勃勃的一民族资本家试图振兴中国工业,勇于同官僚买办资本家做斗争,以破产而告终的经历。可以说,当时社会的各种矛盾都在这本小说中得到了具体展现。“子夜”的意思是夜半子时,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作者以此书为名,既象征着故事背景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旧中国,也表达了对中国人民即将冲破黑暗、迎来光明的坚定信念。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近代夜色文化里,人们满怀着对新社会的喜悦和新制度的憧憬,热火朝天地参与到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事业中去。开发大西北的人们,原子弹的试验场,大庆石油会战等等一系列报告文学作品都描写过可歌可泣的夜色里的英雄。这时的夜色主要是以积极的人物形象来反应人们在不同时期的夜色下为祖国的建设事业和改革开放事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他们当中有的是人民公仆,有的是劳动模范,有的是英雄人物,有的是农民群众等等。如为人们所熟知焦裕禄的故事,他是人民的好公仆,他凡事求真理求实的作风在兰考时的那种知难而进、勇于开拓的精神为兰考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一个寒冷的夜晚,焦裕禄同志在家的县委委员们开会,人到齐后便随着深入一线了解灾情,领导人民战胜灾荒的,改造兰考大自然的蓝图就这样制定出来了。这种夜色下的共产党员的形象代表着为人民谋福利不屈不挠的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改革开放的现代夜色里似乎是朦胧而神秘的,富有一种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如1978年冬天安徽有十八户农民趁着夜色,走进那座破败的农家茅屋秘密集会,他们迫于温饱问题冒着危险签订了包产到户的“大包干”。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变革精神也是改革中的一种模式的探索。类似这种现象也逐渐地渗透到了绘画领域,曾有很多艺术家在用笔墨描绘过这一场景。

当代的夜色正经历着改革开放年代。由于大都市和城市化地快速发展,人们的夜生活充斥着城市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对夜色都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人们对于夜色的认识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每个城市的夜色都有着不同的文化,有的是繁华都市的,有的是古风气息的古镇,都能让人有不一样的感受。不同城市夜色的文化有着蓬勃的发展,对于现实中的都市文化生活有了新时期一种崭新的精神面貌。人们积极情绪和人生意义都是幸福中不可缺的一部分,是人们追梦的浪花。通过以上文学对夜色中积极作用的论证,我们可以看出夜色并不是昏暗的他也有阳光的一面。各时期的人们之所以热爱夜色是因为人们对夜色中的文化内涵有着特殊的思想感情。这种夜色的文化内涵象征着积极的表现,他凝聚着一种理想、一种力量、一种信仰等具有积极象征的意义。所以绘画中的夜色主义是有着积极的社会意义的,是有着深厚的文学积淀的。

三、从描绘夜的作品,我们有责任把夜色主义进一步深化成理论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指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文艺创作要深入生活反映时代精神。在夜色中那神秘而迷人的风景是画家夜色风情创作的元素,在夜色中一个个朴实、善良、而热情的劳动人们的工作生活场景是夜色人物事迹的创作灵感。在历史的漫长岁月中以夜色为题材创作元素的绘画作品有许多,他们在不同时期展现出来了不同画家们的精神世界和艺术魅力。如达芬奇的《最后晚餐》、伦勃朗的《夜巡》、梵高的《星月夜》、米勒的《晚钟》、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马远的《对月图》、李嵩的《月夜看潮图》、刘俊的《雪夜访普图》、徐悲鸿的《睡》、齐白石的《老鼠油灯》、黄宾虹的《夜山图》、陶冷月的《江空秋月》、宗其香的《漓江夜》、艾中信的《夜渡黃河》、陈逸飞的《蓝色》、吴冠中的《香港夜景》、罗中立的《晚归》、贾又福的《日夜话丰年》、李延声的《秋夜》等等。我们作为本文的作者,也曾创作过一些夜色作品,如《今夜》(陈雨顺)、《关山月》(王田)也曾入展、入编这也是一种夜色主义绘画的实践。长期以来以夜色为题材的优秀绘画作品一直为美术界所青睐。夜色主义绘画不能只满足于现状需要追求一种理论来支撑和发展研究,世界是发展的多元的,我们的夜色主义绘画思想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

