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人格教育探究
2019-09-28张蓓蓓吴惠珍贲培玲
张蓓蓓 吴惠珍 贲培玲
【摘 要】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人格健康的现状,探讨重塑单亲家庭学生健康人格的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人格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4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23-0180-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23.086
近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缺乏家庭温暖和家庭教育、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单亲家庭学生容易进入入学门槛相对较低的高职院校。调查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孩子人格障碍患病率较高,单亲家庭学生教育和心理调适已成为不可回避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如何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人格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如何帮助单亲家庭人格障碍学生重塑健康人格;如何具体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单亲家庭学生健康成长,提升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魅力,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对本学院部分在校单亲家庭学生做了全面深入调查,希望找出单亲家庭学生人格方面问题产生的成因和表现,以期发现和解决他们不同人格障碍的措施,提升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魅力,从而为促进教育公平、地方安定团结、构建和谐社会发挥积极作用。
1 单亲家庭学生人格健康的现状
1.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单亲家庭在国外形成规模比较早,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比较多。上世纪欧美国家六七十年代的离婚高峰促成了大量离婚式单亲家庭的出现。欧美国家对单亲家庭研究比较重视,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研究相对成熟和系统,单亲家庭是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领域的热门话题。欧美国家对单亲家庭采取一些倾向性照顾政策,以期望减少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
我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家庭婚姻观念改变、个体意识增强、社会结构的多元化,离婚率逐步上升,加之交通事故、疾病死亡、未婚先孕、夫妻分居等因素使单亲家庭数量明显增多。单亲家庭学生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现象,这些单亲家庭学生多处在生理、心理不成熟阶段,不良的家庭环境导致他们人格障碍和情感缺位。这类学生有残缺感、不安全感,多表现出敏感、焦虑、自卑、敌意、多疑、嫉妒、偏执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严重者不能适应社会、甚至违纪违法。我国许多学者和教育工作者重视这个问题,并开始研究,已发表了一定数量的分析论文和调查报告,然而由于起步较晚,有关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理论研究还相对薄弱。
1.2 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问题调查
1.2.1 设计调查问卷
为了研究高职院校单亲家庭学生存在的人格问题及形成原因,探索单亲家庭学生健康人格提升的对策,我们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本院护理系2016级和2017级护理专业所有初专班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对单亲家庭学生、相关班主任、同班学生进行调查。其中单亲家庭学生共57人;完整家庭学生共472人。问卷设计从调查单亲家庭学生心理活动、情感反应、意志行为、认知能力几个方面进行[1]。
运用SPSS统计分析工具,对收集到的问卷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问题,并从社会因素、家庭因素、个人经历、学校工作等层面归因分析。
1.2.2 调查结果分析及结论
比较单亲家庭和完整家庭学生的人格品质及家庭功能所存在的差异。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家庭学生中家庭功能中度及严重障碍都要明显高于完整家庭(P<0.01)。单亲家庭学生自卑、沉默、不合群及孤独的比例都要高于完整家庭(P<0.01)。从而得出结论,家庭功能不全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一定影响[1]。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在人格上的表现存在差异,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存在着较多的负面人格。
1.3 单亲家庭学生中患有人格障碍的比例高
随着离婚率逐年攀升,高职院校出现了一个占学生一定比例的特殊群体——单亲家庭学生,而作为培养孩子成长的最后一道教育门槛高职院校承担至关重要的教育责任。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格方面异常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偏离社会文化背景,并给个体自身带来痛苦,或贻害周围。临床常见的人格障碍主要分为8种类型:偏执型、分裂型、反社会型、冲动型、表演型、强迫型、焦虑型和依赖型。多种调查和研究表明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障碍阳性率较高,家庭经济贫困、低社会阶层、父母离异、不适当的养育方式等可能与子女的不健全人格和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关。单亲家庭学生学业不合格率较之正常家庭要高得多。对单亲家庭学生施以正确的教育,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家庭、学校乃至全社会共同面对的挑战。
2 重塑单亲家庭学生健康人格措施
从调查统计资料分析找出重塑单亲家庭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及措施;对学校领导、任课教师、班主任、心理教师、课余活动指导教师、同学和好友等进行多方面访谈,探索出重塑單亲家庭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与措施。
2.1 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使单亲家庭学生顺利成长成才,必须建构起一个以学生为本、以学校教育引导为主导、以家庭和社会支持为依托、以自我心理调节为根本的有助于单亲家庭学生人格完善的支持网络。人格完善不仅涉及到个人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
切实关心学生的成长,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任课教师将积极心理学应用于课堂教育,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将育人思想放在首位, 培养学生形成优秀品格,加强对教师自身的心理教育,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使师生互相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心理危机情况的发生[3]。促进单亲家庭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提升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魅力,最终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造福于社会和家庭。
2.2 坚持科学的人生观教育,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重视单亲家庭学生人格世界的建立,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增强学生自信心,让其在接受单亲的事实后,对自己的内心进行调整,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4]。
加强学校网络建设,建立和谐温馨的校园环境,积极开展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发展各类学生社团,使其积极参与,从而减少孤僻的情绪,减少心理危机发生的几率。
2.3 加强心理知识普及,建立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学校积极开展心理讲座、心理辅导沙龙等活动,加强心理知识的普及。专门为学生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探寻自我的问题,走进其内心的深处,对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干预和疏导[5]。
在全面系統的普查基础上,学校应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库,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都有一个准确的评估[6]。班主任帮助单亲家庭学生与班级同学及同龄伙伴间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在教师队伍中培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建立专业防护体系,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进行线上和线下双向交流,让他们消除疑虑,化解心结,对其在学业上取得进步时,做到及时发现,并给予真诚地赞赏。对单亲家庭学生群体进行有效的监控,那些敏感多疑、内向自卑的单亲家庭学生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提早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尽快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高步刚,解萍,吴惠珍.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单亲家庭学生人格问题分析及健康人格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8,39(22):2697-2698.
[2]邵翠兰.大众文化视域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大学生养成教育研究[J].林区教学,2017(08):61-63.
[3]刘静.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体系的构建[J].黑河学院学报,2019,10(02):96-97+108.
[4]郭海娟.单亲家庭大学生的教育管理问题及解决策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8,35(12):53-54.
[5]马盛楠.高校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干预机制研究——以滨州学院外语系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6):84-85.
[6]于海成,许新国.构建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危机与干预体系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9,24(01):104-107.