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秦始皇陵珍禽异兽坑

2019-09-28高俊

艺术大观 2019年15期

摘要:珍禽异兽坑是秦始皇陵园众多陪葬坑中规模较大的一组。它是模拟秦宫苑囿所建,以供皇帝灵魂游猎的场所。它位于秦始皇陵园封土西侧内外城之间,考古工作者在这里发现了31座排列整齐有序的陪葬坑。它们分为三行,东边的一行6座,西边的一行8座,中间一行17座,分布在2000平方米的范围内。

关键词:秦始皇陵园;珍禽异兽坑;中国古代陶塑

一、了解陪葬坑的内涵

为了了解陪葬坑的内涵,考古工作者首先选择了中间一行陪葬坑中的两座进行了发掘,两座坑内分别埋有1具瓦棺。瓦棺(见图1)的形状是长方形,上面有棺盖,下面有棺身,棺盖要大一点,以便于开合。棺内是一堆兽骨,在它们的脖子上都有一个铜环,说明以前是拴有绳索的。除了兽骨还发现饲养动物的小陶盆一件,这里的陶盆与陵墓东侧上焦村马厩坑出土的陶盆十分相似。说明它是秦代用来饲养珍禽异兽和马的饲料盆。通过对动物的牙齿和零碎的兽骨鉴定分析,其中有鹿、麂类的食草动物,还有杂食动物。这里正是秦始皇给自己安排的苑囿。秦始皇陵园为何要陪葬这些珍禽异兽呢?这就要从秦代饲养珍兽的“苑囿”寻找答案了。

古代帝王生前有天子之“囿”专门饲养珍兽以供玩赏。他们在都城或都城附近划有大片区域饲养珍禽异兽,这种地方就叫苑囿。《诗经》内有“王在灵囿,麂鹿攸伏”的诗句,它形象地记录了周文王苑囿内各种鸟兽的活动情景。秦代著名的上林苑也豢养着许许多多的珍禽异兽。这样的习俗直接被汉代所继承。《三辅黄图》中载:“汉上林苑,即秦之旧苑也。”《汉旧仪》云:“上林苑方三百里,苑内养百兽,天子秋冬射猎取之。”由此可见,天子之“囿”的规模是相当壮观。秦陵珍禽异兽坑反映了皇家生活的一部分,在秦人对地下“苑囿”的模拟中,让我们看到了一幅生动有趣的宫廷“画卷”。

二、了解跽坐俑的内涵

这组陪葬坑的东西两边是否也出土了象征“苑囿”的珍禽异兽呢?其实东西两边出土的是跽坐俑(见图2)。跽坐俑出土于珍禽异兽坑和上焦村的马厩坑中,共21件。跽坐是古人的一种坐姿,两膝着地,臀部坐在脚跟上。他们的模样相同,身份责任却不同。珍禽异獸坑出土的跽坐俑是饲养珍兽的劳动者,叫作囿(yòu)人。上焦村马厩坑出土的跽坐俑是宫廷内的养马人,叫作圉(yǔ)人。这些跽坐俑平均坐高68厘米,有的双手半握放在膝上,有的露出五指放在膝上,有的是把双手揣在袖筒里,看上去温顺服从。跽坐俑的头发、眉毛刻画的一丝不苟,上唇的胡须是清晰可见。他们的头发在脑后绾成一个圆丘形,虽然结构简单,但发辫的纹路走向十分清晰,这样的发型在现代也很流行,那姿态安详和睦,仪容娴雅端庄的样子,总被误认成是女性。

从已经出土的21件跽坐俑的形象看,有的脸庞圆圆,面颊丰满;有的面部清瘦扁平,大口薄唇;有的方面孔,心情不悦;有的五官清秀,气质文静,让我们看到了特征鲜明的宫廷养马人和饲养珍兽的劳动者形象。为研究秦代皇室马厩、苑囿的范围、规模及人员配属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跽坐俑是秦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陶塑艺术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简介:高俊(1981.11-),女,陕西西安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职称为馆员,研究方向为博物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