诗人热爱夜色是因为对夜色中有着特殊的思想感情,画家喜欢夜色也是同样的感觉。夜色主义绘画的作品令人们沉思,夜色主义绘画的创作动机其实更多是作品中都带有深厚的文学性,他的文化内涵是夜色文化的一种内在精神。如伦勃朗的《夜巡》所表现的是一个共和国民兵队的集体群像,色泽醇厚,细腻又富有力度。画家通过典型的暗色调,衬托出用暖色调画出的人物,不同层次的处理恰到好处,表现出荷兰市民的英雄气概和社会责任感。因此,这幅画在美术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夜色主义绘画的创作动机之所以要创新就得有思想和个性,不能被教条所束缚。在梵高的夜色绘画中,风景是那样的发狂,山体在骚动,而那巨大的柏树形如火焰一般,以及夜空中像飞过的卷龙一样的星云,也许象征着人类的挣扎与奋斗的精神。夜色主义绘画在思想上的改革创新是走自己的艺术之路,喜欢夜色是因为夜色的作品有着与白昼更能表现其积极的向上精神。例如黄宾虹先生曾创作过不少以夜色为题材的山水画,他的《夜山图》系列是最经常创作的绘画题材。在先生的作品《嵩华夜山图》里所表现的浓黑只是一种面貌,然而更深层是表达出画家的一种浑厚华滋、沉雄幽奥、且尽阴阳开阖之奇的深邃意境,是对人的心灵在静谧之中的一种震撼和精神所在。夜色主义绘画倡导的时代精神是立足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实际,以传统为基础并吸收和融合西方先进文化来服务于和谐社会的。那么以夜色为题材的画家的作品就一定是夜色主义绘画作品吗?用辩证的观点看未必全是,夜色主义绘画艺术流派的产生有着重要的艺术思想和相同的艺术观点以及哲学观点,夜色主义绘画思想对人类美术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夜色绘画艺术强调画家的主观思考和理性分析需要加入立意而不是模仿和抄袭,夜色画家的主观感受和对夜色生活的感悟是经验的积累。例如陶冷月先生就是一位改革派的画家,先生在夜色绘画里主要以月色为创作题材,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中西融合派的有志之士,有为之士。先生开创的月色作品系列情致幽淡闲放,意境空灵超逸,既有传统笔墨,又有现代风貌,融中西绘画与一炉,在美术史上有一席地位。任何理论最终都是要服务于实践的,用夜色主义绘画理论来指导艺术实践具有现实意义。我们在进行夜色主义绘画的创新中,必须虚心向古人学习然后再融入时代的气息开创出艺术的新天地。所以,夜色主义绘画也必须尊重传统的优秀的技法,再切合时代的艺术特色进行改革从而走向远方。

夜色主义绘画在理论上的思想职能是创造出优秀的夜色主义绘画作品来服务于社会及广大人民群众。夜色主义绘画在当代文化建设中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夜色主义绘画理论的形成对当代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一定会起到重要作用。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代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夜色绘画思想升华成夜色主义绘画理论,应该作为反应这个时代夜色文化内涵的境遇和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理论,应该根植于时代夜色艺术发展的客观实践中,彰显出鲜明的夜色时代艺术风格。还举画家宗其香的例子,他无疑是画夜色的天才在其“夜色”思想指导下坚持探索中西艺术的相互融合,以水墨与色彩表现渔火摇曳的川江夜色使他的艺术风格逐渐走向成熟。他的夜色山水画打破了过去传统中国画不能表现光感的限制而具有写实性的笔墨韵味,欣赏他的夜色就是一种美的享受。当代画家贾又福先生又在此基础之上发扬的夜色主义绘画山水,在形式上打破写实,在内容上以哲学的高度进行反思和审视夜色艺术,形成了独特的夜色主义绘画山水风格。他的夜色山水画有些并非是夜色而具有一种独特的中国美学和中国哲学思想,作品多为博大、雄浑、壮阔、幽静、崎岖的为主要风格。夜色主义绘画理论的形成可以作为以夜色为题材创作的画家们的一种理论依据,是艺术家们的一种精神支柱。夜色主义绘画的艺术家们要与时代中的艺术内在的精神和情感来体现人类非凡的想象力,是当代与传统踫撞后的思想火花。当我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时,就是革新的开始,百炼成钢研究了属于夜色主义绘画特色的,具有独特中西方融合的艺术风格。这便是人类创造力的表现,想象力是人类的第一创造力,夜色主义绘画在传统的基础上研习新技法,就是二十一世纪独特的艺术魅力。

综上所述,夜色主义绘画是文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综合体,该理论定义为夜色主义绘画正合时宜。此前,尚没有人把夜色主义绘画总结成理论也没有人提出过这一理论。我们把它定义为夜色主义绘画,相信会受到美术界专家们的认可和重视。因为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现实主义创作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刘佳.千字文美.中国书画千字文通解[M].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社,2015.

[2]王智英.唐诗三百首[M].南昌: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10.

[3]矛盾.吴海燕评.子夜矛盾佳作精选[M].北京:开明出版

社,2018.

[4]李宏.西方美术史图像手册.绘画卷[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

出版社,2004.

[5]季羡林.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诵读[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有

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